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 > 第 108 章

第 108 章(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冯保也伸出小拇指,和他勾在一起:“我只是在想,应该如何向殿下解释。”

“解释什么?”

“解释张先生遇到的困难。”

朱翊钧一下就明白了:“清丈土地的困难?”

“没错。”

“鱼鳞册中详细登记了每一块土地的编号、拥有者姓名、土地亩数、四至、以及土地等级。又把每块土地的形状绘制成图,每册前面又有这片区域的综合图,整体看起来仿佛鱼鳞一般,因此而得名。”

“我明白了!”朱翊钧说,“清丈土地,就是再制作一份鱼鳞册,是这样吗?”

“可以这么理解。”

朱翊钧随即又有了新的疑问:“那这不是已经登记了吗?为什么还要再重新清丈土地?”

冯保摇了摇头:“太祖高皇帝所制鱼鳞册,已经是两百年前。”

冯保将书放回后面的书架,又回到书案前:“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朱翊钧问:“什么力?”

“水对船桨的推力。”

“那我们什么时候讲赋税、人口自还有土地制度呢?是现在,还是睡觉的时候。”

太阳还未落山,距离晚膳还有一会儿L。冯保说道:“那就现在吧。”

不过,既然是张阁老安排的任务,冯保也只能答应下来。

“好吧。”朱翊钧跑到张居正跟前,牵起他的手往外走,“那今日就不耽误先生的时间了。”

“我送先生到乾清门。”

“……”

傍晚,朱翊钧赶在天黑之前,看完了书,练完了字。他突然喊道:“大伴!”

清宁宫本就是东宫,专门给皇太子住的地方。

册立皇太子一年多,大臣们也反复上疏,让皇太子搬去东宫,早日出阁读书。

但隆庆宠爱儿L子,孩子从小就和父母分开,现在总算能在一起了,他便想着将儿L子多留在身边一些时日。

今年朱翊钧虚岁也已经十岁了,也应该让他独自生活,便答应让他搬去清宁宫。!

直到有一天,朱翊钧看到广场上一排一排,整整齐齐站着许多妙龄女子,粗略一数,足有二三百人。

朱翊钧吓坏了:“我父皇要封这么多娘娘吗?”

冯保心说:他未必不想。

“没有,只是选择一些合适的,留在后宫。”

朱翊钧又问:“什么是合适的?”

几日之后,隆庆帝在雍肃殿召见内阁和礼部尚书。起因是礼部呈上一封奏疏,说是皇上也即位一年多,为了皇室绵延子嗣,皇上应该通过从民间选秀女,来充盈后宫。

平时,隆庆要干个什么,总是有一堆大臣站出来反对他,尤其以徐阶为代表。

皇上想修个宫殿,徐阶说没钱,刚修过,不要修了。皇上想为后宫采买些首饰,户部也说不行,要买皇上自己用私库的钱买,别打国库的主意。

私库要有钱,皇上也不能向户部开口。

皇上打算出宫去走走,甚至想要效仿皇考,也来一次南巡。徐阶劝他趁早打消这个念头,老实在宫里带着,别给大家添麻烦。

说到这里,朱翊钧又皱起了眉头,似乎仍是有哪里不对。

他在思考,冯保并没有打扰他,而是让他自己去想明白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

朱翊钧走到窗前,太阳落到了万顷殿宇之后,红墙在落日余晖的映射下更加耀眼夺目。

朱翊钧忽然转过身来:“大伴,你是哪里人?”

“真定府深州县。”说完,冯保明白了他这么问的用意,“我家没有多少土地。”

“土地兼并严重,对百姓和朝廷都是巨大的损失。百姓失去了土地,而朝廷损失了大量税收。”

“为什么,地主不用纳税吗?”

“当然要,所以地主会运用一些手段,要么隐瞒真实土地数量,要么将土地分别记到族人名下,以此逃避赋税。这还专门有个词,叫诡寄。”

“这些被隐瞒下来的田地,一些地方还会将这一部分赋税平摊到其他百姓身上,更加加重他们的负担。”

听到这里,皇太子已经生气了,一拍桌子:“所以,这些人,欺负百姓,欺瞒朝廷,咱们是治不了他们了?”

“清丈土地,简单说来,就是把全国范围内的耕地都丈量一遍,记录在册。”

“这样,朝廷就能清楚的知道,全国有多少耕地,再根据丈量出的耕地面积,计算出税粮。”

“这很好呀,”朱翊钧点点头,“既然张先生也支持,内阁就应该上疏父皇,他一定会同意。”

张居正看着他,意味深长的摇了摇头:“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朱翊钧不解:“困难在哪里?”

