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剑来 >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夫子自道扪心自问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夫子自道扪心自问(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也不用陈平安开口说话,他就自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孙琬琰跟着询问,“我也有一问想要请教,曾经在书上见到一句话,惟天下至诚能尽其性,此语有理无理?”

陈平安点头笑道:“当然有理。”

孙琬琰笑道:“那就更奇怪了,在座某些家伙,也算得什么心诚之人,或者说是……好人?”

陈平安淡然道:“能否修道,淫祠成神,上山成仙,无关善恶,只在纯粹,且在机缘。”

陈平安笑着点头,“能屈能伸大丈夫。”

“武夫炼气魂魄胆,那么炼气士在三魂七魄一途的研究,只会更深更远。其中三魂为胎光、爽灵、幽精。”

“炼气士境界划分更多,总计十五境……”

陈平安抖了抖袖子,那幅武夫人身山河图消逝不见。

当陈平安说到这里,怀复突然开口言语,“先前陈先生有一语,‘通于神明,参于天地’,又说不见其事而见其功,谓之神。”

陈平安微笑道:“你们今天听说过,有所了解就可以了。学武教拳是有的,但是喂拳不是喂饭,得靠你们自己熬。”

就在此时,草原之主拓跋大泽抱拳,眼神诚恳,用一口蹩脚的中原雅言开口道:“恳请陈剑仙不再藏私,倾力而为,给我们抖搂一手绝学,反正我这辈子不敢奢望什么山巅境,止境更是想都不敢想了,就想着能够亲眼看一看到底什么是止境武夫的大宗师气象!”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还觉得我会让你看见吗?”

陈平安反问道:“你当是花钱看戏呢?嗯?”

程元山开始担心拓跋大泽这小子会不会躺地上睡觉了。

“武夫身上流淌拳意,如有神灵庇护,等到六境武胆一生,气象各有千秋。故而武夫跻身此境,可以称之为小宗师了。”

在开始阐述魂魄胆武学三境之时,陈平安又抬手挥袖,那副武夫身躯“地图”旁边,又凭空多出了一幅仿佛“天象群星”的人身天地,一座座窍穴,一座座气府,密密麻麻如星辰悬空。

高君蓦然睁大眼睛,如见瑰宝!她屏气凝神,定睛望去,争取以最快速度记住这幅图像的所有细节。

那个一直无精打采的孙琬琰更是神色剧变,她终于忍不住惊讶出声,“不可能!人身气府,都在猜测数量总计不才是三四百个吗?怎么可能如此之多?!”

直到这一刻,孙琬琰才真正体会到何谓井底之蛙,何谓天壤之别,她深呼吸一口气,学那高君,开始死记硬背起来。

至于那头修行火法的走水湖蛟,只要魏良管束得当,她甚至可以成为一位元婴。

如此一来,只要落魄山不作拦阻,如今已经是金丹的高君就必然是元婴境,甚至有希望跻身上五境。

孙琬琰资质极佳,她甚至可以转入门槛极高的符箓一道,未来成就肯定不低,只要给她两本道书,一本只需是浩然入门品秩的符箓道书,再加上一本适宜鬼物炼气的秘笈,孙琬琰在未来百年之内,一定会成为那种剑修除外、同境无敌手的金丹地仙。

俞真意当年传授给主动投靠自己的程元山的几种秘传道法,藏私不多,可以算是仅次于高君的半个亲传弟子了。

所以脱胎换骨的程元山,确有金丹资质,只不过有资质是一回事,成不成是另外一回事,上山修道,绊脚几次,在所难免。

敬仰楼周姝真,当年的学武成就,如今修道的根骨资质,都与臂圣程元山在伯仲之间。

“中五境,洞府境,观海境,龙门境,金丹境,元婴境。‘结成金丹客,方是我辈人’。高君如今就是金丹境,与元婴境一起称为地仙。可以阴神出窍远游山河,可以淬炼出一副阳神身外身。”

“上五境,玉璞,仙人,飞升。第十四境,天人合一,暂名合道。第十五境,没有名称。”

相较于第一幅山河图,这位陈剑仙似乎关于第二幅星象图,说得过于言简意赅了?

