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宋风流皇帝 > 第358章 耽罗岛

第358章 耽罗岛(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慈不掌兵,面对这些异族讲什么仁慈?这年头,只要你足够强大,这些所谓的蛮族蕃邦,都不如自家的一条狗值钱。

这智之用终归是高丽人,所以康履就想避过他来商议。

可没想到,这家伙好像比自己还兴奋?

康履与刘子羽对视一眼,康履笑道,“这个……智之用,这岛上也是你的同族,这高丽也是你的国度,这样做会不会有些不好。”

智之用无比愕然的看着康履,“大人,您说的这是什么话,小人可是您最忠诚的人,而且陛下之前还赏赐了小人陪戎校尉的官职,更是这一次出使高丽的使臣之一。”

“整个岛东西约莫百五十里,南北有六七十里,大概在正中的位置有耽罗城,城主名张保阜,这张家在岛上势力最为强大,那驻军也几乎是张家的私军。”

听着智之用絮絮叨叨讲述半晌,康履这才微微颔首,“你先退下好好歇着,待上了岛,咱家还需要你效力。”

智之用狠狠摇了摇头,“大人,小人不累,不需要歇着!”

“大人,等靠岸后,咱们就直接杀过去,先抢了整个海市,那海市上货物、金银不少,定然不会亏了。而后,咱们要一边围杀那些驻军,一边前往突袭城池,不然,他们得到消息必定要逃走。”

“那城主家中,据说金银车载斗量,若是跑了就可惜了。”

正是指南针的推广使用,所以使得航海技术、行程等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而且如同日本国、高丽等地域,虽然隔海,不过却是距离中原较近的国度,双方的使臣乘舟穿行已经是常事,所以航行过去倒是也还算稳妥,并不会出现太多不可预见的意外事件。

一路向东北,在海上漂泊了二十多日的时间,七月二十八,众人总算是见到了一个漂浮在大海上的小岛。

“耽罗岛、耽罗岛,大人,那便是耽罗岛,小人便是从这里去往上国的。”

随在康履身侧的智之用大声呼喊,船上的将士见到陆地,也是一个个振奋高呼。

王权、阿贵两个倒霉蛋被降了品阶发配到浣衣监,康履却是正意气风发。

六月初六,康履带着粮米、军饷之类出临安前往昌国。

在康履的督促和赏赐下,仅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便是抵达了昌国,看着漂浮在大海上的一艘艘巨舟以及密密麻麻的兵卒,康履心潮澎湃,自己这也算是强宗胜祖了吧,尽管并没有什么卵用。

与刘子羽商议之后,整理一应战船,装载粮食、军资、军械等所需之物,七月初时分,康履和刘子羽二人便是登船,朝着高丽国的方向而去。

(对于季风守护并不了解,简单查了一些,这个季节应该是东南风/西南风,理论上可行,如果有问题,各位多多指点、多多包涵。)

“蒙皇帝陛下圣恩,小人如今可是天朝子民,怎么会与这些边野小民是同族呢?”

陪戎校尉,从九品武散官!

智之用满脸认真和真诚,甚至,这会儿康履等人若是再说一句他是高丽人,估计他能哭出来……

“这个……”康履脸色古怪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错,陛下仁德,你已经是大宋子民,咱们可是正儿八经的自己人!”

康履的认可让智之用满脸感激,恨不得给他死一个表示自己对大宋的忠心,尤其是那句自己人,直接让智之用痛哭流涕。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看着智之用,康履多少有点儿没反应过来,他刚刚想要将其支走,就是想要跟刘子羽商量抢……赚钱的事儿,毕竟两万兵马乘船这么远过来,不是为了跟高丽人聊天儿,大家都需要吃喝,回去不得给陛下带几船土特产?

这些可都是要赚来的。

现在这世道赚钱可不容易,毕竟,人家未必会给啊,想要赚的多、赚的顺利,最好的办法便是将刀架在对面脖子上,或者直接好人做到底,直接让人家落叶归根。

这时候,别提什么仁慈或者人道的玩意儿,别说这高丽在康履等人眼中是蛮国异族,便是中原不同势力彼此征伐,杀戮抢掠的事儿不也挺正常么?康履过来,可没打算当什么好人。

哪怕是刘子羽,对此也比较认同,他虽然是读书人,甚至算得上半个大儒,可当年也是在军中待过。

康履还算是淡定,毕竟他可是见过大场面的,想当年,陛下‘南巡’的时候,可是在大海中跑了不断的时间,虽然是近海,可是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大人,咱们向北,小人知道那边儿有码头,可以供大船停泊,有一些商船便会在这里暂停歇脚。”

“你再跟咱家说说这耽罗岛上边儿的状况!”

“大人,这耽罗岛约莫比咱们之前所在的昌国大一倍左右,其上有一领驻军,常住在岛上的百姓,约莫有万余!我们前往的方向是一个大的码头,距离码头不远有一个海市,当地的百姓以及过往的商人,也偶尔会在海市进行交易。”

“这码头和海市是有差人管辖,约莫有二三百差人,那驻军在我们准备停泊的码头东南约莫三十五里左右。”

虽然是巨舟,可是在海上航行也并不算快,而且这大海一向神秘、恐怖,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因此,船上大多数人都有些恐惧和迷茫,好在船上除了兵马,也征召了不少历经过海航的船工,而且那俩高丽人也随船前往,有这些人的讲述倒是让众人略微安稳了一些。

如今,这一片海域正是西南季风,再加上他们一行人运气足够好,所以倒是并未遇到什么风浪,每日能行船一二百里不止。

至于辨别方位,除了依靠观星、观日月等手段之外,指南针已经被用于航海至少有四五十年。

朱彧的《萍州可谈》之中,就详细的记载了元符二年前后,一些远航的记载。

“舟师识地理,夜者观星,昼者观日,隐晦观指南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