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嘉靖,成功修仙 > 第六百八十五章 我大明就是他安南的君父!

第六百八十五章 我大明就是他安南的君父!(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洪武年间时,安南成为大明的属国,处于半独立状态,到了永乐年间,安南陈氏与胡氏发生内讧,胡一元、胡汉苍篡位,明廷支持陈天平,并派出军队协助,明军仅出征一年,就大获全胜,彻底消灭了胡氏所建立的政权。

自那以后,安南便归于大明的统治,但后来,由于大明对当地的百姓敲骨吸髓,剥削甚重,以至反叛不断。

自宣德皇帝以后,大明逐渐丧失了对安南的控制权。

大明历任皇帝,都想要重新收复安南,但却因为国力的衰退,因此不得不将其暂时搁置。

待严嵩的话音落下,只见高拱站了出来,脸上闪过一丝犹疑之色,向嘉靖提出了异议:“陛下,嘉靖十九年的时候,莫登庸率领大臣,入镇南关向我大明请降!”

“陛下,徐阁老方才所说的那些情况,固然有可能发生,但眼下,那些百姓确实通过种植桑苗,获得了不菲的收益,过上了好日子,而陛下您又免除了百姓一年的赋税。”

“如此,便可做到藏富于民,这可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啊,现在,一两白银至少可以买到两石多粮食,而一斤生丝就能够卖到三两银子!”

“浙江的临省福建、江西都是产粮大省,尤其是福建,现如今,福建在巡抚谭纶的治理下,也逐渐恢复元气,福建每年产出的粮食除了满足当地人的日常需要外,绝大部分都卖了出去!”

严嵩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向嘉靖提出了一个设想。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眼下海贸兴盛,朝廷为何不尝试着,经由海贸从国外进口粮食呢?”

老百姓饿着肚子,就很有可能起来造反,从而动摇朝廷的统治!

严嵩明白,徐阶是想要借此机会,来抨击已经取得成功的改稻为桑,要是改稻为桑以后饿死了人,那么往后他严嵩在史书上,必定会留下一片骂名。

在这之后不久,只见嘉靖用一只手支撑起下巴,在沉吟片刻后,紧跟着开口道:“嗯,徐阁老说得有道理,咱们不能只顾眼前,应该看得长远一些!”

“眼下丝绸的价格猛涨,的确为那些种植桑苗的百姓,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但正如徐阁老方才说的那样,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粮食的短缺!”

“一旦粮食短缺,那些商贾必定会囤积居奇,到时候粮价暴涨,受苦的还是那些普通老百姓!”

徐阶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表情也变得分外严肃,又继续道。

“但我们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应该作长远打算才是,要知道浙江这个地方,一直以来都是产粮大省,有的地方能够一年两熟,甚至于三熟!”

“朝廷每年的漕粮收入有四百万担,其中南直隶每年交一百八十万担,浙江交六十三万担,也就是说,浙江每年至少需要负担朝廷八分之一的漕粮!”

“而眼下,丝绸的价格猛涨,连带着生丝的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现在作为产出丝绸的原料,一斤生丝已经涨到了三两银子之多!”

“百姓见到其中有利可图,必定会一窝蜂地跑去种植桑苗,到时候,愿意种植秧苗的百姓减少,朝廷能够征收上来的漕粮,也会减少许多,粮食肯定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缺口。”

嘉靖在听完严世蕃的这个提议后,脸上也浮现出了然之色。

严世蕃的意思是,在拿下交趾后,将交趾当成一个粮仓,并扶持一个傀儡政权,作为代理人,间接统治交趾。

而大明每年只需要从交趾那里,获得足够的粮食,用以反哺国内就行,其余的则一概不过问。

一旦被扶持上来的傀儡政权不听话,那么大明就可以立刻换一个听话的人,用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嘉靖在听完严世蕃的这个提议后,沉吟片刻后,紧跟着开口道。

徐阶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又继续道:“我大明就是他安南的君父,这世上哪有君父拿孩子的东西还要给钱的?”

在徐阶之后,一直缄默不语的张居正也站了出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陛下,微臣也觉得,趁此机会拿下交趾,势在必行!”

紧接着,在一旁观察许久的胡宗宪也站了出来,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俯下身体,沉声道。

“启禀陛下,微臣觉得,拿下交趾虽然对我大明有诸多好处,但此事必须慎之又慎,毕竟在这之前,安南一地的百姓屡次反叛,根本不服从我大明的统治!”