其实将细节都已记住的高君硬着头皮,以心声说道:“陈山主为何这般厚此薄彼?”

“只是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才有没有跟你多计较什么。你这个湖山派掌门,就别得寸进尺了。”

“夫子自道即是传道!”

老人咀嚼片刻,赞叹不已,笑着抱拳道:“老胳膊老腿了,请夫子赐座。”

陈平安伸出手,微笑道:“老先生只管随意。”

钟倩算是看明白了,敢情是脸皮厚一点的,就都能坐回去?只说这个老家伙,是鬼物吧,扯啥老胳膊老腿的。

所以钟倩咳嗽一声,扭扭捏捏半天,才试探性开口问道:“陈山主?”

曹逆答道:“君子觉其平常而小人道其怪。”

陈平安会心一笑,伸出一只手掌,“先前多有得罪,有请曹逆落座。”

剑客曹逆洒然笑道:“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先是贺蕲州再是曹逆,两位六境武夫都坐下了,结果钟倩这位公认的天下第一,还站着。

曹逆有意无意看了眼钟倩。

孙琬琰欲言又止。

陈平安微笑道:“所以才要另外的某些人同样站在这里,别给某些人让出位置和道路,孙道友,你觉得呢?”

孙琬琰眼睛一亮,她仪态万方地侧身施了个万福,笑着落座。

那个自号陶者的老人,沙哑开口道:“一事求教,何谓修道?”

陈平安答道:“物其有矣,惟其时矣。故而心诚则形,形则有神,神则能化,有理之义而遇事愈明,变化代兴,是谓天德,是为修道,是谓至人,是为得道。”

一阵哗然,一众议事成员虽然声音都不大,但是聚在一起就不小了,都觉得你这位山君在紧要关头,问东问西作甚?!

毕竟炼气士未必对武道境界太感兴趣,但是纯粹武夫却一定对炼气士境界不敢有任何掉以轻心。

稚童模样的山君怀复,置若罔闻,只是盯着那位青衫剑仙,继续自顾自说道:“我对于自己如何成为山水神灵,不想着追本溯源,但是心中却有疑惑,这些年来始终百思不得其解,在此虚心请教先生,若说人身难得,那么死而为鬼,其中某些文武英灵,之所以有异于神识昏昧、渐渐消散天地间的孤魂野鬼,在于一点人性真灵不散?还是前世存善心行好事得善果得好报使然?若果真是此理,生人死后为何又会转为厉鬼,又为何我观看某些鬼物的生平业报,明明是前生恶行累累之辈,却能长久存在于人间,甚至是窃据山水,建造祠庙立起神像,堂而皇之享受百姓香火?难道是还需要再往前寻求脉络,追溯三世甚至是更多的业力和因果之循环?”

陈平安犹豫了一下,说道:“我只清楚英灵的出现,能够长久行走于阳间阴间而无碍,确是一点真灵不灭使然。其余不知。”

怀复点点头,“我未来自行探寻答案。”

拓跋大泽却是神色不变,反而大笑不已,大声道:“方才说了几句矫情话,陈先生容我改个口,老子这辈子要去山巅看一看,亲自领教什么叫‘撞天门’!至于成与不成,死了才知答案!”

也不见陈平安拉开拳架,一袭青衫依旧只是抬脚再跺脚。

以这座大木观和秋气湖祖山作为中心,刹那之间,在周边高高竖立起四面墙壁。水起悬天,动人心魄。

四面高墙无声无息退回湖中,显而易见,那位青衫剑仙这是抖搂了两手大宗师修为?

拓跋大泽张着嘴巴,沉默片刻,嘿嘿笑道:“陈先生,说真的,我两腿发软了,能不能坐着休息一会儿,缓一缓?”

周姝真神色复杂至极,她可能在场唯一比高君更多掌握气府所在、只是尚未成功开辟的炼气士。

所以周姝真很清楚这幅画卷的真正价值,光是这一幅玄妙至极的“仙家星图”,何止是价值连城四个字就可以形容的?

