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开学 > 开学 第71节

开学 第71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因为这次支教,她知道了什么叫“放下砖就不能养活你,拿起砖就不能拥抱你;”

因为这次支教,她明白了什么叫“负责”,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失望”。

她在这里汲取了很多,见识到很多优秀的人,他们曾彼此陌后然后又各自熟悉,她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了敬业、责任、胸怀、奉献、包容、谦逊和幽默,这些是她曾经没有,现在却想努力得到的。

秦朗说,孩子们会感激她不放弃他们,她却想说,她感激他们,是他们让自己找到了未来继续在“教师”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勇气。

她做出的不是“牺牲”,反倒是满心感激之下的一种“反哺”。

这时候打电话是为了什么,以秦朗的情商,自然是想一想就知道。

“辛苦你了。”

他诧异与杜若的选择,带着钦佩地表情说,“孩子们会感激你的。”

杜若身上的冷已经缓了过来,听到秦朗的话时,她突然笑了起来。

“你搞错了,不是孩子们会感激我,而是我感激他们。”

电话那头的丁琼女士最后还是无奈的同意了她留下的决定,但她让杜若保证,一旦安全上出现问题,必须立刻打电话给她。

哪怕没有车票,丁琼女士表示即使是开车过去,也会把她接回来。

这么多年来,她们母女之间拘谨又小心翼翼的关系,在这通电话后也有了微妙的改变。

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母女二人都开始愿意坦率的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打完电话,杜若已经冻得鼻头都红了,她搓搓手,跺跺脚,小跑着回到了学校的廊下,准备装个热水袋回宿舍里去。

这些话曾经是她的父母长年累月争执的内容,伴随着她大半个幼年时期,熟悉到一听到类似的话,耳边都好像能回响起这些声音。

丁琼没想到杜若会提到她年轻的时候,烦躁地提高了声音。

“那不一样,那时候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现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是一样的,妈。”

杜若摇了摇头,语气十分肯定,“以前我不能理解,现在我理解了。你当年不能离开厂里的理由,就是我现在不想离开‘红星小学’的理由。”

这些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分别是XXX分,XXX和XXX分,按照分数和排名,你只要在高考时达到全省排名前六百,你就一定能上XX大学、XX大学和XX大学,如果你在高考时达到全省前两百,那所有的大学你都可以尝试着报名。

等你考上这些大学,恭喜你,你离你的梦想就完成了一半,你终于可以前往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了。即使没考上这些学校也没关系,并不是只有考上最优秀的大学才能前往上海和北京,这两座大城市有很多很多优秀的大学,你可以咨询你的老师,或者上网查资料,完成志愿的填报。

在踏上梦想的道路时,你会遇见很多困难,其中最多的可能来自于经济上的,但不要害怕,只要你的成绩足够优秀,会有很多很多的组织能帮助你。老师会把可能帮助你的公益慈善组织和他们的联系方式留给你,你现在也学会上网查资料、发邮件了,即使没有手机、电话,老师相信你也有获取帮助的能力。

此外,无论是初中也好,高中也好,学校都会有帮助贫困学生的政策,你可以积极的获取这方面的信息,成为自己完成梦想的助力,大学也是有助学贷款和奖学金的,别害怕没有路可走,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努力,所有人都会帮助你。

等你进入了大学,梦想才刚刚开始,你必须要抓紧所有的时间学习这些来之不易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课后多完成社会实践、多和同学交流和学习,努力为未来能留在这座城市工作打下基础、积累经验,争取在毕业时找到一份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获得留在自己喜爱的城市的机会。

他们的支教期很短,哪怕杜若能够从头到尾坚持下来,也不过就是一年而已。他们看不到孩子们读高中,也看不到孩子们会不会早早嫁人。

即使能看到,到那时,他们也远水救不了近火。

苏丽在听到杜若的“求救论”时就已经擦干了眼泪,捧着试卷冥思苦想。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我们就教他们怎么办!”

