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三百一十一章 日本使者

第三百一十一章 日本使者(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德川忠长生前,一直嫉恨德川家光,不过寻找不到机会而已。

对于这些日本未来的信息,唐清安看的很清楚。

想要见日本的使者,目的也是为了帮助柳湘莲铺路。

“德川幕府的和平意愿,我是非常满意的,我国乃朝鲜,日本的宗主国,三方理当和平共处,不能妄动兵戈。”

听到上朝将军说上国是日本的宗主国,日本使者本想要反驳,不过想到幕府的确递交过此文书。

双方到加德岛进行贸易,随着岛屿都划给了金江镇,双方的黑市贸易也受到了影响。

但是济州岛的贸易,比起朝鲜的贸易,日本的商人更加

实际上天皇,公卿等,私下非常愤恨幕府将军。

至于幕府将军的家族,也是有纷争的。

例如将军位置的争夺,现在虽然是德川家光担任将军,可他却是因为祖父德川家康的原因而登上将军之位的。

不过内地的百姓们纷纷在播种,但是济州岛的海贸却没有受到影响,络绎不绝的船只,每日都有新抵济州岛的。

因为去年的成功,今年的海贸,更多的国家参与了进来,到济州岛采购大周的商品。

驻守朝鲜的日本使者,也赶来了济州岛。

在日本新掌权的德川幕府,对外执行和平的外交手段,也是需要一定的商贸。

不光是对大周派了使者,连朝鲜也派去了使者。

如果因为蛮族抽丁,导致这几地兵力稀少,万一真的被朝鲜兵夺下,那么就可以骚扰辽沉。

能让蛮族大军忧心后路,导致士气低落。

剩余的驻守镇江的朝鲜兵,和原来的朝鲜三部义军,以及其余的朝鲜卫所兵,合计五万兵已到金州。

还有朝鲜源源不断供应的物资,由金州水师负责海运,从汉江入海,直接运到金州的码头,为了这次的战事,金州开放了封闭多年的码头。

这五万朝鲜兵,大多都是前年参加过复州大战的朝鲜兵,和金江军之间熟悉,并不陌生,双方很快的熟络。

加入书签

“的确有此物,但是吕宋的西班牙人视番薯为奇货,禁止带出此物,码头上可查货物清单时,也会严查此物。

bidige.

我等商人只能按照规定在码头上,以及规定的路线走动,无法深入内地。

想要带回此物,极其不容易,更有被处死的风险,因此才没人尝试,请将军见谅。”

众人连忙道歉。

徐宁从前年就开始和金江镇打交道,去年成为外海汉人商人的引路人。

不但为济州带来了最多的粮食,也从金州购买了不少的火器。

有了两年的磨合期,这些海外汉人,已经把希望放到了平辽侯的身上。

此人是唯一重视他们的本国勋贵,并真心实意的帮助他们。

“我有一件事想询问各位。”

声名远扬,人人知道你的实力,有很多非常麻烦的小事情,都会因为威名而消失。

“我以实力出发,准许你等观战,但是军中军法严厉,你们务必遵守管理,否则触犯我军军法,则严惩不贷。”