“武夫由六升七,是为金身,金身破境,就是能够与中五境练气士一般御风的远游境,所以才会被称为羽化境。”

“炼神三境,尤其是金身境,传闻别有洞天,或凭个人机缘或是家学师承,得以另辟蹊径者,就可以借助驱使、聘请、祈求三法,就像请神上身一般,用来加持自身体魄,如沙场士卒披挂甲胄,如炼气士身穿法袍。只不过我所学拳法,不走这条道路。”

“至于九境山巅境,以及在此之上的止境。在这之间,我只说有一关隘,名为‘撞天门’。”

但是有一点,周姝真要比程元山更有优势,那就是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宜,俞真意是全靠自己琢磨出来的仙家术法,敬仰楼却是名副其实的家学渊源深厚,光是炼气士拿来就可以用的现成秘笈,就有五十余部,只说周姝真和当代楼主,就分别修炼了十余种仙家术法。

当初陆台几次做客敬仰楼,其实就是为了堵门和拦路,坚决不让俞真意进去看书。

俞真意能比他更闲?陆台的这个魔教教主,当得那才叫一个整天吃饱了没事做。

只说最后一次,陆台更是带上了那几位嫡传弟子,明摆着就是奔着守株待兔、顺势做掉俞真意的,陆台连山水阵法都布置好了。

可惜俞真意悄然退走了。

陈平安便以心声提醒道:“多学学我,见好就收。”

那幅仙图就此消散。

高君思来想去,终究是无言以对。

陈平安伸手捻起那片树叶,轻轻丢出,在众人视野中一闪而逝。

莲藕福地已经是升无可升的上等品秩福地,以后至多是再多出一座与之衔接的小洞天。

陈平安笑道:“自家人,知根知底的,要坐也行,站着压轴也可以,只看钟宗师当下的心情。”

钟倩哪里会客气,赶紧坐下,靠着椅背,伸长双腿,双手扶住椅把手,舒舒服服吐出一口气。

反正我已经仁至义尽了。

自己跟着山君怀复,孙琬琰和那个老家伙,帮着你们尽可能多争取一些时间去记住第二幅仙图了。

陈平安继续说道:“下五境,铜皮境,草根境,柳筋境,骨气境,筑庐境。与武夫炼体三境同异,诸位自行体会。其中第三境,别称留人境。”

钟倩咧咧嘴,心里那个气啊,老子在落魄山,别说坐着,那都是躺着的!

“曾经有位姓朱的前辈武夫,他当年给我打过两个比方,说经络如路,一口纯粹真气流转就是车马通行,故而又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此境偷懒的,也可以走捷径,少铺路,更快跻身下一境,但是同境武夫捉对厮杀,就像两国兵马沙场对峙,自然是谁调兵遣将更快谁就能赢。也像是个庄稼汉,想要一年收成好,就要多劳作多吃苦,多耕种几亩良田,说得相当粗浅易懂了。”

之后陈平安又粗略解释了武道水银镜的关键所在,到底何为“泥菩萨过江”,其凶险和裨益各在何处。

“关于武胆,我再转述几句前人传授拳理,既是捷径也非捷径,单说炼气三境武夫,以前俞真意和种秋他们听了也没用,但是如今时机有了,你们可以尝试一下,最好是拣选那些厉鬼横生、阴兵作祟战场遗址,污秽不堪的阴风煞气与至阳至刚的罡风夹杂共处,面对千军万马一般的凶悍鬼物,武夫置身其中,单枪匹马,如与天地问拳,自然可涨拳意,精进拳招。或是堂堂正正,与坐镇战场遗址的那些将帅英灵问拳。”

“武夫身陷必死之地,全无退意,便是拳谱上所谓‘向死而生塑武胆’之宗旨真意。在暗无天日的阴森战场遗址,武夫神意与拳罡,可如烈日悬空灼烧天地,万邪辟易。其次就是去沙场搏杀,身陷血战死战,最终悟得一个‘举世皆敌’。最后才是武夫之间的切磋。当然,前两者的凶险程度,可想而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