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女汉子系统[末世] > 第85章 城

第85章 城(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来分:

1、理论性或认识性的精神活动: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2、宗教性或幻想性的精神活动

3、伦理性或意志性的精神活动:道德意识,伦理观念

4、审美性或情感性的精神活动:艺术,文学

动物对事物感觉的角度是单一的:生命本能的

人的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是多样化的: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诗意的

人的活动的多种意义:经济技术、革命实践、审美创造

2、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

1、生命活动:动物性的一面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id)对理性的“自我”(ego)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2、生活活动:自觉意识的一面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代表人物:

姚斯《走向接受美学》:“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伊瑟尔:

提出“隐含的读者”,开启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

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设定了阅读对象,这些对象需要用作品中的空白结构去召唤

狭义文学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美的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书法、电影

折中义文学:介乎两者之间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如一些政论散文。

二、文学作为文化

在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通常被作为一般文化形态即广义文学看待。文化形态即广义文学看待。

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惟一的因素,上层建筑一些观念以及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等往往有更直接影响;

经济因素只是在最终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发展的根源性的、最基本的因素;

3、马克思指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a、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

b、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二、文学的发展

1、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的探讨

★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黑格尔的理念:文艺发展不过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idea)对文艺产生了不同作用而已。文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有由精神外化为物质形态再返回精神的自生长的要求,理念运动的不同阶段就有不同艺术类型来表现它。

康德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

斯宾塞、席勒:“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人还有想像力的游戏;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游戏冲动创造了一个活的形象。

德国学者谷鲁斯: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

★劳动说(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

该派认为劳动是文学产生的原因。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巫术发生说

认为文学活动的发生起点是巫术仪式。

英国人类学家詹.乔.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巫术有两条原理“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

★宗教发生说

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的“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3、结构主义

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

注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

共时与历时/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语言与言语/代码与信息/能指与所指/秩序与序列等

精神活动与经济基础关系来分:

1、非意识形态的精神活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某些领域,如逻辑学和语言学

2、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观念性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等。

恩格斯称之为“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

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3、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人在审美王国和诗意世界中体悟自身的价值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

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

精神活动的分类:

从发生学层面看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发展、延续的基础

从认识论层面看生活活动:马克思主义: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的生活活动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

1、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五、文学活动是一个交往结构(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

文学活动四要素的交往性:

马克思:“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

哈贝马斯:“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

第一节、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活动与文学活动)

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一节、文学的含义

一、文学概念三义

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弗莱:循环动因

文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然界四季“循环”一样;春天对应为喜剧;夏天对应为传奇;秋天对应为悲剧;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的讽刺文学;

★普洛普:《民间故事形态学》:从一百多个俄罗斯神话与民间故事分析出三十一种功能,各个不同的民间故事无非是这三十一个功能不同组合下呈现的不同样式。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俄狄浦斯神话流传中形成了不同变种,不同“版本”,它们都体现出大体相似的“主题”,即“过分强调人的血缘关系与过低估价人的血缘关系”的矛盾。该神话的不同变种无非是由同一些纸屑组合成了不同图像。

2、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

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满足了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之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

2、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与信息,减轻疲劳等;

3、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击壤歌》《弹歌》;

4、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早期文艺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结合,这种早期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

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中考证了舞蹈动作来自采集种子的劳动活动。

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

赫尔德: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实践活动追寻外在目的,审美活动以情感表达为内在目的,游戏介于二者之间。格罗塞把艺术也当成一种宗教。

★游戏发生说

认为文学源于游戏或本质上就是游戏。

四、读者

文学活动不止是作者的创作活动,它还应包括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的活动,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读者又是文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

20世纪60年代兴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