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人人都爱马文才 > 人人都爱马文才 第258节

人人都爱马文才 第258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老朱昨晚不知怎么靠着墙睡着了, 淋了一夜的雨,清早烧了起来,被抬去东城口医馆看病了。”

徒弟小北问了问别人,回来回话。

“老王、老秦呢?”

老捕头心里越来越不安,没见到昨夜值夜的衙役过来交班,他不踏实。

“没看到啊!”

但有什么办法, 郑县令还算是个清官,清官总是不富裕的, 能省点鸡子钱也是好的。

如今真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又让人觉得难以适应了。

让捕头更感觉不对头的,是自己睡的太沉了点。

作为少数几个能住在县衙里的官吏, 他的职责就是保护整座县衙的安全。举凡库房、牢狱,都是他要戒备的地点。

每天夜里, 过了三更, 他必定要安排轮班。

“我们现在在这里猜测也是无用,等回了学馆,你去信一封,请傅使君私下里查一查建武三年的南中郎将是何人,这册簿里记载的人如今又在何处便是。”

徐之敬合上册簿,用油纸重新包好。

“既然梁山伯父亲的死因和这本册簿有关,一定能查到不少蛛丝马迹。”

傅歧赞同徐之敬的意见,点了点头。

“现在的问题是……”

徐之敬连续翻动册簿,立刻察觉到了不对。

“……同时迁徙来山阴的还有四户,皆是从南徐州迁来,时间有先后,都在永元年间。这些人都是因军功入士和纳捐入士的。”他咋舌,“新晋士族为何要迁居别地?”

永元年间是昏帝萧宝卷在位期间,此人吝啬好财,靠纳捐入士者极多,但多是不入流的“假士”,只享受免征赋税和徭役的特权,很难出仕。

至于军功入士者,多半是由各路宗室和将领上报,但即便是世代将种的人家,想要提拔一名悍将入士都极难,名额大多掌控在宗亲和世族的手中,成为招揽人才的筹码。

傅歧被徐之敬一说也起了好奇,看着他指出的几户南徐州士族,抚着嘴唇想了会,说道:“名字听起来都很熟悉,应该有出仕,或是有些名声的。”

于是乎,这么一具让人棘手的尸体,竟就这么随便被处置了。

***

两日后,会稽学馆。

“所以说,你们就这么丢下那具尸体,自己跑回来了?”

傅歧的屋子里,祝英台几人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紧张之处,不由得为傅歧捏一把汗。

就在他不知所措时,老捕头上了门。

“难怪昨夜我们都不对劲!”

听完郑县令的话,老捕头立刻将昨夜自己蹊跷睡着和几个班头、徒弟淋了一夜雨的事情联系了起来。

待他将事情对郑县令一说,胆小懦弱的郑县令满头大汗:

“这,这都是什么事啊?又是自尽的,又是失踪的,还有得了病的……”

“这,这是服毒自尽的?”

郑县令点了点头,跟这位山阴县衙的老差吏说起了来龙去脉。

因为昨夜来了侍御使,郑县令连见其他闲杂人等都没有心思,回了屋就在细细想自己可做了什么值得侍御使亲自来盘查的事情。

在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后,他就这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等清早醒来之后,他就在床下发现了这具尸体和一封信。

老捕头看着郑县令床榻前摆着的尸体,“这人是谁?”

“我要知道这人是谁就好了。”

郑县令苦笑着说,“我清晨起床,这人就躺在这里,身上还放着一封信。”

“信?”

老捕头职业病犯了。

是郑县令啊!

“郑公早上升堂了吗?”

“没有。”

老捕头一拍腿,没命的往郑县令的住处跑。

他一直跑到郑县令里的屋里,使劲推开郑县令屋子里的门,一抬眼就看到地上躺着一具尸体,吓得是两股战战,腿一软直接半跪在地上。

“年纪、出身都对的上。”傅歧仔细回想,“张豹子本是寒门出身,因军功入士,天监四年时临川王征洛口,他护送临川王‘回城’有功,步步高升直至徐州刺史。”

临川王奉命率军征魏,在洛口时畏缩不前,结果数十万大军大败而归,丢弃了大量精锐的器械和无数的辎重,是梁国建国之初最大的败仗。

所谓护送有功,多半是护送临川王逃跑时有功。

因军功入士?

徐之敬看着他入士缘由那页,眉头皱的死紧。

小北随口回答,又跑去问了一圈,回来后满脸狐疑。

“师傅,都说没看到他们。”

这下老捕头不敢随便对待了,亲自围着县衙走了一圈,终于在他们应该值夜的地方找到了他们。

人都还算是好好的,只是和老朱一样,莫名在雨里淋了半天,早上都昏昏沉沉,一个趴在屋子里睡着了没起来,一个居然就睡在了廊下的地砖,若不是被人发现,铁打的身体也要生出大病。

这一下,老捕头哪里不明白自己的人是着了道,虽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人做的,但山阴县衙里最贵重的是什么?

