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剑来 > 第九百九十四章 飞鸟回掌故

第九百九十四章 飞鸟回掌故(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小镇那边,春光融融日,燕子衔泥,往返于田间屋舍间。

陈平安以心声说道:“你那个师兄,如果是同一人,那么根据避暑行宫秘档的记载,他的真名叫燕国。”

郑大风笑了笑,“谢师兄怎么是这么个姓氏,取了这么个名字。”

燕者小鸟也,但是按照篆文古“燕”字,从“鸟”从“乙”,盖得天地巨灵者。

郑大风转过身,背靠栏杆,望向那座原本是山神庙的山顶殿阁,说道:“听说林守一在闭关?”

陈平安双手互相抵住掌心,轻轻搓动,笑道:“我这条修道之路,路子当然是野了点,不过此中滋味极佳,也不止是自寻烦恼的庸人自扰,至于如何回甘,不足为外人道也。”

良时如飞鸟,回掌成故事。

郑大风贼兮兮笑道:“听魏檗说,高君在披云山逛过了山君府诸司,突然改变主意,打算在这边多待几天。”

陈平安说道:“嗮被子有屁用,她一个女子,会愿意跟你和仙尉住一起,想什么呢。”

高君不愿离开,打定主意要多观察福地之外的广袤天地。

郑大风突然转头,盯着陈平安,沉声问道:“陈平安,你怎么回事?”

陈平安苦笑道:“一言难尽。”

因为郑大风刚才敏锐发现一个细微古怪,陈平安在望向小镇旧学塾那边的时候,时不时皱眉,心情复杂,但是唯独少了一份陈平安最不该欠缺的情绪,就是伤感。郑大风不比常人,甚至在某些事情上,要比小陌这样的飞升境大修士更能理解真相,所以才能一瞬间就察觉到不对劲。

人之七情六欲,既可被后世修道之士分割,好似那上古时代推行的“井田制”,通过路与渠将修士心田交错划开成一块块。事实上,后世山上的仙府,山下的宅屋,城池内的坊市,地理上的山与水,陆地与海,天时的一年四季,再细分为二十四节气,广义上何尝不是如此作为?

练气士如此作为,等于将杂草丛生的情感,做了一个最直接彻底的归拢和区分,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心为百骸之神主”,继而奠定了“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的事实,有此成为人间共识,练气士将那些耽误修心的情感一一剥离出来,因为变荒原作田地了,练气士就可以只在关键“洞府”内精耕细作,再来区分稻谷与稗草,就要简单多了。最终将此举,作为一条越过重重心关、用以证道长生的捷径,而在远古岁月里,人间地仙想要维持本性,又可以将一种种情感抽丝剥茧再归拢起来,只是先如扫地一般,再将落叶尘土倒入了屋内,并不会扫地出门丢弃,因为皆可作为游走在光阴长河中的压舱石。

郑大风冷笑一声,“大丈夫恩怨分明,尤其是亲兄弟明算账。说好了是去那边看门而已,崔东山就别想着让我出工卖力。”

这个汉子,有不少言语,都被朱敛和陈灵均借用了去,比如谁骗我的心,我就要谁的身。谁骗我的钱,我就砍谁的头。

也难怪魏檗会对郑大风佩服不已,除了模样不是那么端正,就没啥缺点了。

陈平安说道:“说真的,你没必要去桐叶洲。”

“行了,别劝了,你要是螯鱼背的刘岛主,如此挽留,我留下就留下了,你就是个大老爷们,烦不烦,就算你不烦我也腻歪。”

“反正从结果倒推回去,当年崔瀺肯定是最早通过本命瓷,察觉到一丝苗头的那个人,所以当年他立即赶来骊珠洞天,亲自给林守一取了这么个名字,再邀请只是窑务督造署佐官之一的林正诚担任阍者。当然这种事情,林守一生下来就占据先手,靠外力和人力是绝对做不成的,只能是通过骊珠洞天内部的一次次加减,这一世的林守一,等于是完全靠着自己一次次前世和转世的本事累加,才投了这么个好胎。故而他与你,就是两个极端。看遍骊珠洞天的光阴长河,你陈平安,还有很多小镇本土出身的凡夫俗子,相对而言,实在是太没有出奇之处了,尤其是等到你的本命瓷,经过勘验,是那地仙资质,再被打碎,就更不是你了,在这件事上,师父当年都是认定了的。准确说来,师父大概是早早就把你当做‘一个人’看待的。”

