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第492节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第492节(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难道你还想问一问,当初为什么不直接推崇法家,一口气跳到今天来?”

启志帝一时无言。

这般跳脱出时代的思维,是他所欠缺的。

常言道当局者迷。

或许正是因为顾担在夏朝委实太有重量,乃至于只要他在夏朝,夏朝的决策者就觉得自己还有一个靠山。

随即是商看到了这一点。

后来他创建了法家——这一点就不用我再给你说了吧?

之后发生的事情,你应该再清楚不过。

细数夏朝的过往,如果说夏朝是一架马车,那墨家是创造出马车的人,儒家是推动马车向前奔跑的人,而法家,则是为这架马车套上缰绳的人。”

一口气说了极长的一段话,顾担告诫道:“作为夏朝的皇帝,你不能只看一时。

那个时候,墨家已经开始被人不喜,认为墨家过于‘墨守成规’,尽管这个词最开始是个美誉。

荀轲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创立了儒家,推行仁义——那时的夏朝,已不是残破的国度,而是一个崛起的夏朝。

周围的国度不会再将目光放在夏朝的身上,反而要担心夏朝找他们的麻烦,因此墨家便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起来。

强大的夏朝再依循墨家十义行事,反而会阻碍自身的发展。于是在那个关键的节点上,荀轲以儒代墨,成功更换了夏朝的方向。

毫无疑问,当时的儒家,就是比墨家要更适合夏朝。

顾担相当干脆的说道。

启志帝连连点头,眨巴着眼睛看着顾担。

直到发现顾担似乎已经说完了——久久没有等到下一句。

虽说质疑顾先生不好,但启志帝还是忍不住问道:“仅此而已么?”

“不然呢?”

启志帝脸色一正,一本正经的说道。

“你且说来。”

回到院子中的石桌旁坐下,顾担颇为随意的说道。

“天地剧变之下,如您所言,灵气已经现世,也势必会给凡俗带来超出想象的影响,如今已经有所预兆。”

目光再次扫过院子中的烈阳天菊和那一颗柳树后,启志帝说道:“在这种变化之下,夏朝将要如何应对?”

有了靠山,就难免想要取巧。

但很遗憾,这种事物,没有取巧的捷径可走。

顾担也不能预料到此后将会发生的事情。

在时代的岔路口,每个人都身处迷雾。

不要问我应该做什么,而是要看夏朝需要你做什么。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状况,所需要的东西自然也有所不同。

因地制宜,因时变化,此乃颠扑不破的真理。

又哪里有什么一劳永逸的事情呢?

难道如今天下奉行的是法家,所以儒家、墨家就没有意义了不成?

没有人逼着墨者离开,也没有人逼着禽厘胜周游列国,只是……夏朝已经不是适合墨家的土壤了。

在别的地方,墨家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仅此而已。

而到了你的父亲,承平帝接手的时候,夏朝已经很繁盛了。

儒生取代了墨者的位置,成为了主流。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也让夏朝得以壮大,乃至多了一批权贵。仁义开始成为他们手中的利刃,以此谋利。

墨家、儒家在这方面都太过仁慈,很容易尾大不掉。

顾担反问,“你想在我这里得到一个能够完美适配夏朝,且永远都不会更改的答案么?

如果我能做到的话,夏朝为什么还会有墨家、儒家、法家的人呢?

时代会变化,环境也会变化。

当初夏朝初立,一穷二白,民生困苦,百姓饱受战火残害,对战争深恶痛绝,因此墨家如日中天,让人向往。

直到发展数十年后,夏朝在王莽的治下兴盛起来,当初被战火摧残的子民,真正经受过战乱的子民也逐渐逝去。

这个问题很大。

他思索了很久,都没有想明白。

就连商都对此事避而不谈。

他也只能求助顾先生,希望得到指示,在如今的局面之下,重新规划夏朝的方向。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