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三百一十章 投靠

第三百一十章 投靠(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锦州军收复北镇,你愿意?”

史鼐觉得唐清安一定有他的招数,不过自己还想不出来。

遍观唐清安多年来的作风,吞下去的肉,什么时候会吐出来。

他金江镇打最硬的仗,好处却被锦州军所得,他觉得唐清安不是这么大度的人。

“我这里有很多锦州军将领的书信。”

“蒙古军如果配合蛮族大军,那么锦州军就负责收复北镇,牵制蒙古军。

而国内援军,则正面攻打蒙古军,我和朝鲜援军,合力攻打蛮族大军。”

蒙古骑兵骑术的确娴熟。

可是多年来物资困顿,在军备一事上,导致战斗力不够看。

锦州军对抗蒙古骑兵,是有这个实力的。

不管是锦州军,还是国内援军,都担不起这个大任,反而强硬的逼他们主攻,只能导致大败。

锦州军是残军,士气不足。

国内援军有数支战斗力不错的,战斗意志也很强,可是兵少且不熟,互相间不够默契。

唯独金江军,十二万大军,不但比锦州军和国内援军的数量合起来都要多。

饭团看书

前头败了,后方再多的兵力,也会面临溃败的局面。

而且唐清安也不想和国内军,锦州军合为一路,可能反而会加深溃败的风险。

听到唐清安的想法,自己所部不需要正面硬碰蛮族主力,史鼐对这个计划有信心。

忠顺王带来的幕僚和官员,以及金江镇军司的官员,一起在舆图面前。

分配各自的作战路线,以及如何支援对方,互为犄角。

四位总兵,打了七年的大仗,游击战,偷袭战,防卫战,大兵团作战等等。

牛承敏可能有走后门提拔起来的关系,其余的武震孟,朱秀,彭大海是十几万士兵中脱颖而出的。

才能,资历,经验都是一等。

因此众人对自己的目标,满脸的信心。

加入书签

只要解决了蛮族大军,整个辽东都将任他取,而不是在乎目前的小利。

史鼐终于回去了登来,开始整编登来大营各军。

而唐清安也招来武震孟,朱秀,牛承敏,彭大海四位总兵。

李道信,李伯升,陈凯武,李胜虎,张薄,郭英,于志,陈宏,邓兴,李齐十位参将。

墙壁上巨大的全辽舆图,所有的地势都清清楚楚。

“忠顺王带领锦州军,出击北镇,如顺利的拿下北镇,再过大辽河到辽东,攻击牛庄驿,威胁海州的左翼。

史公率领国内五万军,沿三岔河北上,直逼海州,我则率领全军,牵制蛮族大军。”

这回作战和萨尔浒是不同的。

萨尔浒周军分数路,需要行进千里,因此让蛮族老奴有机会,可以分而歼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听到史鼐的询问,唐清安没有深言,不过还是简短的告知了一句。

史鼐明白了,感叹了一句。

“不得了啊。”

就算没有锦州军将领的书信,唐清安也不在乎。

锦州军目前的实力,北镇先在他们手里也没有问题,只要自己想,迟早就是他的。

作战思路倒是简单。

不过具体的事务,以及作战战术,则由下面的将领们商议,最后由军司调度。

史鼐没有问题了。

他是看着唐清安在他的支持下,如何建立金江镇,从一名小小的百户,七年间成为平辽侯。

两家关系非同寻常,自己也算是他的长辈。

且多年参加战斗,属同一个军制,才有底气独抗蛮族大军。

“蒙古来攻怎么办?”

史鼐又回来了。

忠顺王没有等到贾鉴回来,如果蒙古继续支持蛮族,锦州军如何能支援金江军。

唐清安内心坚定的认为蒙古会选择大周,但是其他人却没有这个信心。

商讨了几日后。

史鼐又去见了忠顺王,然后同样商讨作战计划,对于金江镇的思路,有没有需要改变的。

忠顺王见金江军负责最硬的仗,当然没有意见。

哪怕没有亲见忠顺王,唐清安也知道忠顺王不会反对。

对于自己的金江军正对蛮族的主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我亲自驻营口。”

唐清安向众人说道。

“朱秀负责左翼,从耀州驿,和国内援军互为犄角,彭大海负责右翼,从汤池堡方向,出击析木城,稳固大军侧翼。

牛承敏负责前军,武震孟负责后军,直取塔山铺,进攻海州城。

如果蛮族大军出,则全军联合绞杀,不给蛮族大军留退路,务必全歼蛮族大军,为收复辽沉打下根基。”

而现在的三路大军,营口到海州不过百里而已,蛮族分兵则是自寻死路。

哪怕蛮族选择先攻打忠顺王,或者史鼐,金江军都能及时救援,并且形成前后夹击之态势。

二十余万大军,一路施展不开,纯属浪费兵力,乃最下策的添油战术。

双方合计高达四十万的战兵,民夫百万的战场上,如果只出一路,从营口到海州。

毫不夸张的说,前方打仗,后方大营还在行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