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第331节

悬壶济世,我只是想长生不老 第331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在夏朝,他已经没有了对手。

他不是过来辩论的,而是宣告胜利的。

儒家在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打磨之下,已经足以登上台面。

就连当初无数人鄙夷不堪的‘人性本恶’,到了今日也几无人再去挑刺,因为这么多年了,他们都辩论不过荀轲,碰了一鼻子的灰,哪里还敢过来挑衅?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儒家都是大势已成。

终于,当这场开胃菜将近尾声的时候,荀轲来到了这里。

台下已是人满为患。

天下学宫这些年几度扩建,这处讲坛的占地已是极大,周围坐下千余人完全不是问题——不要觉得千余人很少,若不是宗师的话,后面的人想要听到最前面之人的讲话,都需要字条传递。

更倒霉的甚至只能听别人复述一遍,难免有些失真。

为了占得一个好的位置,甚至有人半夜就过来想要占个好位置,然后就惊讶的发现,他来的还远远不够早,好地方早就被占完了,还有直接在地上随便铺一层布就躺在那的。

并且借机书写自己的种种治国、爱民之策,不求直接闻达天听,只要能被荀轲赏识,能够出彩,自然便有大好的前程在等着他们。

这是一场儒家内部的狂欢。

这场盛会,顾担自然也没有错过。

虽然这场盛会真正的主角荀轲尚且未曾登台,但其实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这个时候登台上场辩论的,都是荀轲的弟子。

就连宗师都几近不可得见,好似只存于话本小说之中。

在这个时候,谁还能和儒家针锋相对,或者对儒家造成威胁?

大抵是没有的。

所以这个时候荀轲的讲道,意味着什么,怕是不言而喻。

他要宣布儒家已经成为当世显学,他要以礼制天下。

顾担显得有些迟疑。

老人实在是太老了,老到从脸上都很难看出什么端倪,老到身体都开始萎缩,老到连声音都已全然无法分辨。

就算以顾担的记忆力,都无法从记忆中寻出他的身影。

事实证明,顾担对人体再如何精通,易容术再如何精妙,医术再如何高超,面对岁月的造化面前,都显得颇为无力。

这已经不是实力的差距,而是由内而外的全然转变,没有一丝丝的瑕疵可言,只能让人惊叹于岁月的可怖。

顾担有些好奇的问道。

他在夏朝说是深居简出也不为过,哪怕为人治病,都是暗中出手而不见其人,真正的做好事而不留名,除了让市井之中多了些乡野传说之外,几乎没有留下过什么痕迹,这老人又是如何辨识出他的呢?

“认得,认得!”

老人分外激动的连连点头,这小小的动作却让他脸颊上的皱纹好似此起彼伏的波涛般涌动起来,那嘴唇开合之际,却连牙齿都没有露出半分——已经全部掉光了,他的嘴里除了舌头,便是光秃秃一片。

哪怕他费劲心神的开口,声音也显得极端沙哑和微弱。

第290章 此生无憾

顾担看着那真正意义上行将朽木的老者,眼中带着些许困惑之意。

他的记忆力很好,且越来越好,说是过目不忘也全无差错。

如果认识这个老者,哪怕是近几年,乃至近十几年见过,都不至于想不起来。

可看那老者的模样,却分明是认识他的。

夏朝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尊老的传统已经算是烙印在了方方面面,七十岁以上的老者见到皇帝不必行礼,若能活过百岁,便是货真价实的人瑞,何止是不用礼拜皇帝,皇帝甚至要自己拜会。

那老者的老人斑已是沁满了大半的脸颊,横生的皱纹密布在脸上,一看就很上年纪,连走路都成了问题,侍卫自然担心自己这一拦,要是直接将人给拦死,那真是没法解释了,竟真的让他们冲到了这里。

当然,场地的安全还是不用担心的,这样的人若能做刺客,还能在大宗师的眼皮子底下行刺成功,夏朝还是趁早改朝换代去吧。

还好夏朝的官员反应也很快,在他们进来的时候,立刻便有一位官员凑了过去,弯着腰问了几句,原本凝重的脸色放松了不少。

紧接着便不知从何处取了一段锦绣,铺在地面上,让已经无法自由行动的老人能够有个栖身之地。

在荀轲的观念之中,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圣人,后天的贤愚不肖的差别是由于“注错习俗之所积耳”。

后天的环境和经验对人性的改造其则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其礼义,制法度”,转化人的“恶”性,则“涂之人可以为圣”。

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

荀轲的讲述快速且简洁,大宗师实力的加持下,他的声音通达四方,丝毫不必担忧会有人听不清楚。

在他的讲述之中,无论是学子还是台上的人,莫不是一本正经的模样。

稍值一提的是,荀轲的儒家越发兴盛,毕竟连私塾和学堂中的教材都是荀轲出的,那些读书人用他的教材,绝大部分自然也会承接儒家的理念。

这就是隐形的好处了。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夏朝五十九年的时候,荀轲宣布要在天下学宫中讲道,时间就定在夏朝六十年。

