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卧龙嗣子,我的岳父是关公 > 第229章 汉天子门生计划,诸葛乔办讲武堂(

第229章 汉天子门生计划,诸葛乔办讲武堂((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得了黄月英的首肯,黄衣和王平的这亲事就这么定下了。

席间。

诸葛乔细细的品尝了黄月英亲自下厨的“豚蹄汤”。

在士人眼中,豚是贱肉,是普通百姓才吃的贱肉。

对于士人而言,怎么也的“烹羊宰牛且为乐”,牛不能轻易宰,故而士人多以吃羊肉为荣吃豚肉为耻。

若非人多势众,孔子早被贵族给嚯嚯了。

又何谈思想变革?

“谢将军。”黄衣面色激动。

入籍诸葛氏,嫁与意中人。

人生喜事,忽然落在头上,让黄衣如梦如幻。

否则。

谁又会将诸葛乔推行的新思想当回事?

诸葛乔想引领变革,就不可能只依靠大小猫两三只。

《荀子》劝学有言: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任何的变革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侍女入籍琅琊诸葛氏,僮仆同样能入籍琅琊诸葛氏。

人人平等的口号诸葛乔是不会轻易喊出口的。

想变革,喊口号是不行的。

譬如王莽改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结果却是连奴婢自个儿都觉得王莽剥夺了他们的权力。

想变革,就得有人来负责推行。

唯有忠孝上,值得称赞。

若诸葛瞻早生几年,能得到合适的教导,就不会只剩忠孝可嘉,智勇器量不足了。

诸葛乔对此亦是颇为遗憾。

尤其是诸葛瞻跟姜维不和,更令人意难平。

愚蠢的弟弟啊,但凡伱跟姜维多学些用兵之法,也不至于在绵竹兵败战死。

黄月英白了诸葛乔一眼:“还多子多福之相?若真的多子多福,又岂会让伯松过继为子?”

诸葛乔故作玄学道:“那是因为我有旺母之相。”

被诸葛乔这一吹捧,黄月英忽然多了几分意动,又有几分迟疑:“我若再有子,定会分心幼子而疏忽了伯松。”

诸葛乔大笑:“阿母多虑了。”

“我常年在外,不能膝前尽孝,若能有弟弟妹妹在家陪着阿母,我也能心安几分。”

清爽入口,滋养脾胃。

“伯松这次回成都,要待多久?”黄月英关切询问,担心诸葛乔又只是在成都待上几日就要离开。

诸葛乔不假思索:“开春之前,我是不会离开成都了。”

“阿母若要去汉中,我可抽调些军士护送你前往。”

“阿父一个人在汉中,身边无阿母照顾,也是不美。”

黄衣入丞相府多年,家世简单,德行优良,亦能识断部分文字。

除却其父家贫将其卖为大户人家作侍女外,亦无不良嗜好。

让黄衣录籍入琅琊诸葛氏,除了对黄衣的认可外,诸葛乔考虑更多的是王平如今的身份地位。

王平在陇右的时候是忠信将军。

关中之战王平立功颇多,又随黄忠拿下长安城。

再加上牛羊吃草而猪什么腌臜物都吃,猪肉就更不受士人待见了。

诸葛乔却无这样的优越感。

吃什么肉,不在于贵贱,而在于能不能吃,能不能烹饪成入口美味。

若是可以选择的作料足够多,菌肝、鸡胗、肥肠、鸭肠都能变为美味。

黄月英烹饪“豚蹄汤”用的作料和烹饪方式,还是诸葛乔告诉的。

诸葛乔向来言出必行。

在黄月英入席后,诸葛乔就向黄月英提及了让黄衣入籍诸葛氏嫁与王平的事。

对此。

黄月英并无反对。

在大事上,黄月英向来不会干涉诸葛亮和诸葛乔,最多是针对细节作一些补充。

譬如科举制,得有足够多的粮食、足够多的读书人。

以及最核心的,得有足够多的读书人愿意当“天子门生”!

这个过程,是艰难而漫长的。

若无足够多的“天子门生”,强行推行科举制的结果,效果不会比王莽强!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术,尚且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然而。

琅琊诸葛氏人丁稀薄,大小猫算上,除了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均外,就只有诸葛乔、诸葛恪、诸葛融、诸葛望和刚满一岁的诸葛攀。

一半还在江东。

诸葛乔想引领变革,得先让诸葛家晋升成望族。

唯有望族推行新思想,其余士族才有可能争相效仿。

诸葛乔已经打定了主意,将来要好好的调教那个尚未出生却又美声溢誉言过其实的弟弟。

诸葛亮专心国事无暇教导,黄月英又疼爱幼子而无法狠心,诸葛乔却无这方面的顾及。

一个是带,两个也是带。

长兄为父。

带一个诸葛攀是带,再带个诸葛瞻也是带。

“阿母若有子,正好也可让其与阿狗作伴。”

“昔日颍川荀氏叔侄皆乃一时俊杰,他日诸葛氏叔侄,定也能名震一时。”

诸葛瞻未曾接受诸葛亮多少教导,却因卧龙之子而美声溢誉。

虽然有诸葛亮的《诫子书》在,但《诫子书》不到百字,比起《出师表》少了太多。

诸葛瞻终究是受限于教育的缺失和眼界的匮乏,不仅智勇不足,器量上亦只是泛泛之辈。

“正好趁着这段时间,让阿父再添麟子。”

黄月英正喝着汤,猛然间听到诸葛乔这一声“再添麟子”,差点呛着:“伯松,我都抱孙子的年龄了,你让我再添麟子?”

诸葛乔笑道:“阿母说笑了,你正当贵龄,又是长寿康健之躯。”

“我近日读《易》,偶有所感,掐指一算,算到阿母乃是多子多福之相。”

“我还能再有两弟一妹!”

虽然封赏诏令尚未正式下达,但王平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的赏赐已经定下。

若讨寇将军王平娶的只是有名无姓的贱籍侍女为正妻,会让王平遭受非议。

王平本就自卑,若因婚嫁之事而影响了王平的个人成长和军中威望,这是诸葛乔不愿意看到的。

而让黄衣入籍琅琊诸葛氏,王平迎娶的就是诸葛家的族女,而非有名无姓的贱籍女。

诸葛乔亦是在给丞相府中的侍女僮仆一个摆脱贱籍的希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