可他昨夜只是小眯了一会儿, 竟然没醒,非但他没醒, 应该和他一起换班的徒弟也没有喊醒他。

作为一个老捕头, 他在清晨醒来的第一时间便去检查了县衙里最重要的库房和大狱,结果两边都没有任何问题。

这件事怎么看怎么透着不对劲,这让他一上午都揣着颗忐忑不安的心。

“小北,老朱呢?”

老捕头一边吆喝着自己另一个徒弟,一边询问昨夜值夜的班头。

徐之敬看着地上的尸体。

“这个该怎么处理?”

第189章 身份疑云

山阴县衙的清晨通常是从鸡鸣狗叫中开始的。

厨房的老吴非说外面买的鸡子不新鲜, 在后厨养了一窝鸡, 后来吃不掉的鸡子又孵出了小鸡来,越养越多,早上公鸡打鸣, 连带着再吵醒狗,每天早上都是吵吵闹闹的, 连郑县令都说过不成体统。

几年间从南徐州迁来好几户新晋士族,而后迁居山阴,便成了“侨居山阴”。

北方士族侨居南郡是很常见的事,每一次乔迁便要重新登记册簿,有些人手眼通天的,便可以趁机篡改自己的祖籍和出身,硬生生将自己祖上抬得显赫一些。

这种情况在前朝混乱期间尤其常见,到了梁帝立国后,大中正和小中正被重新任命,这种情况才渐渐变少,但还是存在。

这种“乱士”的行为被抓住了,多半要被除士或满门流放,可能够手眼通天的,哪里是那么容易被抓住的?

更何况朝廷已经多年不曾大举彻查过原始册簿了。

“我也觉得这么做有点冒险,不过徐之敬说那县令胆小如鼠又怕丢官,肯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傅歧夸张地扭动了下胳膊。

“郑公,依小的看,既然是侍御使办案,那查的必定是位高权重之人,无论是侍御使也好,被查的人也好,两边都是我们得罪不起的人,不如就按那位侍御使大人的意思,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老捕头思忖着说:“左右这歹人已经服毒自尽了,等会儿小的就和徒弟将此人搬到后面牢狱里去一丢,过几天抬出来,就说是暴毙的死囚,没人会查。郑公一没贪赃枉法,二没草菅人命,这事算不到山阴县头上。”

一具没身份的尸体,谁会给他伸冤?

“我也是这么想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郑公听到老捕头的话,如临大赦,连连点头。

“那就劳烦班头了。”

信是那些“侍御使”留下的,信上说他们出来查案,一路遭到追杀,不得已露出身份在县衙内借宿,但昨夜刺客跟来了县衙,意图行刺,在行迹暴露之后服毒自尽。

由于“侍御使”还要继续查案,不能打草惊蛇,这具尸体就不能自行“处理”,而为了山阴县衙上下的安全,他们必须在对方派出更多的人手之前离开此地,以免牵连到县衙上下。

为了不给山阴县惹麻烦,那位“侍御使”要求郑县令就当他们没有来过,什么都没看见,这具尸体也最好早日“毁尸灭迹”,处理的干干净净,以免惹上有心人的注意。

最让人惊恐的是,也不知这些侍御使用的是什么办法,在郑县令读完这封信后不久,这封信就自己燃烧了起来,还没等郑县令反应过来,信已经烧得只剩灰烬,救都救不下来。

没了证据,又听说侍御使查案会牵连到他,地上还有一具尸体,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郑县令连门都不敢出去,只能在屋子里冥思苦想对策。

“什么信?信在何处?”

郑县令的苦笑更甚了。

“信?信没了。”

“什么没了?”

老捕头开始检查尸体,又是一愣。

“你跪着干嘛?”

“郑公?!”

老捕头又惊又喜地抬起头,再低头看看地上的尸体。

是他刚才太惊慌,没发现地上的尸体穿着一身黑衣,而不是郑公经常穿着的绿色官袍或白色长衫。

“郑公,这是怎么回事?”

“建武三年,南中郎将麾下参将,奋勇杀敌,以军功入士……”

徐之敬表情古怪,“齐朝虽有以军功入士的例律,但极少有人真的因此入士,这张豹子是有多骁勇?我记得建武年间没有大的战事?”

“好像是没有。”

傅歧附和。

“之后便丢了官,辞官居家迁徙到山阴……”徐之敬读着,“他是南徐州人,辞官为何要来山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