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剑来 > 第六百九十二章 水未落石未出

第六百九十二章 水未落石未出(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那年轻人隐隐作怒,“我如何不知道?我读过的书,涉猎诸子百家,比你读过的经书只会更多!”

老僧摇头,“你读书多,但是你不知道。反而比那些读书不多的人,知道更少。”

那年轻人养尊处优惯了,更是个一根筋的,“我知道!你能奈我何?”

老僧就陪着一问一答,重复话语你不知道。

老僧当然不会跟他这么耗着,耽误挣钱,就让下一位客人入屋,两边生意都不耽误。

老僧笑道,“晓得了细水长流的相处之法,只是还需求个解燃眉之急的法子?”

女子使劲点头,笑靥如花。

老僧说道:“有其门户家风,必有其子女,你那夫君,本性不错,就是……”

女子赶紧摆手。

老僧呵呵一笑,换了话题,“只是俗话说挑猪看圈,女子嫁人,男子娶亲,姻缘一事,都差不多。你也算殷实人家,又是儿女双全,那就安心教子教女。莫让他家女,将来在你家受此气,莫让你家女,以后成为你眼中的自家婆婆。倒也是能做到的。之所以与你如此说,大抵还是你早有此想。换成别家妇人别份心思,我便万万不敢如此说了。”

汉子有些局促,小声道:“挣钱,养家糊口。”

老僧笑了笑,“摊开手来。我帮你看一看。”

汉子最终笑着离去。

之后一人,根本就不是为了看手相而来,只是问那老僧,法师一口一个我,为何从不自称‘贫僧’?好像不符合佛门规矩吧?

老僧回答,我颇有钱,小有佛法啊。

给了一粒银子后,问了一桩山水神祇的由来,老僧便给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不过直言是你们儒家文人书上照搬而来,觉得有些道理。

那位老者也不介意,便感慨世人实在太多鲁敦痴顽之辈,蝇营狗苟之辈,尤其是那些年轻士子,太过热衷于功名利禄了……

老僧只是听着对方忧愁世道,许久之后,笑呵呵问道:“施主,今日用餐,有哪些啊?”

对方微笑道:“不远处白云观的清淡斋饭而已。”

老僧点头道:“不是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可不会由衷觉得斋饭清淡,而是觉得难吃了。”

孩子们在山坡上一路飞奔。

马背上一位骑卒转头望去,轻轻握拳敲击胸口。

————

蛮荒天下托月山,微微震颤,然后动静越来越大,几乎有那山岳拱翻的迹象。

然后托月山大阵开启,整座山岳骤然下沉十数丈。动静再无。

仙人脚下是一把方圆百丈的青铜古镜,但是摆放了二十把椅子,宛如一座祖师堂。

当这位仙人现身后,开启古镜阵法,一炷香内,一个个身影飘然出现,落座之后,十数人之多,只是皆面容模糊不清。

但是位置最靠前的两把椅子,暂时皆无人落座。

众人皆沉默不语,以心声相互言语。

座椅位置最低的一人,率先开口道:“我琼林宗需不需要暗中推波助澜一番?”

中年道人脱靴之前,没有打那道门稽首,竟是双手合十行佛家礼。

老僧笑道:“观主无需给那一两银子,我眼中,只看那有情众生心中的那一点佛光,看不见其他了,没什么精怪鬼魅。”

中年道人会心一笑,轻轻点头。

老僧继续道:“我怕悟错了佛法,更说错了佛法。不怕教人晓得佛法到底好在哪里,只怕教人第一步如何走,此后步步如何走。难也。苦也。小沙弥心中有佛,却未必说得佛法。大和尚说得佛法,却未必心中有佛。”

中年道人说了两句话。

那人放下一粒银子,“我相信法师是真有佛法的,只是好些他人烦恼,既然都不大,为何不传授以小术,立竿见影,岂不是弘扬佛法更多?”

老僧摇头道:“急症用药,有那么多药铺郎中,要我做什么,若是平日里无事,多吃饭就可以了。”

那人觉得意犹未尽,远远不够解惑。

老僧已经笑道:“凡夫俗子的小烦恼,有多小?你觉得我心中佛法,又有多大?当真能够立竿见影?我都不用去谈烦恼佛法如何,只说施主你能够从万里之遥的地方,走到这里坐下,然后与我说这句言语,你经历了多少的悲欢离合?施主心中尚未新起一个小烦恼,可此事看远些,就不算小了吧?”

那人哑然失笑,不以为然,摇头道,“我此生所见所闻,所学所悟,所思所想,可不是就为了今天与法师,打这个机锋的。”

“一退再退,我不说半点你听不得的佛法,只说你听得懂的,假若我真犯了口业,你嘴上心中皆骂我秃驴,业障岂非更大,那么你既然知道茫茫多的道理,那我只说你家的立身之本,买卖一事,想来更知道,以我之口业,换你之口业,我亏了,你也亏了,这笔买卖,你当真划算吗?赚了什么?你既然知道的道理多,劳烦教我一教?”

“你只是惧我如何知晓你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事到如今,话到此处,仍是不想自己到底知不知道,你到底知道个什么?”