其实朱翊钧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清丈土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冯保说道:“殿下,一项制度的建立与推行,其条件都是复杂的。太祖高皇帝费尽心思制定赋税、人口和土地制度,一来,是为了国家更好的征税,二来,一定是想要通过制度的完善来土地兼并。只是年深日久,弊病丛生,利用各种花样钻制度的漏洞。”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朱翊钧听不懂的词:“什么叫民间兼并。”

“地主豪绅采取各种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强买强卖、巧取豪夺,让越来越多的土地,都集中在他们手中。越来越多地普通农民则会失去土地,最终沦为地主的佃农。”

不等朱翊钧提问,冯保就先向他解释:“佃农要向地主缴纳地租,还要缴纳赋税,服各种劳役,日子会更加艰难。”

“两百年间,虽不能说沧海桑田,但土地也已经经历了好几代人。”

“殿下……”

冯保欲言又止,朱翊钧有预感,他接下来想说的,才是重点。

于是,小家伙忽然伸出手:“大伴,你说吧,我不告诉别人,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

他勾起小拇指,示意冯保和他拉钩。

“太祖高皇帝在洪武十四年建立了黄册和鱼鳞册。”

“黄册和鱼鳞册?”朱翊钧又听到了两个新的名词,“那是什么?”

“简单说来,黄册是对全国百姓分为民、军、匠三类,以户为单位,每户详列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财产等,逐一登记在册。十年一造,每册一式四份,一份送往京城户部,其余三份分别送省、府、县保存。送

往户部这一册,封面用黄纸,所以称黄册。”

“鱼鳞册与黄册类似,黄册登记的是人口,鱼鳞册登记的是田地。”

“殿下,”冯保正在给他收拾书案,抬头笑道,“是饿了吗?”

朱翊钧双手托着下巴:“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冯保说:“是关于清丈土地吗?”

“不,”朱翊钧眼中露出狡黠的笑意,“是关于船为什么能在水中前行。”

“……”

“这……”冯保也不是答不上来,只是不知道怎么和一个孩子探讨这个问题。

朱翊钧也不为难他,挥了挥手:“算了,咱们去里草栏场,今日我想骑熔金。”

自从选秀之后,宫里可热闹了。隆庆有时夜里留宿在东西六宫,有时是妃嫔到乾清宫来。

虽说乾清宫东西两侧隔得远,但朱翊钧常年习武,耳力异常的好。寻常人听不到的动静,他都能听到。

没过几日,朱翊钧不堪其扰,向隆庆请求:“父皇,我想搬去清宁宫。”

话自然是说得恭敬委婉,但意思大抵就是这么个意思。

大事小事天下事,隆庆这个皇帝事事都做不了主,当得没意思。

意外的,对于选秀这个事情,不管是徐阶还是内阁,都没人反对,甚至表示大力支持,这就让礼部着手准备。

隆庆对此表示很满意,总算有了点当皇帝的乐趣。

朱翊钧跟着皇爷爷生活那几年,世宗沉迷修道,宫中没有过选秀,朱翊钧根本不懂选秀是什么意思,只看到隆庆身边那几个太监,成天忙前忙后的,把这个事情当个大事来办。

朱翊钧坐在窗边的炕上:“那些大臣家里一定有吧。就算他们没有,他们的家人,也一定兼并了不少老百姓的土地。”

“这才是清丈土地真正的困难。”

“殿下,”冯保来到他的身旁,轻声道,“你要相信张先生,给他时间,他一定能解决这些困难。”

“我自然是相信的。”

“……”

冯保说:“所以张先生主张清丈土地,将那些被地主隐瞒的土地都丈量出来。”

朱翊钧说:“可是土地已经被他们兼并了,普通百姓还是没有。”

比起朝廷的赋税,他更在意百姓有没有土地,这一点让冯保很欣慰:“我们应该建立新的制度,革除弊病,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听到这里,朱翊钧站了起来,在书房内来回走了两圈:“我知道了,张先生所说的困难,也来自于这些地主。”

“清丈土地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会极力反对。”

他对于赋税、人口和土地的关系都没有什么概念。既然罗万化在策对中提出来,朝廷应该“履亩而正界”,张先生对此十分欣赏。那就一定是朝廷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只要是张先生要做的,他一定会支持。有什么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张居正并不回答,只退后一步,躬身道:“今日的进讲结束了,下午内阁还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若殿下感兴趣,可以让冯大伴给殿下讲一讲,我朝的赋税、人口和土地制度。”

从《皇明祖训》就不难看出,太祖高皇帝是建立制度的一把好手,大到各种礼仪,小到皇室的吃喝拉撒,安排得事无巨细,并且沿用至今,两百年来,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明朝现有的人口、土地和赋税制度非常细致和琐碎。而且这些制度并非独立存在,相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起来就更复杂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