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重生之山村人家 > 70.出新书 宝贝的乡村世界

70.出新书 宝贝的乡村世界(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她的这本书,编辑非常看好,因为它不仅记录了两个孩子的生活,更代表着对某种童年方式的怀念。这让佳慧在选择照片和文字内容时也变得慎重起来。

她一直忙到很晚,才去卫生间洗漱。临睡前她到阳台上透了会儿气。就见广阔天幕中,繁烂的银河清晰分明。星光里的小院寂寂无声,樟树下的蚊帐中,人们都已睡熟。不知是腊梅还是牡丹,瘦长的身影从晒谷坪上迅疾而无声地跑过,隐入了屋后的黑暗中。

就在她关好纱门准备回房睡觉时,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佳慧看了看,号码很陌生。她疑惑地接起来,喂了一声。

那边却沉默着,就在她要挂断时,一个年轻的女声犹豫着说:“姐……”

佳慧的第一反应是诈骗电话,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那可能确实是自己的妹妹打来的,她诧异道:“吴蕊涵吗?怎么了?”

“因为她拍摄了乡村啊。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渠道,让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同龄人在乡村的生活。”文琳文绉绉地解释。

“这有什么好了解的?”奶奶不解道:“谁不是打小这么过来的?”

“当然不一样啊,”文琳说:“城市的孩子能接触到的东西,乡村孩子根本无法想象;但乡村的生活,很多城市长大的孩子也同样无法想象。比如说,他们没有亲眼见过鸡这种家禽,没有养过小鸡,就无法对老舍那篇《母鸡》感同身受。他们也没有淋过乡村的雨,所以在读到课文中的那篇《雨》时,也没有相同的情感体验。包括很多古诗,描写的也是农耕文化中的场景,如果他们对乡村没有概念,就很难领略到诗句的美和意境的美……”

眼看着俩老太太都听懵了,文琳便转头问佳慧:“大嫂,我说得对不对?”

佳慧朝她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我们家唯一官方认证的老师,编辑也是这么说的。”

“那香菇架子,比屋还高!”姑爹在旁边很兴奋地比划,“人家那消毒的专门有个柜子,菇棒推进去,三四个小时就消好了毒!那大棚,一片片的都连在一起,从这头望不到那头……,我这趟跟小河出来,真算是开眼界了!”

奶奶和外婆除了啧舌,已经没有别的表情了。“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菇棒消毒几小时就能行的,那几小时能把棒子熏透吗?”奶奶之前还这么说。她们猜测,兴许是教授讲课时吹牛了,冯小河和姑爹千里迢迢跑去厂里,看了只怕要失望。没想到,亲眼见证后竟也是这么回事。这让奶奶在兴奋中觉出一点惶恐,世界变化得太快,她们这些老年人都快跟不上了。

冯小河挂电话后,佳慧又告诉她们一个重磅消息,她马上要再出一本书了。

原来,出版社的编辑在看到她给两个孩子拍摄的照片后,非常心动,决定要出一个合辑,本来书名准备叫《七宝的乡村世界》,但佳慧认为,照片里有两个孩子,所以建议改为《宝贝的乡村世界》,编辑也同意了,下午她们就一直在探讨收进哪些照片,配图要哪些文字内容等等。

“哇!苗苗,七宝,你们俩都要印进书里,要出名了!”文琳开心地说。

“快回来,别总去看,吓得鸡都不敢在窝里下蛋了。”奶奶招呼道。

七宝忙轻手轻脚离开鸡舍,笑嘻嘻地说:“大太太,晚上吃蒸鸡蛋,好不好?”

“好,晚上给你们蒸鸡蛋羹。”奶奶用抹布把桌上的水渍擦干净了,朝七宝推了推那瓣西瓜,说:“快来吃瓜,再过一会儿不凉了。”

稍晚一些,佳慧从厂里回来,就走了一小段路,背后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她一到家,七宝和苗苗就迫不及待地把那个蛋拿给她看。佳慧端详着鸡蛋,诧异道:“这个蛋怎么这么小?”

“小母鸡刚学会下蛋,都是这样的!”外婆说。

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天上,小院里的花草都被晒得有些打蔫。三妹趴在廊下伸出舌头,两只猫也躲进屋里睡觉。正午时分,漫水桥边阒无人声,只有树上的蝉大声嘶鸣。

大樟树下的木台上,并排铺着席子,孩子和老人都躺在上面歇凉。燥热的风拂过樟树繁茂的枝叶,似乎都变得清凉起来。七宝和苗苗睡得很熟,只有奶奶手里捏一把蒲扇,睡意迷蒙中偶尔轻摇一下。

天气热起来后,家里人才真正体会到樟树下这座木台的好处。白天孩子们在这里练字、画画、玩耍,爬来爬去不用担心弄脏衣服;一天三顿饭也可以端到树下吃,阵阵清风从溪那边吹过来,连电扇都可以不用开;晚上把木台擦干净了垫上席子,它就是纳凉的最好去处。什么?开空调?吹空调哪有吹自然风这么舒服?