上一次坐而论道,尚且要追溯到夏朝二十五年。

转眼间,竟又已经逝去了三十五年的时光。

“吾言仁、义、礼、法。”

荀轲没有半点废话,简单而直接开口:“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纷乱理而归于暴。须圣王之治,礼法教化,方能化性起伪,提升人格。”

时隔三十五年的讲述,说的似乎也是老掉牙的东西。

毕竟儒家并非初出茅庐之时,它的骨架已经搭建,几乎无所更改之处,剩下的更加细微的血肉与脉络,无非是需要一代代去慢慢填充、验证。

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荀轲不用再字斟句酌的去解释,而是简单干脆的提出要如何做到‘化性起伪’,如何去恶存善,如何抵达圣人的境界。

不过顾担倒是没有这个烦恼,他有自己的位置,就在最前面,也是最为接近讲台的地方,准确的说,应该就是在讲台上余留下了好几个颇为特殊的位置。

这些地方几乎都是留给夏朝的达官显贵去坐的,他们即是听众,也是裁判,若能得到他们的赏识,平步青云也不为过。

这样的日子,就连承平帝都会来此,以表重视,就如同当初王莽也曾观摩过一样。

当众人纷纷落座,外面响起了钟声。

荀轲漫步而来,面对着下方无数道错综复杂的视线,表情平和,闲庭信步般说道:“今日,吾述道。”

他们之间互相切磋,探讨,为这场盛会打了一个前阵,毕竟哪里能一上来就让荀轲技压群雄呢?

顾担在这里听了些许的时日,其间真有本事的才俊还当真不少,说是欣欣向荣也不为过。

不是所有的天资都需要苦难去磨砺,这些被辛苦栽培起来的年轻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想法,虽然难免有些剑走偏锋和异想天开,但也不失真有才学者。

这场盛会,其实也是给这些新生代的年轻人,一个展现自身的机会。

至于能否入得众人的眼,那就全凭自己的表现了。

好像已经没有人能够拦得住他了。

夏朝六十年,悄然到来。

皇都之地,无论是酒楼还是客栈,尽皆人满为患。

不仅如此,就连笔墨纸砚的价格都大幅上涨,一时间皇都纸贵。

很多学子和才俊,都不远千里的赶来皇都,想要瞻仰一下儒家领袖。

“大祈……皇庭,我,见过您。”

身体似乎恢复了些许活力,老人说话却仍是断断续续,大概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表述的方式,一时间尚且未曾适应,但他眼中的光彩却丝毫没有减弱分毫。

他的状态很不好,说风中残烛多少显得不够精确,应该用岌岌可危来形容才更加贴切一些。

这样一个土都埋到头顶的老人,是什么支撑着他一定要过来看看荀轲的讲道呢?

顾担悄悄在他体内打入两道青芒,这对于老人已经近乎完全干涸的身体而言显得尤为珍贵。

两道青芒入体之后,老人的脸庞果然显得红润了一些,就连苍老而昏黄,近乎要缩为一点的眼眸都微微瞪大了几分,多了些许的光彩。

“你是?”

这倒是奇了怪了。

竟然有人记得他,他却想不起来对方?

顾担来了几分兴趣,他走了下来,来到老者的身旁,仔细凝视着那张脸。

遍布的老人斑和皱纹充斥在老者的脸颊上,像是一层干枯的树皮,几乎不见血肉,哪怕仅仅只是轮廓,都难以辨认,更别说通过这张脸来看出是谁了。

“你认识我?”

那老人目光眨也不眨的盯着看台上的荀轲,已近乎昏黄一片的眼眸中竟是爆发出了巨大的光亮。

紧接着他目光四望,最终与顾担对视。

那浑浊的双眼中竟是流下泪来,他嘴唇嗡动,发出细不可闻的声响。

顾担的听力很好,他听到了。

“您……还在这里啊!”

但不合时宜的是,外面忽然传来了些许吵闹的声音,哪怕它很微弱,却瞒不过顾担的耳朵。

顾担扭头看去,想要看看是谁敢在这个时候搅闹。

却是惊讶的发现,那是一个老者,更精准的说辞,应当是一位已完全无法走路,只能依靠着两位面容愁苦的仆人给抬进来的老者。

他大抵是极老了,发丝都呈现出杂草般毫无光润的色泽,枯白的发丝并未精心打理,反而是顺其自然的垂了下来,像是一团浮萍汇聚在一起。

在他的身后,天下学宫的侍卫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根本不敢对老者下手,只能凭空挥舞手臂,显得相当无助和无奈。

但这一次,是讲道,而非坐而论道。

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荀轲准备宣扬儒家的“霸权”,昔日儒家的竞争者墨家,伴随着墨家巨子禽厘胜的离去,已经一蹶不振。

独留下的些许墨者,根本没有才能与荀轲争锋。

天下学子用的教材都是儒家的,他们何德何能跟荀轲去碰一碰?

放眼诸国,除了儒家,如今就没一个能打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