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村里有个空间男[重生] > 村里有个空间男[重生] 第59节

村里有个空间男[重生] 第59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而以前连吃个几文钱肉烧饼都舍不得的小白则心里滴血,坐上牛车后还期望再跟赶车老头砍砍价。

并不是他太计较小气,而是他们手上的银子真不够花,霍承毅的银子基本在购买建造工厂上花得差不多了,他们这次出来也就带里面几十两。

本来船费就贵,现在雇个牛车也要十两,而他们起码要在外面呆近两个月,去军营服役看周外公还要花钱给官兵,照这种花钱的速度哪里行?

“大叔,我和相公就是乡下来的穷人,出门在外真不容易,您看这车钱能不能少点,十两再添个七八都能买头牛了,真的太贵了,反正您也顺路回家不是?大叔,求求你了,大叔……”

为了把车钱降下来,小白坐在牛车后面一路上是不停得软磨硬泡,听得耳边是叽叽喳喳。

其实霍承毅是想找个商队蹭路的。

他倒不是担心路上不安全, 由于这里有一个大型的枢纽码头,以及靠近边境有大量官兵守护,没有谁敢在这里拦路,途中非常安全。

想蹭商队的路当然是因为商队有马匹,马可是目前为止陆地上最快的交通工具。

不过他们要去边境驻兵的地方,所有商队都在码头交接,其他人往这边走的也少,所以只能自己高价雇牛车。

为什么说是高价呢,因为赶车的小老头开口就要十两,还不讲价!

再继续顺河前行就是其他国家, 如果要出去没有朝廷专门的审批是不行的, 就跟现代出国入境一样要办各种手续, 否则敌国混进探子奸细怎么办?

相比铜牛镇的码头,边境这里才叫真正的码头, 他们那小地方完全就是旮旯。

不要说没出过门的小白, 就是霍承毅看到都被惊呆了。

整个边境码头不仅人山人海,停留的光是大型船估计就有几百近千艘, 其余小型中型船只就简直数不甚数, 反正一眼望去看不到头,比不上现代, 却也足够惊叹。

霍承毅不知道的是, 这里码头繁华也是有原因的。

如果霍记赠送的什么样品带回家后还没坏,那就证明人家老板说得没错,好吃又能长时间保存。

如此他们不仅可以购买自己跑商路上吃,还能带货回去卖,十足的一个商机!

于是在试吃过后,接下来几天船上的跟船小人们就开始陆陆续续的拜访两人,打听他们‘霍记调味’商品的具体情况了。

霍承毅来者不拒,由于人太多,没法给每个人一一解释。

所以他就干脆在甲板上开设了‘讲解课’,每天给众人详细讲解推销自家的产品,把一群盘坐在甲板上听讲的人唬得一愣一愣的,不住的拍手叫好赞美。

这倒是说得通了,古代运东西装东西靠的就是箩筐背篓这些。

不过……霍承毅心中忽然一动,继续问。

“郭大叔,这些人都每年什么时候来犯境?”

“冬天啊,黑三冈土地贫瘠种不出粮食,除了抢咱们那些人还能怎么着?丰收的时候就算了,要是咱们都吃不饱的时候他们饿疯了怎么办,所以上个月京都的圣旨终于传了下来,让边境守卫军开始修墙。”

其实边境修围墙朝廷早就决定了,不过谁让古代交通复杂,京都离边境更远,圣旨快马加鞭也送了两个月。

不得不说老头这点让两人心里舒服了不少,十两的车钱也给得心甘情愿了。

熟悉了之后,大家的话也就多了起来。

霍承毅还真有点事情想跟小老头打听。

“郭大叔,小子跟您打听个事儿,这几天我瞧见咱们路过的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做箩筐,成堆的放在院子里,数量还不小,大家编那么多箩筐做什么?”