“但是崔瀺的心思诡谲,故意用‘林守一’这个名字,搅乱了天机,不光是我,连同师父他老人家在内,都没有想明白崔瀺的用心,在我去往五彩天下之前,我是与师父单独聊过此事的,师父也摇头说看不清楚,至始至终,都不知道崔瀺到底是希望早早有了个‘一’雏形的林守一,未来到底是成为那个一,还是不希望他获得如此造化。陈平安,你应该听说过一句老话吧,一个人,如果大致确定是好命了,就别随便让人算命,会越算越薄的。可要说崔瀺只是通过给‘林守一’取名一事,来断定他本意是促成,亦或是拦阻,好像都没有答案,总觉得怎么猜都是相反的结果,可若是先猜了再觉得答案反着来却又是错,这兴许就是崔瀺真正厉害的地方了。”

“昔年骊珠洞天人人皆是一,气运之流转,无关善恶,跟是不是修道之人,更没有半点关系,只在于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认可与否定,谁认可谁,被认可之人,就增添几分,被谁否定,就减少几分。如此说来,无论是从表面上看,还是以山上修士的眼光看待人心,你这个泥瓶巷的扫把星,是不是最不应该成为一才对?陈平安,错了,大错特错,因为你还是不够知晓人心深处的真正光景,真正的喜恶,其实从来不在脸上,甚至都不在我们‘心里’,至于到底存在哪里,这个问题就很深远了,要比心声何来,谁言心声,以及人与记忆的关系、到底是谁在牵引念头、一切有灵众生的魂魄是否起共同源于一片水之类的问题更加复杂。”

郑大风说得口干舌燥,打开酒壶,仰头饮酒,抹了抹嘴,忍不住气笑道:“就拿董水井的糯米酒酿打发我?!”

陈平安笑道:“你要是留在落魄山,我就算是抢,也给你抢回来几坛百花酿。”

所以按照林守一的一贯作风,如果真想自己去跟他父亲拜年,信上多半会用“务必”二字。

再加上想着以林守一的修道资质,极有可能在正月里就会出关,陈平安到时候再回信询问一句,不曾想林守一至今还没有出关。

郑大风却没有喝酒,只是摇晃着酒壶,冷不丁说了一句让陈平安呆若木鸡的言语。

“那你知不知道,其实林守一,就曾差点是那个一。”

陈平安喝了口酒。

只是相较以往,学塾多出了很多新礼节,唯独少了一件旧事。

昔年蒙童,在开笔写“人”字后,还会在那位齐先生的带领下,离开学塾,一起去往老槐树,架梯子,在树上悬挂写满不同心愿的红布。哪怕是一些类似财源广进、或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俗气内容,多是入学蒙童的长辈们教给孩子的说法,齐先生也都会落笔一丝不苟,帮忙将愿望写在长条红布上边,再用红绳系挂在老槐树枝上。

每有风过,红布拂动,便有窸窸窣窣的轻微声响,一个个来自蒙童的美好愿望,如获回响。

可能当年就能遂愿,可能要在来年。

在齐先生以前,在齐先生以后,都没有这个习俗。

陈平安点点头,“闭关之前,林守一寄来一封密信,信上其实就只有一句话,‘明年正月里可以去采伐院拜年’。”

郑大风笑道:“那你岂不是松了一大口气,这个朋友,不会只是因为父辈的恩怨而绝交。”

陈平安从袖中摸出两壶酒,给郑大风递过去一壶,“说是如释重负,一点不夸张。”