突然,她拿起笔袋里的笔,开始在一旁的白纸上写起“梦想攻略”。

她心里很怕这件事是真的,却又不敢去问自己的妈妈是不是真的,所以她的梦想也很简单,只是希望妈妈答应她“读书”的事情才是真相,她最终能在妈妈的身边读上初中。

“他奶奶和老婆婆说的八成才是真的。”

杜若见苏丽皱起眉头,看完整个作文后推测:“除非她妈妈所在的城市私立学校并不贵,否则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按规定应该是在户口所在地完成教育的,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按照父母工作地的教育部门分配学校就读。我看她家条件不太好,留在当地就读最省事,出去读书反倒麻烦,没理由舍近求远。”

“也许是先找好了能接收的学校?”

苏丽抱着最好的打算猜测。

秦朗一边给苏丽递纸巾,一边试图调剂气氛,“当初定个什么‘我最难忘的一餐’就好了,保准全是写那顿自助餐的!”

苏丽接过纸巾,眼泪却一直擦不干,为孩子们经历过的苦难和孤独,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

当初定下这个“命题作文”,其实也夹带着他们的一些私心,如果孩子们的梦想是他们能举手之劳就实现的,他们准备在结束支教的时候顺便帮他们实现了,也算是一份有意义的“临别礼物”。

然而大部分孩子的梦想,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更多的却是他们也无法揭穿的现实。

有个叫赵理的孩子,成绩在班上是最好的,性格也最踏实稳重,他的梦想是读上最好的大学,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工作,挣上大钱。

很多时候真的是“养儿方知父母恩”,比如我小时候,很少被父母带出去旅游,我爸妈每次出去都不带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埋怨这个。后来我自己有了孩子,我的儿子很乖,我的女儿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皮,然后每次出门的时候我简直想跳车(自我嫌弃),吵闹到影响了一飞机一车厢的乘客不说,一落地还老是不管不顾自己跑,什么都好奇,一不留神人就没影子了,心累不爱,瞬间就理解了我爸妈为毛不带我,再也不埋怨了︿( ̄︶ ̄)︿。

我想说,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人生,有些人选择了“付出”,也有一种选择是“实现自我”。在定义“女儿”、“母亲”这样的身份时,还有一种定义就是“我自己”,希望大家都能勇敢的选择“实现自我”。因为当你成为一个很好的“自己”时,你也会成长为别人眼里的“骄傲”,也依然会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也会成为儿女眼中的“标杆”,并不是一昧“付出”才是最好的选择。

譬如杜若,也许她觉得自己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淡漠,但不可避免的是,她的母亲是个很优秀的人,她在成长过程中不自觉的以她的母亲作为“标杆”,渐渐也长成了一个优秀的人,虽然她不这么认为。在某个成长中的阶段,她自然而然就会和一切达成和解。(比如钢铁侠和他的父亲?)

第77章 梦想VS攻略(上)

重新回到办公室的杜若一身轻松,倒是要走的秦朗和苏丽一副表情沉重的样子,尤其是苏丽,拿着每一张卷子都翻来覆去,批改卷子的人要比写卷子的人还认真。

丁琼女士心中升起一丝焦急。

她愿意让女儿为了获得支教保研的机会而去支教一两年,却不愿意女儿最后真的“陷”在支教这个大坑里。

“我也有关注这个地方,贫穷、缺水、土地贫瘠、人口素质低。教育也许是他们离开这个地方的一条出路,但那应该是国家和地方上去思考和执行的,不该是你这样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女孩承受的,你来支教,就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

丁琼着急地说,“如果你的同事们都离开这里了,就说明这里还是有很多问题的,留不住人的,你一个女孩子在这,别的不说,安全怎么解决?你有考虑过我的感受吗?我把你教养到这么大,你要有个万一,我怎么办?”

“我会保护好自己的,这里的人也很朴实,孩子们都很可爱。”

曾经,那个面试官问她,“你认为支教的意义是什么?”,她选择了网上推荐的最“标准”答案,说了一大段冠冕堂皇的语言。

而现在的她,一定会回答:

——“支教的意义不是付出,而是共同成长。”

因为,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她终于和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

作者有话要说:

她的笑和她的人一样,淡如菊,轻若月。

有些话,在现在这个时候说出来,既像是埋怨,又像是矫情。她从来就不是个会煽情的性子,许多话在电话里根本没办法说出口,只能继续藏在心底。

她想说,如果没有这一次的支教经历,她可能永远也不能理解母亲当年的选择,她和她的母亲,终其一生,可能只是熟悉又陌生的甲乙关系。

她想说,原来自己不止长得像她,想的也像她。

她想说,因为这次支教,她见到了默默选择家庭而留守的女人得到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一到廊下,迎面又遇到了秦朗,避无可避,两人打了个照面。

打量着杜若冻得直抖的样子,秦朗露出了然地表情。

“跟家里打电话了?”

