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 > 211.第205章 大汉棋圣

211.第205章 大汉棋圣(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邦子厉害。”李清伸手竖起大拇指:“在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果然反叛,他纠集了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七国起兵,号称“清君侧”,声称只是想要诛杀献上《削藩策》的晁错,史称七国之乱。”

*来自刘邦的伤心值+100

“交的后代竟然也反叛了?”刘邦不禁有些惊愕,这倒是他没想到的。

交,指的是楚元王刘交,是刘邦的异母弟,二人在刘邦未登基称帝的时候,关系十分要好。

他的后代反叛,刘邦倒真有点伤心。

好家伙,你就小心眼成这样?

当然了,没经历过的人应该没法理解。换做是其他人,从小便被父母耳提面命说自己不如二哥,并且家产也是二哥分的多,自己捞不到几个,天天还挨着骂。忽然有一天发迹了当了皇帝,那可不是扬眉吐气吗?

叫你天天说我不如二哥,现在怎么样?我比二哥如何?二哥能给你挣一个太上皇帝出来?

不过刘邦的小心眼不止在这个,想当初同母大哥刘伯对他颇为疼爱,刘邦有时候犯事儿了,带着狐朋狗友就去他家蹭饭。后来刘伯去世,他大嫂对于总来蹭饭的小叔子十分厌烦,有一次带人来蹭饭的时候,大嫂就故意不停刮着锅底,假装饭已经吃完了。等到客人走后,刘邦悄悄去厨房一看,见锅里还有饭,因此对他大嫂十分记恨。

在刘邦灭掉西楚霸王的次月,刘邦尊大哥刘伯为武哀侯,并没有给他儿子刘信封侯。刘太公问刘邦为什么独独不封你大哥的儿子刘信,刘邦说不是忘了,是他妈不是忠厚大方的人。

只不过别人下棋用脑,刘启下棋给人开脑。

“难不成刘启特别喜欢下棋?”刘邦意外地挑着眉问道,他倒不是担心刘启是昏君,只是比较好奇刘启的爱好。

李世民笑呵呵地说道:“老刘啊,你是不知道伱这好孙子干了什么。他和吴王刘濞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吴国太子刘贤下棋,结果二人起了争执,刘启气不过,抄起棋盘一撂就把刘贤给砸死了!”

他满心期待刘邦会生气,结果万万没想到刘邦噗嗤一声笑了。

“好!启这小子类我!”

李世民三人抑郁的原因是,首先李世民在经历高祖李渊、太宗他自己还有高宗李治之后,皇帝水平就开始参差不齐,到了毁誉参半的李隆基之后更是断崖式下跌;而赵匡胤那就不用说了,大汴朝除了赵匡胤和赵煦,一整个都是大汴;朱元璋那更不用说啊,目前来说后代最下限在他这儿呢——这四个朝代目前来说,谁能有绰罗斯·祁镇下限更低?那还得等南宋的完颜构。

听了李清那句“七代神君”,刘邦非常高兴。

不在乎烂归不在乎,后代出色更让人高兴不是吗?你看那秦国也才六世余烈,算秦始皇也才七代。还不能把孝文王嬴柱、庄襄王嬴子楚这俩“享国之日浅”的算上。

看了三个同行兄弟那吃了大汴一样的脸色,他更高兴了。

他们脸色差,那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的后代完全比不上乃公的啊!

“可惜周亚夫下场不太好,他的政治觉悟太差了。”朱元璋叹了口气:“不仅反对刘启废太子,而且得罪了王皇后与梁王刘武。他儿子私自买了五百件甲胄,想要给他当做陪葬品,结果被人告发。廷尉当场召周亚夫对质,并且逼他承认谋反。周亚夫性子执拗,不肯屈服于刀笔吏,绝食五天而死。”

“轻了,轻了。”刘邦摆摆手,“这过错,把他封国削夺了都在情理之中,启也真是的,不知道打虎不死反受其害的道理。”

老刘在支持孙子这一块儿,立场还是十分坚定的。

“那七国之乱最后怎么平定的?”刘邦再次问道。

“刘启以绛侯周勃的次子周亚夫为太尉,令其率兵平灭吴楚联军。仅仅三个月,周亚夫便将叛乱彻底平定。”李清笑呵呵地说道。

说到这里,老李三人都有点眼红。

第205章 大汉棋圣

“那恒的儿子呢?”刘邦嗑了一口瓜子,好奇地询问道:“历经我,盈还有恒,大汉总该出一个昏君了吧?”

