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乱世女医 > 第48章 上京 威武分号

第48章 上京 威武分号(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干镖局这行,有句口头禅,叫“三分保平安。所谓“三分保平安”就是:带三分笑,让三分理,饮三分酒。

镖师的作派要十分谦和,待人接物总是面带三分笑容,尊老敬长,礼贤下士。如在行车、打尖、住店时与人发生矛盾,镖师总是礼让三分,不以武功压人,尽量不与地方上的“恶人”发生冲突,遵行强龙不压地头蛇的行事方法。地方上的“恶人”一般也不找镖师的麻烦,深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没点真本事,谁敢出来走镖?所以镖师遇事情也总是礼让三分,诸事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对武林中的落魄的朋友,本着人不亲、功夫还亲的精神,留他吃顿饭,送些银两和衣物,好生送这位朋友上路。

对武林中的高手,先把他稳住,天天当贵宾招待,暗中火速派人摸清这位高手的来路和师传,一旦确认是正道中的朋友,就直言请他帮忙,以客卿相待,走上几趟镖后,认为“是块材料”,不但武功,而且阅历、胆识、人品均够得上位达官,就由前辈老镖师出面请他留下来一道干了。若道不相合,则婉送之。

对于那些专门前来捣乱的公子哥、秧子,要谨慎对待,公子哥大多是清廷的王公、高官、宗室之后,身边常有一伙混吃混喝架秧子的人挑唆他闹事,借机敲诈人的钱财,而且大多人又不敢惹。碰到这种情况,镖局的原则是哄。

裴老爷子笑道:“无妨!我第一次带二虎来京城时,他对着城墙流了一地口水,我真真恨不得地上有缝!”

三娘知道这是陪老爷子在为自己解围呢!笑道:“我却是见识浅薄了些,还要多多历练才好,日后才能处变不惊!”

四郎三娘与裴老爷子一路,到了上京,却是要借宿威武镖局上京分局的。还未出发就递了信。三娘一行人还未下船,威武镖局就已经排了镖师来迎接了。

一行人下船换车,往西大街去了。青石板路笔直的伸展出去,直通西门。一座建构宏伟的宅第之前,左右两座石坛中各竖一根两丈来高的旗杆,杆顶飘扬青旗。

右首旗上黄色丝线绣着一头张牙舞爪、神态威猛的雄狮,旗子随风招展,显得雄狮更奕奕若生。雄狮头顶有一对黑丝线绣的蝙蝠展翅飞翔。左首旗上绣着“威武镖局”四个黑字,银钩铁划,刚劲非凡。

吃罢午饭,上船行了两个时辰,就到了经龙钞国都--上京。

下了船,远远的就看见巍峨的城墙,与大多数的都城相似,却又与众不同。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池,城内点缀着湖泊公园,城外环绕着清澈的玉泉河,远处有紫色的西山耸立于云端。天空的颜色也那么晶莹深蓝,玉泉河的水那么清澈翠绿,西山的山腰浓艳的淡紫。不得不感叹大自然是那么的神奇,他创造了这个城市,赋予他生命。

寻常人家里的迎春开着黄色的花儿迎风招展,也不次于富人的宅第庭园。有人舒舒服服的坐着松柏树下的藤椅子品茶,花上两个铜板就耗过一个漫长的下午。

在茶馆儿里,吃热腾腾的卤牛肉,喝白干儿酒。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与市井小民引车卖浆者,摩肩接踵。

秧子们都是不知世事的小雏,一架就晕、一捧就转。歹人们把“秧子”架到镖局来以武会友,镖师们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个你会架秧子,我会哄秧子,连恭维带奉承,使“秧子”把进店时的初衷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有的“秧子”高兴糊涂了,竟在附近酒楼上摆上几桌,宴请镖局诸达官,庆贺以武结友,而镖局也说不定因祸得福,又添个“大门坎”。

对外人尚且如此,何况这中间还有一位是自家人,裴老爷子更是威武镖局在和州的靠山。虽说自己管的是上京分局,可那一日不走这和州的,自然是要好生招呼了。(未完待续)

大宅朱漆大门,门上茶杯大小的铜钉闪闪发光,门顶匾额写着“威武镖局”四个金漆大字,下面横书“上京分号”四个小字。进门处两排长凳,分坐着八名劲装结束的汉子,个个腰板笔挺,显出一股英悍之气。

威武镖局上京分局的掌柜却是林家旁支的弟子,名唤林行止。此人不爱习武,更爱行商,据说平生最大爱好就是数银票、看账册。若是多了几两银子,便眉飞色舞;若是少了几两银子,就愁眉不展;却是个妙人。威武镖局上京分局掌柜的位置恰是与他定做的一般。

威武镖局上京分局是威武镖局十一分局中最大,镖师最多,趟子手最多,事物最繁忙的。本来威武镖局总部应该设在上京的,只是林老爷子故土难离,舍弃上京就了幽州,才有了今日的局面。

威武镖局十二处镖局有上百名镖头,然仅上京分局一处就常驻了四十八位镖头,各有各的玩艺儿。一名镖头手下不少于四位趟子手,只威武镖局上京分局就养了近三百号人。怪不得林行止天天打着算盘,看着账册,就怕收支不平衡呢!

三娘一行人的到来,林行止倒是热烈欢迎来着。谁叫自家开的是镖局呢!

这里有有令人惊叹不置的戏园子,精美的饭馆子、市场、灯笼街、古玩街;有每月按期的庙会;有穷人每月交会钱到年节取月饼蜜供的饽饽铺。在这里,穷人有穷人的快乐。

天桥底下,有露天的变戏法儿的,耍猴的,吞剑的,跳火圈的,走钢丝的。

又有街巷小贩各式各样唱歌般动听的叫卖声,串街串巷的剃头理发匠的钢叉震动悦耳的响声,还有串街串到各家收买旧货的清脆的打鼓声,卖冰镇酸梅汤的一双小铜盘子的敲振声,每一种声音都节奏美妙。在这里可以看见婚丧大典半里长的行列,以及官轿及官人跟班的随从。

玉泉河两岸,杨柳依依,浓荫敝日,沿河良田片片,村女跪于水畔涤洗衣衫。平民徘徊来往,有坐在岸上执竿垂钓的,有在水上划船的,北京西郊田园之美,大有江南风味。

三娘不免有些看呆了,直到四郎拉了她的袖子,才回过神来。尴尬的笑笑道:“不好意思,一时激动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