王丰肃等人连忙答应。

等王丰肃等人离开后,唐清安想了想,派人去陕西,把柳湘莲召回来。

今年起柳湘莲要开始适应金江镇的规矩,同时学习日语等,准备来年出使日本。

东西方隔绝太久了。

唐清安允许了王丰肃的请求,不过只允许教士们随军观战。

有这些教士的记录,足以让西方各国认清楚东方大国的实力。

唐清安有信心,通过这次大战,让西方各国收起傲慢,不把东方大国当做愚昧之古国对待。

论军心,战斗力等,金江镇和蛮族大军,实力丝毫不弱于西方各国的士兵。

金江镇三百五十余万民,大致为四十三万七千五百余户,整编十二万大军。

相当于不到四户百姓,就出了一兵。

至于供养士兵,总体上靠的还是大周,以及朝鲜,还有去年的海贸。

战马则是靠大周,朝鲜,以及平时济州岛放马散养。

总体上,大军如果只靠辽民,无论如何也是供养不起十二万脱产战兵的。

且难得有一个对他态度极好的首领,这些年他已经受够了被各国嘲讽冷落,因此忍住了反驳。

唐清安又讲了几句,才放了日本使者离去。

和日本使者一起来金州的,还有王丰肃,以及其他的教士。

他们想要观战。

不只是他们,西班牙人,荷兰人,葡萄牙人,甚至英国人都想要亲眼看这一场举世规模的战争。

对于将军的传位,他的父亲德川秀忠,更中意的是他的弟弟德川忠长。

多年前,退居幕后的德川家康,指定德川家光为第三代继承人,死之前决定了辅助第三代将军的家臣名单,以及侍童人选。

德川秀忠才放弃了让德川忠长成为自己的继承人。

现在德川秀忠还在世,权利被他把持,因此德川家光,捏着鼻子忍受自己的弟弟,德川忠长还能做到五十五万石的大名。

五年后德川秀忠去世,只第二年,德川家光就急切的赐死德川忠长,这一年德川忠长才二十八岁。

在朝鲜前国主时期,考虑防止日本发生新的倭寇侵犯,哪怕前国主是靠着抗倭登上世子之位,也同意了和日本签署条约。

两国签署了缔结贸易的协约,后世称为己酉条约。

该协定规定,朝鲜朝廷,准许日本幕府,每年以国王使者的名义,派遣两艘船,和对马岛领主派遣的岁遣船二十艘,到朝鲜贸易。

日本使者在釜山建立居住地,被朝鲜人称为日本倭馆。

虽然朝鲜对日本倭馆的日本人,严令不得随意出门,画地为牢,但是也避免不了国内商人和日本使者走私。

各军按照金江镇军司的调度,入营安寨,将领们都到金州,听取平辽侯的指示和命令。

从去年开始准备的军事计划,到了今年的五月份,仍然没有准备完全。

不光锦州军,国内援军,乃至于金江军,也有不少的事情,还需要时间处理。

正好到了播种的季节,这个月更不可能发动战争了。

国内,朝鲜,金江镇,乃至于蛮族,皆农事为重。

“此物非常重要,不过从别人的地盘偷带回此物,风险极大,我也理解苦衷。

但是,如果有人能为我带回此物,那么此人将是我最重要的朋友,我在此承诺,和此人结为兄弟。”

唐清安下了重赏。

几名汉商首领,情不自禁的呼吸沉重。

将军的这个承诺,代表了家族的兴旺。

“将军请问。”

众人连忙说道。

“我听说占领吕宋的西班牙人,从很远的地方带来一种叫做番薯的农作物。

此物产量高,对地利要求低,生熟皆可食,产量高,广种耐瘠,是否真实?”

众人听闻,立刻明白了将军的想法。

大战将起,唐清安趁着这个月的空闲,把上半年遗留的公务,全部处理完毕。

包括接见各国人士。

而海外商人罗什,徐宁,李文等几名头领,放在最后接见。

并不是不重视他们,反而因为是最重视他们,才把他们放在最后面。

“拜见将军。”

差别唯独不如西方的炮兵,以及远洋战舰。

但是如此规模的战争,西方各国都要仔细思量一番,是否要改变态度对待金江镇。

他们是否有实力,可以单独面对东方大国。

有时候威名还是非常重要的。

扮猪吃虎只能作为一个临时的策略,却不能成为国家的形象。

就算是如此,还有更多的辽民百姓,主动响应官府的号召,要加入民夫的队伍。

不要钱,不要粮,为大军运转物资。

所以金江镇的军事机器,目前仍然还能运转的开。

朝鲜的五千驻守镇江的朝鲜兵,根据军司的命令,分了一半出去,联合两千余朝鲜国内的士兵。

调到了凤城驻守,准备趁营口的主战场,牵扯蛮族主力的时候,去进攻连山关等险要关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