杜若做什么事都不避着他们,唯有和自己妈妈打电话时会远远地离开众人,找一个没人的地方。

杜若点了点头。

“我会在这里待满一年,明年我也会继续选择‘支教保研’,我依然不喜欢当老师,但我好像渐渐喜欢上‘支教’了。”

她也许不够聪明,却足够有毅力,她不怕等,也不怕熬。

所以……

“我希望您能支持我的决定。”

***

接下来的人生,就全要靠你自己努力了,毕竟老师也还没有开始工作、挣上大钱,哈哈。

希望这份《梦想攻略》对你有用,当你有任何疑惑的地方,老师都欢迎你用邮件向我们询问。

“《梦想攻略》:

亲爱的赵理同学,你的梦想很坚定,也很远大,老师先预祝你的梦想可以达成,并附上《梦想攻略》一份。

北京、上海最好的大学名称如下:

北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XX、中XX……

上海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XX大学……

杜若沉着脸摇头。

“这孩子会在作文里写这件事,是心理上一种下意识的‘求救’;同样的,另外一个女孩子希望‘姐姐不要嫁人’,其实是在心里祈求自己不要早早年纪就嫁人;那个希望能一直读到‘大学’的孩子,八成是感觉到了家里想要让他辍学……”

除了张小虎“希望自己能成为飞人”这样的愿望,很多孩子的“我的梦想”,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篇篇作文,而是一封封“求救书”。

他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力量抗击来自原生家庭、来自这个地方的社会形象的桎梏,便下意识地在作文里向他们看起来“厉害”的老师表达出了内心的诉求和恐惧。

于是一时间,所有人都沉默着。

在他的作文里,只要能上最好的大学,就能在最好的城市工作,能留在繁华的大城市,挣到一个月超过两千的钱。

在农村孩子的眼里,一个月超过“两千”就算是挣上了大钱,可以买得起房子、留在北京上海,却没有人告诉他北京上海的房子一个月租下来要多少钱,北京上海的房子一套又要多少钱。

他的梦是如此清晰有力,可又如此的缥缈虚弱。

也许高中读书的食宿费用就能击垮他,也许一年上万块的大学学费就能让他的家庭犹豫,也许他费尽全力来到了北京、上海,而那座城市却完全不是他心中的那个样子……

还有个叫方芳的女孩,她的妈妈告诉她等到她读中学的时候就会接她去打工的城市上学,可她却在家里听到奶奶跟老婆婆说等初中就不给她读了,送她去她爸爸妈妈的城市打工,会说让她去上学,只是怕她知道真相不愿意去而已。

她负责的是高年级的考场,三年级以上的作文题目是一样的,都是“我的梦想”。

原本是想用“我的老师”的,但听说这个题目去年支教的李老师他们用过了,便将其改成了“我的梦想”。

苏丽本来就是个感性的人,现在更是每读一篇作文就要红了眼眶半天,看着张小虎长大后想变成“飞人”,刘小丫希望妈妈“有一天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接我去住”的梦想一个人悄悄抹眼泪。

更有一些“希望爸爸病能好”、“希望我能一直读到大学”、“希望我姐姐不要嫁人”之类的梦想,本身就像是某种**。

“都怪我,就不该选这么催人泪下的命题作文的!”

杜若说着说着,突然就笑了。

“妈,你不觉得你现在说的话听起来很耳熟吗?当年你的厂子要破产时,别人也是这么劝你的。”

【你看全国都在改制,你们厂子本来就不强,厂子里养的人也太多,到处都在下岗,你难道能管这么多人吗?厂子要不是自己有问题,就不会倒了!】

【怎么安置这些人应该是国家和地方上做的事,你一个女人在这里倔什么呢?你一个上过大学的精英人才,在哪里找不到出路,非要吊死在这颗要倒的树上?】

【你说你要南下去找路子,还要出国找外资,别的不说,路上安全怎么办?现在到处都是流动人口,世道这么乱,你一个女人,要有个万一,我们怎么办?若若怎么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