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谍战,我有一个情报系统 > 第116章 孙意映的图谋

第116章 孙意映的图谋(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条情报让蒋天阳感到不可思议:“他竟然是那个76号的大汉奸?李世群的秘书长孙意映?”

马伯初冷静地回应道:“情报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擀面杖’从未失误过。”

蒋天阳皱起眉头:“说实话,你们就没猜测过‘擀面杖’究竟是谁吗?他的情报来源如此广泛,似乎敌人的每个机构都有他的眼线,连新成立的76号也不例外,这简直不可思议。”

马伯初摇头道:“我们确实猜不透,也不敢轻易去调查他的身份。”

他接着分析道:“日本人的情报机构众多,除了陆军、海军、外务省、领事馆,还有许多以书院、公馆为名的情报搜集机构。更别说现在新成立的梅机关与76号,他们是对付抗日组织的主力。我曾经猜测过,‘擀面杖’可能隐藏在特高课,或是宪兵司令部,甚至日本领事馆。但最近的情报又让我动摇了,他难道也在76号?”

“他应该是在望风吧,必须给马伯初提个醒了,不然就被那个狗东西一锅端了。”刘松风想着就快步离开。

......

马伯初又在凌晨收到了“擀面杖”的情报。

为了第一时间能听到敲门声,从第二次收到情报后马伯初就将床铺搬到了大堂。新来的同志很不解,为什么有房间不睡要睡在这大堂里。

马伯初看了一眼心情有些沉重,似乎自已的猜测已经成为了事实,敌人真的盯上了“文化总支部”。

“嗯,差不多了。不过你的表情要放松一些,别太紧张了。”孙意映转过头,微笑着鼓励道。

这时,另一位演员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本剧本。

“朱老师,我刚刚又看了一遍剧本,有一处台词我觉得可能需要调整一下。”他气喘吁吁地说道。

孙意映接过他的那部分剧本,快速地翻看起来,“嗯,你提得有道理,这里确实可以稍微改动一下,更符合角色的心境。”

孙意映思索片刻后,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不过还是先不要改,等给于伶老师说一声再改。”

刘松风坐在观众席中,心潮澎湃。

周围的观众亦是如此,他们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伏,有的义愤填膺,有的捶胸顿足,还有的人在看到主演遭遇不幸时掩面哭泣。

看着这一切,刘松风忽然明白了孙意映的目标所在。

青鸟剧社的骨干中,定有红党的地下工作者。

若是76号想要阻止剧社的演出并不难,只需给租界当局打一个电话即可。但孙意映却选择潜伏进来,他的目的显然更为深远,或许还想借此机会进入上海红党的更高层,获取更有价值的目标。

他的目光坚定,充满了杀气。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光陆大戏院,晚上八点半。

刘松风下班后就过来了。

今晚的演出剧目是《夜上海》,剧本描写开明绅士梅岭春,在家乡被日寇侵占后带领一家人逃到上海,不料大儿子夫妇丧生于日寇之手,女儿又遭纨绔子弟欺骗玩弄,在巨大的耻辱和灾难面前,梅岭春依然保持着民族气节,从不为敌人的威胁利诱所动。最后,他决定返回故乡,和抗日游击队一起战斗。

剧作反映了人民群众遭受的苦难及其抗日情绪的高涨,在当时富有现实意义。

这不仅仅是一出戏,它更是时代的缩影,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苦难与抗争。

马伯初摇了摇头,决定暂时放下这个谜团:“算了,我们还是回到正题吧。孙意映一定是冲着即将召开的会议来的。”

蒋天阳点头同意,同时心有余悸地看了马伯初一眼。上次马伯初提醒他小心敌人盯上开会的人员,他还不以为意,如今事实摆在眼前,他深感后怕。

“看来我们只能改期、换地方了。”马伯初无奈地说道。

“确实如此。”蒋天阳叹了口气。

然而,马伯初却不愿就此罢休,他眼中闪过一丝怒火:“我们不能就这样被动地退缩。必须给李世群一个深刻的教训,不然他们下次会更加肆无忌惮。”

不过“擀面杖”信上描述的那个人的样子马伯初也不清楚,还是只有让蒋天阳同志去分辨了,同时提醒他推迟会议的召开,敌人大概率就是冲着那个会议来的,到时候就可以一网打尽了。

“掌柜的,大晚上的谁来的信啊?”新来的伙计好奇发问。

马伯初板起脸严肃道:“不该问的别问,纪律忘了吗。”

......

蒋天阳脑海中勾勒出那个中等身材,梳着大背头,戴着眼镜的身影,他回忆着:“青鸟剧社的那位......”突然灵光一闪,他脱口而出:“朱渠之,没错,就是他!半年前才加入剧社,起初只是做些幕后杂务,后来于伶觉得他学识渊博,思想先进,便提拔他做了剧社的宣传干事,我见过他两次。”

“对啊,是我唐突了。”演员想了一下不好意思说道。

未等戏剧谢幕,刘松风提前离开了剧院,他可不想运气差了跟孙意映撞个正着。

出门的时候刘松风还意外见到了一个熟人,这个人的出现更是印证了他的猜测。

侯小四拿着一把蒲扇,正在一个推车边上扇着风。

推车上摆着一个火炉子,上面放着几个红薯,一阵阵烤红薯的香味传来,有几个客人正等着。

当演出进入高潮,观众的目光都聚焦在舞台上时,刘松风却悄然起身,移步至后场边缘。

远远地,他便看见了孙意映,那家伙正忙得满头大汗,却丝毫不见慌乱。

他身穿一件褪色的工作服,穿梭在演员之间,俨然一个真正的后场工作人员,为舞台的演出提供着坚实的保障。这狗东西的演技之精湛,让刘松风也不得不佩服。

“小玲,你的头饰再调整一下,那个流苏要稍微偏向右边一些。”

“好的,朱老师。”小玲急忙点头,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头饰的位置,生怕弄乱了整个造型,“好了,这样应该可以了吧?”她有些紧张地问道。

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青鸟剧社能够顶住压力,排演这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剧目,实属不易。或许下一场,他们的演出便会被租界当局叫停。

在那个没有电视、网络的年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戏院、电影院成了他们追求精神食粮的重要场所。而戏剧,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唤起民众抗日热情的重要力量。

有的时候,很难很难的问题,解决起来,却很简单,关键是找到窍门。

想要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除了演讲、游行、报纸、广播,还有戏剧。

戏剧之力量,文学的力量,正在于此,四两拨千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