这情况从他们第一天找村民借住院子他就发现了,这两天不管是他们借住还是路过村子的人家,全都在赶着时间编箩筐,院子屋里堆满了还在编。

为什么老头不用呢?霍承毅瞧那老头和村长打招呼的熟悉样子就猜到,这老头不仅干牛车的买卖,还干拉旅客的生意。

盯着赶车老头一脸笑嘻嘻的从村长那里拿了二十文的介绍人头费,他实在忍不住怀疑原本一天半路程变成三天完全就是这鬼精老头故意的!

那老头想必也没少遇到顾客像他们这种表情,所以笑呵呵的赶紧解释。

“嘿嘿,老郭我真没坑你们,土路不好走要三天我也没办法啊,还有这住宿费人头三十文不贵了,住客栈绝对不止这个价,再说这一路也没客栈,荒郊野外你们也不愿意露宿不是?早点睡啊,明早咱们早点赶路……”

比起先前路上忍无可忍的怒吼,现在老头态度好多了,毕竟车钱才付了一半,他也不想失去这个生意。

说完,老头呼着气转回去继续赶牛。

他要是再不给优惠这俩货能烦死他!

十两银子雇个顺风牛车的确是贵了点,但如果对方能帮忙免费进入军营去看人,省了一笔‘进门费’到也扯平。

坐在牛车后面的夫夫俩立马不说话了,偷笑抱着在一块儿么么亲了两口,无声的拍了个手,一路的聒噪终于安静了……

.

就如现在这样,后面又传来某货殷勤的声音:

“媳妇,说了这么久渴不渴?这儿还有先前装的蜂蜜水,用兽皮水袋装着的,还热的,风大口干,来,我们一起喝。”

“媳妇,坐的累不累啊?这板车太硬了,路也不平,要不要相公抱你?等会休息的时候再找件厚棉衣出来垫……”

垫垫垫个毛线!不就坐下牛车嘛,啥那么金贵还要用厚棉衣当垫子,糟蹋东西!

还蜂蜜水,刚才不是才喝过果汁吗?这么快就喝完啦,这对货牛饮的啊,话说解个渴用得着那么多名堂吗?!

而霍承毅这边则用油纸叠成的小方盒,像现代超市试吃一般把锅里做好的豆豉炒青菜、豆瓣酱炒的肉沫,以及酱油炒饭分给船上的人试吃。

他们现在不需要这些人一定要下订单买,但却要让大家都知道他们家的东西。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想生意好没有广告还是不行的,这点功夫必须下。

所以除了试吃,他们还专门做了名片和准备赠送的产品小样,就为了在开店之前把东西的名声推广出去。

名片上没有电话号码,但却有他们的店铺联系地址,铺面他都已经让蒋胖子联系好了。

可偏偏他态度又好得不得了,年纪小装起可怜训他觉得好像欺负人,聒噪的在前面赶车的老头一脸苦逼。

老头不是没有拐弯抹角的示意霍承毅管媳妇,一般在外面男人都比较好面子,尤其是年轻汉子,媳妇要是在外面抹了自己面子肯定不高兴。

可老头没想到他今天遇到的这对夫夫就是对奇葩。

年轻的夫郎为了砍价撒娇打滚样样来,半点小夫郎的娇羞都没有。

旁边高高大大颇有气势的汉子结果是个‘妻管严’,小夫郎一个眼神过去那货就怂了,一路上还给他家夫郎捶肩捏腿的伺候,真不是男人!

十两什么概念,在他们村里十两都可以说两个媳妇回来了,这地方雇俩牛车竟然都要十两,摆明了是坑外地人。

不过这坑他们还不得不跳,因为临近下雪根本没人再出门,一来一回到时候铁定被困在半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也就他们现在雇的这辆牛车的小老头正巧住在那边要回去,不然他们还真雇不到牛车。

所以对这个高价两人也只能忍痛。

霍承毅心态稍微好点,现代他去外地出差的时候这种高价事件时常遇到。

赵国虽然不是周边各国最强盛的, 但地理位置特殊,位于各国环绕的中心位置,各国商人往来, 赵国是必经之路。

也正是因为如此, 赵国每年光靠收取这些商人过路的税费就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对于商人虽不高看, 但却也给予了不少便利政策。

不过这个码头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边境, 只是挨着边境的货船枢纽码头,真正的边境距离这里还有一百多里路。

此刻天气已经开始冷了, 用不了几天就会降雪。

所以和船上还没有听够忽悠众人道别后, 两人一下船就赶紧花高价雇了辆牛车赶路,免得到时候半路下雪困在半路上。

知道的晓得他是在推广他家的产品,不知道的人看这场面还以为他在搞传销呢……

.