之所以没有去拜年,当然不是怕碰壁吃闭门羹,只是陈平安总觉得以林守一的风格,信上说“可以”,就是“不必”的暗示。

毕竟林守一虽然从小就心思细腻,却不是那种喜欢拐弯抹角的人,要么不说话,只要开口,就会直截了当。

好像就跟裴钱当年去乡塾上学差不多,能拖几天是几天。

听老厨子说,裴钱第一次下山去小镇学塾,其实就是在外边疯玩了一天,然后假装一瘸一拐返回落魄山,说崴脚了。

要不是朱敛祭出杀手锏,说要给她师父通风报信,估计裴钱还能磨磨蹭蹭许久才去学塾。

即便如此,裴钱哪怕不情不愿去了学塾,最早几天,朱敛为了不让裴钱翘课,一老一小,很是斗智斗勇。

群山绵延,桃红柳绿里,山客看云脚,家童扫落花。

许多的问题,是郑大风在年少时就有疑惑,青年时就去百般求证,壮年时犹然一知半解的,但是比起任何一位小镇本土人氏,即便加上那些福禄街和桃叶巷的练气士,郑大风都算当得起“心灵内秀”一说了。只说下围棋,郑大风的棋力,就甚至要在朱敛和魏檗之上,虽说这跟朱敛只将对弈手谈视为小道、从来不愿多花心思有关,但是换个所谓国手的棋待诏,去与老厨子下下看?

郑大风无奈道:“就这么喜欢自讨苦吃吗,真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服了你了,换个人,我就要说一句狗改不了吃屎,活该劳心劳力又耗神,反正是自作自受,怨不着别人。”

陈平安应该是将几种情感剥离出来了,至于具体是几种,以及用意如何,郑大风就不多问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一个人关起心门来,宛如闭关锁国,隔绝天地。

难怪陈平安如今还停滞在元婴境。

郑大风打趣过后,沉默片刻,摇头正色道:“仙尉道长要是不当看门人,即便他成为落魄山的谱牒修士,火候还是不对。”

陈平安能够一直忍着不将仙尉收入门庭,始终把仙尉放在“山脚”而非山上,等于是相互间只以道友相处。

先前那份手稿的序文,开篇“道士仙尉”四个字,在郑大风看来,其实要比之后的内容更加惊心动魄。

郑大风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说句难听的,当时他看到这开篇四字,当场头皮发麻,也就不是练气士,不然就要道心不稳了。

陈平安说道:“那我跟崔东山事先说好,你就是去做客。”

郑大风眼睛一亮,啧啧称奇道:“百花福地的上古贡品百花酿?”

陈平安点头道:“识货!”

郑大风说道:“不都说早就不再酿造了吗?好像难度不是一般大啊。”

诚字当头的陈平安斩钉截铁道:“否则怎么显出我的诚意?!”

郑大风笑道:“是不是觉得李槐更像?”

陈平安摇摇头,“我反而一开始就觉得李槐最不像。”

“说明你很早就比我更懂那个老头子。”

郑大风点点头,“师父哪里舍得李槐当个什么一,就想着这个小兔崽子,一辈子无忧无虑的,只需要偶尔灵光乍现,过安稳日子就行。”

“也别觉得自己抢了什么,林守一最终未能守住这个一,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命运,不然他如今估计已经被某个登天而去的家伙给吃掉了,你要是不信,可以找个机会,找到林守一亲自问问看,他给出的答案,肯定是语气淡然且道心坚定的,我倒是觉得林守一从小就是个‘道士’和‘书生’,所以未来成就,会很高。”

人生在世,任你修道之人境界再高,终究都不是神灵,所以没有谁敢说一句,四生六道,三界十方,有感必孚,无求不应。

郑大风望向小镇主街那边,唏嘘不已,“那棵老槐树,不该砍掉的,不然咱们这处州地界,还会是个长长久久的天然聚宝盆,就算当年坠地生根,从洞天降格为福地了,只要槐树还在,那么青冥天下的五陵郡,不管是如今还是将来,都不能跟这儿比‘人杰地灵’。齐先生不拦着,师父他老人家也不拦着,我就奇了怪了,都是怎么想的啊,就那么眼睁睁由着崔瀺做涸泽而渔的勾当,焚林而猎吗?”

陈平安说道:“可能是一场退而求其次的远古‘祭祀’。”

郑大风说道:“所以我劝你别当什么国师,登船入局易,抽身而退难。”

陈平安笑道:“那我也劝你留在落魄山好了,到了仙都山,崔东山肯定会使唤你的,别听他之前说得如何天花乱坠,你只要去了那边,他就有法子让你忙这忙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