那个年轻人突然变坐姿为跪地不起,祈求老僧救他出苦海。

老僧说道:“求人不如求己。”

“世间钱财,从无净秽之别,只是这人心,总有黑白之分。”

老僧瞥了眼地上那粒银子,忍了。也不赶人,只等那人骂得没力气了,任由那人离去后,老僧才又伸出双指,轻轻一钩,然后在袈裟上蹭了蹭。屋内事屋内了,至于其它,各有缘法了。

有位中年文士先在门外作揖,然后脱靴走入屋内,坐在蒲团上,将银子轻轻放在地上,然后问道:“敢问法师,佛家讲因果讲轮回,可若真有来世,一报还一报,那我来世,又不知前世事,我还是我吗?我不知是我,种种业报,善报也好,恶报也好,懵懂无知,茫然承受,何时是个头?”

“好问。”

老僧微笑道:“可解的。容我慢慢道来。”

那人忍不住又问道,“为何人间报应,不能皆在现世?”

那年轻人突然冷不丁说道,我不知道。

正在与他人言语的老僧随之说道,你不知道自己知道个屁。

先前一直在院中偷听屋内对话的年轻人,蓦然开怀大笑,“哈哈,秃驴自己也犯口业!”

老僧直愣愣看着他。

“你家世代商贾,好不容易才栽培出你这么个读书种子,希望你光耀门楣,自己心思不定,多奢望偶遇贵人青睐,长辈帮忙笼络人情,你怡然自得,侥幸押中考题,人前神色自若,人后喜若癫狂,远游路上,听闻河畔神女多情,投牒祠庙,未被理睬,你便写那艳诗绮语,与同窗询问文采如何,诋毁神女名声,神女追责,所幸你尚有几分祖荫庇护,土地社公又顾念你家祖辈,每逢饥荒,必定开设粥铺,施舍孤苦贫寒,却诚心不求回报,故而帮你竭力缓颊,哪怕幽明有异,神人有别,依旧想要破例托梦给你,见你依旧洋洋自得,却不知祖辈何等痛心疾首。一气之下,土地社公再不搭理。你始终浑然不觉,家族祠堂,早已拆梁于你手。”

女子施了个万福,道谢离去,因为是穿鞋入屋,她不忘与老僧道了一声歉。

老僧笑道:“替那三户人家,该与你道谢才是。”

然后来了个年轻英俊的富家公子哥,给了银子,开始询问老僧为何书上道理知道再多也没用。

老僧笑道:“你们儒家书上那些圣贤教诲,早早苦口婆心说了,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结果在合上书后,只问结果,不问过程。最后埋怨这样的书上道理知道了无数,然后没把日子过好。不太好吧?其实日子过得挺好,还说不好,就更不好了吧?”

最后老僧问道:“你果真知道道理?”

那人哭笑不得,倒也觉得有趣,满意离去。

有女子羞赧站在门口,老僧笑道:“女施主,无需脱鞋。”

小妇人是问那儿子是否读书种子,将来能否考个秀才。

老僧笑着伸出手,女子却红了脸,伸出手又缩回去,老僧瞥了眼掌心,自己也放下手了,笑道:“你眼中有男子,我心中又无女子。只是这种话,我说得,一般僧人听不得,更做不得。这就像你们婆媳之间,好些个道理,你听得,她便听不得。她听得,你却听不得。往往两种道理,都是好道理。就看谁先舍得、谁更舍得了。”

女子无比惊讶,轻轻点头,似有所悟。然后她神色间似有为难,家中有些窝囊气,她可以受着,只是她夫君那边,实在是小有忧愁。夫君倒也不偏袒婆婆太多,就是只会在自己这边,唉声叹气。其实他哪怕说一句暖心言语也好啊。她又不会让他真正为难的。

对方脸色微变,老僧又说道:“只是吃饱了撑着的人,与饥汉子说饭菜不好吃,容易打嗝惹人厌啊。”

老人起身,冷笑道:“什么得道高僧,虚有其名!”

老僧收起银子,笑道:“银子倒是真的。”

之后来了个膀大粗圆的汉子,却畏畏缩缩,“大和尚,我是个屠子,下辈子投胎还能做人吗?”

老僧问道:“每日里杀生贩肉,所求何事?”

剑气长城的城头之上,一袭红袍,闭目养神,枯坐如死,他突然站起身,大笑道:“阿良,有空来做客啊!”

那位身为此地主人的仙人冷笑道:“蠢货。暗中?怎么个暗中?!你当那些文庙圣人是傻子吗?”

那位来自琼林宗的仙师噤若寒蝉,然后慌张起身,与众人道歉。

————

大骊边关乡野,一拨玩耍稚童,终于瞧见了远处尘土飞扬,立即蹦跳呼喝起来。

一支精骑疾驰而过。

顿悟是从渐悟中来。

渐悟是往顿悟中去。

老僧人低头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

中土神洲,一位仙人走到一处洞天之中。

老僧挥挥手,“那就去别处。”

一天之内,院子里边人满为患,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今天最后一人,竟是那位京城小道观,白云观的中年观主。

倒数第二人,是一头幻化人形的精魅。

老僧晓得,中年观主当然也晓得。

那年轻人只是跪地磕头,哀求不已。

老僧怒道:“只觉得天底下没有什么是非,只有立场?且看你倨傲精明自得窃喜能几年!只管享你福去!”

下一人。

亦是远游至此的外乡人,瞧着面容约莫而立之年,器宇轩昂,他微笑道:“和尚,你这鸡汤……味道太怪了些。”

老僧笑道,“施主直言不好喝就是了。因为大多时候,只会让恼者更恼,苦者更苦。”

老僧眼睛一亮,一声大喝,“此时是谁,有此好问?!”

那人站起身,双手合十,“不知是否好问,只知法师好答。”

那人出门去也。

竟是忘穿了那双靴子。

下一个,是位相貌清雅的老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