“呃,不好意思。”李清叹了口气,同情地看了一眼蹲在地上画圈圈的李世民三人,对刘邦说道:“你大汉七代神君,像年纪太小的或者在位不满一年的不算,算上吕后都有八个……”

确实,就算是孝惠皇帝刘盈,除了性格稍微有点儿太纯善之外,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除了软了点,画风和文皇帝刘恒差不太多,都是与民休息的养老派。

再者说,都说朱标是史上最稳太子,其实不然,最稳的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太子——刘盈。朱标的稳,稳在朱元璋不想废他;但刘盈的稳,稳在刘邦不能想废就废他。

伤心了,但是没有完全伤心。

至于说号称清君侧,刘邦有点不齿。

只要不是傻贝,都知道你造反的目的是啥,还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呸,恶心,我都关着灯!

“在你小老婆薄姬过世的服丧期……当时应该叫太皇太后,”李清给刘邦解释道:“刘戊为薄太后服,私奸,刘启念同宗兄弟的情谊,并未采纳朝臣诛杀刘戊的建议,而是只削夺了他的东海郡作为惩罚。刘戊因此怀恨在心,与刘濞一拍即合。”

这里的私奸,可以理解为通奸或者强行……,无论是这两种的哪一种,在服丧期间都是大罪,按例应当除国。刘启倒还真是顾念兄弟情谊,手下留情了一波。

后来刘邦还是咬着牙给刘信封了个羹颉侯,“羹颉”的意思是用勺子刮锅底……

在封了这么个促狭的名字后,报了一箭之仇的刘邦终于心理平衡,又给大嫂封了一个“阴安侯”,成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女侯爷。后来阴安侯还与朝臣一起,迎立代王刘恒入京登基。

“你们也别看我,我孙子肯定没错。”刘邦撇撇嘴:“刘濞封国在吴地,依山溪之便,削山为铜,煮海为盐,想必早有不臣之心;若非嚣张跋扈,他刘贤有什么胆子敢在京城和当朝皇太子起争执?”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刘邦分析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仅凭这蛛丝马迹就能断定吴王刘濞有反心,刘邦倒真不愧是教员赞扬的最厉害封建帝王。

老朱三人:?

怎么事,把你侄孙子砸死了,就成类你了?

他们也看出来了,刘邦是真高兴,完全不是装的,都把刘启的称呼从“刘启”变成了“启”,这是明显亲近的意思。

“阿父总是说仲治家有方,强我百倍,而今我比之仲,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刘邦美滋滋地说道:“现在看来,仲的孙子也不如我的孙子,竟然被他一棋盘砸死了,啊哈哈哈……”

“……”在场之人有点无语。

想到这里,刘邦也暗自决定,这东西吧……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就算是以后出一两个离谱的,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说起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汉景帝刘启,那就不得不提他的绰号了。”李清笑呵呵地说道:“刘启,人称大汉棋圣……”

这话一出,原本还在抑郁的老李三人,不禁笑出了声。

这特么什么外号?谁取的?不仅贴合人物形象,还符合实际。

周亚夫,良将啊……

“当年我就说过,安刘氏者必勃也。”刘邦有些感叹:“父亲助我横扫天下,又在我身后扫除诸吕,儿子帮助我的孙子平灭六国,这一家都是良臣啊……”

李世民点头说道:“确实,当年刘恒也曾经对时为太子的刘启说,国有难,找亚夫。果不其然,最终是周亚夫帮助刘启平定了七国之乱。”

“我没看错人啊。”刘邦有些沾沾自喜。

在识人用人这一块儿,刘邦表现得相当自信。

首先,刘盈的母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也是第一个拥有原始股的实权皇后,并且无论怎么排都能进前三的女强人+女狼灭。刘盈的母族有势力,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老哥们儿。他的小姨妈有个老公,有一点小名气,就是中学课本《鸿门宴》里的樊哙。

丞相萧何,这不用说,铁杆的太子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也是明牌的太子党。“期期艾艾”的主角之一周昌,贵为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为了刘盈“期期不敢奉诏”。

有时候刘邦对于刘盈,更多的是怒其不争。汉文帝的仁厚是厚黑,刘盈的仁厚可真是一点虚假的成分都没有。

但凡换成李治,早就就坡下驴让吕后把刘如意和齐悼惠王刘肥弄死了——甚至还会高高兴兴地这样做,毕竟有人给他背锅。

这也是刘盈最大的缺点,身为一个皇帝,脸皮不够厚,心不够黑,手段不够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