嘉靖在听完众人的意见后,不由得紧皱眉头,手指十分有节奏地敲在桌上,发出‘哒哒’的声音。

众人见嘉靖已经发话,也不敢再提出任何建议,只得点头称是。

随后,嘉靖在环视一圈后,面向众人,出言询问道:“想必诸位爱卿应该都看过,赵贞吉送来朝廷的那封奏疏了吧?”

待嘉靖的话音落下,众人皆是点了点头。

随后,只见徐阶率先站了出来,面向嘉靖,沉声道。

“启禀陛下,微臣有本奏!”

“然后我大明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改其十三道为十三宣慰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并任命莫氏在为安南都统使,从二品,世袭,三年一朝贡。”

“既然安南已经向我大明臣服,我大明也不好在这个时候,蓄意挑起战争吧?”

高拱的话音刚落,只见徐阶站了出来,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沉声道:“陛下,微臣觉得,严阁老方才的那番话十分有道理,安南一地本就是我大明的故土!”

“现如今,虽然其表面上向我大明臣服,并定期朝贡,但我大明却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实际的好处,只是空有名头罢了!”

“正如严阁老方才所言,只要拿下交趾,我大明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粮食问题,根本不需要花银子去买!”

“无论是暹罗还是交趾,都极其盛产水稻,当地的粮食价格也十分便宜,其价格只有我大明的三分之一,实再不济,我大明也可以从日本进口粮食,用以填补浙江的粮食缺口!”

“况且,安南一地本就是我大明的故土,现如今却不慕王化,屡次反叛,微臣觉得,咱们完全可以借此机会,挑起与交趾的战争,顺势让此地成为我大明的粮仓!”

“只要拿下了交趾,往后我大明就不用再花银子,从国外购买粮食了!”

待严嵩的话音落下,内阁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谁也没有预料到,严嵩居然会提出收复安南一地,并与交趾开战的提议。

越南古称安南,也称交州、交趾,自汉唐以来,便是中国的属地,元末战乱时,安南趁机从中国的版图脱离。

眼见自己的提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同,徐阶的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激动之色。

不远处的严嵩见此情形,顿感大事不妙,在脑海中组织好语言后,当即站了出来,沉声道。

“陛下,微臣有本奏!”

“讲!”

话音落下,只见嘉靖,摆了摆手,示意严嵩站出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风调雨顺的时候倒还好,一旦遇到天灾人祸,那么浙江的百姓就得遭殃,要知道,桑苗可不能吃啊!”

徐阶在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后,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忧虑之色,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又继续道。

“陛下,要知道,重农抑商可是自古以来的国策,切不可舍本逐末,动摇国本啊!”

一旁的严嵩听闻徐阶此话,脸上也满是凝重之色,毕竟,徐阶的这番话颇有道理,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不仅如此,徐阶还一举抢占了道德高地,毕竟,到时候一旦粮食出现缺口,饿死了人,是要出大事的!

“嗯,朕觉得严世蕃的这个办法不错,如此一来,我大明也不用劳心费力地派官员前去统治此地了,也能够尽可能地消弭当地人的反抗!”

眼见皇帝已经拍板决定,众人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在这之后,只见嘉靖那古井无波的声音响起:“不过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得一步一步来,这第一步,就先从曾经统治安南的陈氏一族开始吧,找找看他们还有没有幸存下来的族人。”

“要是没有的话,就让我大明造几个出来!”(本章完)

众人见此情形,尽皆噤声,不敢发出任何的声音。

良久,只见嘉靖回过神来,面向众人,缓缓道:“嗯,的确如此,虽然安南一地,曾经在永乐、洪熙、宣德年间归我大明统治,但当地民风彪悍,并不服从我大明的统治,甚至并对我大明抱有敌意!”

就在这时,一旁的严世蕃仿佛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小心翼翼道。

“陛下,微臣觉得,我大明并不需要事必躬亲,亲自派出官员前去统治交趾,我们只需要扶持听话的人上位,并保证每年从交趾获得足够的粮食就行!”

“这样一来,我大明需要付出的成本将大大降低,我们只需要派出少许军队,驻扎于要地,在必要的时候,协助其镇压国内的叛乱就行!”

“讲!”

在得到嘉靖的允许后,只见徐阶在脑海中组织好语言,面向众人,开始阐述自己的想法。

“朝廷施行改稻为桑的初衷,是为了弥补国库亏空的问题,在陛下解除海禁以后,我大明生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受到了番邦诸国的追捧,因此,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

“现如今,一匹丝绸的市价,已经涨到了十五两银子!”

“而在不久前,我大明更是与罗刹国签订了贸易协定,这份贸易协定,每年至少能够为我大明带来一千三百六十二万两白银的收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