第69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

商船在河面行驶了四天终于抵达赵国边境。

虽然不知道修黑三冈的城墙要修多长多高,可上个月才送到圣旨,修建的工程以及凿石头、材料购买运送等等耽搁,短短的一个月绝对不可能完成。

修边防城墙不是修村子的工厂围墙,不管是坚固还是高度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以这里的技术工具,修个短的最快至少也要一年半载。

就是丰收的时候大家也用不着这么多箩筐,这里村民编这么多干嘛,难不成还有人买?

“嘿,霍小兄弟你还真猜对了,箩筐是有人要买,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郭老头嘿嘿一笑也没什么隐瞒解释。

“你们外地人可能不太清楚,咱们赵国边境西边挨着一个地方叫‘黑三冈’,那地方以前各国都争,但争来争去争都没有结果,后来就成了处各不管的地儿,聚集了一批亡命之徒……”

“这些人每年都跑来边境村庄抢东西,抢的到也不多,也不伤人,就是烦,他们又是流动的,朝廷派兵去灭又灭不完,兵力去多了怕是又要引起其他各国怀疑,所以今年朝廷就打算在那里修一圈围墙好防守,这不就需要搬运石头的箩筐嘛,让大家编,到时候朝廷给银子买。”

现在天黑路远,霍承毅也懒得再为这几文钱啰嗦了,事实上借住村里的确比客栈划算,出门在外也只有将就下。

当天晚上,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继续赶路。

晚上的时候照样又在另一个村子借宿,然后继续赶路。

两天的相处霍承毅跟小老头也混熟了,其实老头除了喜欢在各种地方赚银子外,人到也还不错。

见他们大老远的从外地来夫夫不容易,后面就主动提出到了边境可以暂住他家,当然住宿费还是要给的,不过意思意思就行了,不然住十几天客栈还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土路崎岖不平,百多里路,托着一车东西外加三个人的牛车根本走不完。

而老头的牛也年纪大了,速度还要慢,一天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换句话说他们要耽搁三天的时间。

如果不是老头拍胸口抱着他儿子一定能带人进军营,不要说小白,就是霍承毅都不想给这十两的车钱了。

牛车速度虽慢,但好在沿途有几个村庄,他们不至于晚上露宿荒野。

不过当然不是免费的,他们借住晚按人头人一个给三十文的住宿费,而老头则不用。

赶车老头在前面听得是很想回头打人,表情有点生无可恋。

而后面补充完体力的某小哥很快又精神抖擞的开始叫他,“大叔……”

“大叔……”,外加还有一个妻管严的男人跟风。

赶车老头终于忍无可忍了,回头怒瞪。

“你们俩有完没完啊,十两银子没得少!你们不是要去军营探望亲戚吗?我儿子是军营的百夫长,我让他免费带你们进去看人总行了吧!”

这些商人不像村里镇上的平民百姓大多只喜欢占便宜,商人靠的就是眼光和发现商机赚钱,让这些人试吃并且赠送他们产品的小样不会白送。

而且古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消息传播靠的就是这些商人,这些人就是他们最好的‘推销员’,帮他们免费打广告,送点赠品哪有舍不得?

像这种现代最基本的经营推销这里还没有。

船上的商人们尝着香味十足的饭菜,拿着写有联系地址的名片和可以带回家的样品都觉得挺新奇。

同时还有点佩服这个‘霍记调味’,不要说本来抱着看热闹的心情经过这么一整,大家现在就很想买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