午睡结束后,文琳伸个懒腰,跑去小桥边,从水渠里拎起一个小竹篮。清水从竹篮泄出,里面装着西瓜、黄瓜和几个西红柿,红红绿绿煞是好看。她提上来,把西瓜放在树下的小桌上切成几瓣。刚睡醒的奶奶和外婆吃着瓜,凉丝丝甜津津的。外婆便叫两个孩子:“苗苗,七宝儿,别睡了,起来吃瓜。”

苗苗揉着眼坐起来,七宝却睡眼迷登,抬头看了一眼,就又躺下睡了。大家也不管她,都围坐在桌边吃瓜。瓜吃完了,人也完全清醒了。这时就听鸡舍那边突然传来“咯咯咯哒”的叫声,一只今年刚长成的小母鸡从鸡窝跳下来,一边叫,一边傲然昂首,环顾着周围,缓缓走进树丛里寻觅虫子去了。

吴蕊涵在那边支吾了一会儿,才问:“我妈去你那儿了吗?”

“没有啊,”佳慧说完才意识到什么,问:“你妈不在家?到底怎么了?”

“我妈跟我爸吵架了,”吴蕊涵说:“然后她就走了,手机也关机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当天晚上,文琳自告奋勇说要去厂里值夜,奶奶不放心,跟她去了。外婆带着孩子们在外面纳凉时,佳慧独自进屋开了空调,坐在书桌前,对照片逐一精选分类。

这一年多来,她用相机记录了诸多的生活场景。女孩们采摘水边红蓼、女孩们在溪边捉蟹、女孩们头并头看着灯下刚出壳的小鸡、女孩们在花园里看牵牛花、女孩们在麦浪里嬉闹、女孩们在木台上跟狗和猫玩耍,以及新鲜出炉的这一张,女孩们握着第一颗鸡蛋……

每一张佳慧都非常喜欢。

叶子君曾说,乡村的教育资源比不上海市,佳慧对这句话是认可的。闭塞的乡村里,很多场景都是固化的,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就像冯小河和姑爹到另一个厂里看了,才会发现自家小厂前进的方向在哪里。

但佳慧并不觉得,乡村就没有好的教育资源。因为所谓教育资源,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就像她的图书编辑说的,城市的孩子同样需要走进乡村来看一看。如果他们没见过鸡,不了解鸡对于农家生活的重要意义,那他们就不能理解‘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是何等闲适的生活场景,也无法理解‘千里无鸡鸣’里,那黎明中的沉寂意味着何等令人心痛的现实。对自然缺少观察的孩子,即使接触到优美的文字,又怎么能发自内心地去感受它领会它?

苗苗和七宝惊喜地问:“真的吗?妈妈/大妈,这是真的吗?”

“或许吧,许多人可能会通过这本书熟悉你们这对小姐妹。”佳慧笑道。

外婆和奶奶也很高兴。她俩在同一个晚上接受了太多信息,导致大脑有点宕机,奶奶夸赞道:“我们佳慧拍的照片就是好!镇照相馆的都比不上!”

文琳忙说:“关键不是拍的照片好不好,而是照片拍摄的内容。”

“这有啥不一样?”外婆问。

随着太阳落山,空气渐渐清凉。一家人坐在树下吃晚饭,鼻尖萦绕着茉莉花新开的幽香。因为蒸了蛋羹,外婆特意做了锅巴饭。粒粒分明的白米饭拌进嫩嫩的蛋羹里,苗苗和七宝吃得鼻尖沁出了汗。锅巴则是文琳和佳慧的最爱,两人各拿一大块,文琳把锅巴掰断了,中间夹进菜,就成了锅巴汉堡。佳慧则喜欢空口吃,香酥的米锅巴嚼在嘴里,有种碳水特有的清甜,是任何别的味道都比不上的。

一家人正在吃饭,冯小河发来视频邀请,佳慧点开视频,冯小河和姑爹的脸露了出来。桌边的人纷纷跟他们打招呼,文琳问:“爸,东省好玩么?”

“好玩得很!”姑爹喜气洋洋地说:“我们参观了厂子,晚上还准备去吃烧烤的!”

“人家准你们进去么?没刁难你们?”奶奶关切地问。

“怎么不准进去?我们是去参观,又不是搞破坏!再说人家王教授还专门帮我们给厂家打电话了。”冯小河也笑呵呵的,显然心情非常好,“秦厂长人非常好,自己在外出差,还专门安排人带我们参观,给我们讲解。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哪,姑爹跟我进了厂,都舍不得出来。觉得咱家小厂真是乡下作坊!”

“咱家的鸡肯定下蛋了!”外婆听了声音,如此断定。

苗苗和文琳忙跳下木台,跑去鸡舍那边瞅了一眼。果然,隔着竹篱,就见那边的稻草窝上躺着一枚小小的鸡蛋。苗苗立刻喊:“七宝,快来看鸡蛋!快来呀!”

叫嚷声惊动了另一个窝里安坐的老母鸡,咕地叫了一声,引颈长眺。苗苗忙捂着嘴悄悄退开,到树下才小声说:“七宝,咱家的小鸡下蛋啦,快去看!”

七宝困倦的眼皮半耷拉着,艰难地从席子上坐了起来,小辫睡得蓬乱,脸上还挂着口水的痕迹。坐了好一会儿,她才挪下木台朝鸡舍方向走,嘴里含糊道:“我去看蛋蛋。”

她脚步虚浮地走到鸡舍边,也隔着竹篱朝里看,就见那个鸡蛋个头小小的,在黄色的稻草间特别显眼。她正看得出神,不提防跟旁边窝里的母鸡对了个眼,双方都吓了一跳。母鸡扑着翅膀从窝里跳出来,“咯咯咯哒”地叫着,钻进灌木丛里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