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宫秋,落花逐水流 > 汉宫秋,落花逐水流 第49节

汉宫秋,落花逐水流 第49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嗯,就酱紫~~

第47章 陈阿娇(5)

双龙拐砸着青琉地面,回音铿铿,唬得众人心中一跳。我手心里攥了一把汗,再觑彻儿,他却好似浑然不觉长乐宫凤仪大怒,面上仍是一派淡淡。

皇阿祖觑他,那是我从未见过的眼神,生冷,惊疑,好似有团簇的雪片在她眼里凝成冰晶,然后,再慢慢地,化开来,一点一点,和着浑浊的老泪,就这样淌下来……

“好皇孙。”

我懵懵混混,完全不懂眼前这出,演的是甚么戏。

彻儿稚嫩的脸上,却忽然现出一抹自信,张扬的神采,写在皇太子野心勃勃的瞳仁里。

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古来帝族势力与后族势力纷斗,不唯此消彼长,此起彼伏。原是彻儿少年老成,十六岁时,早已肩扛天下。

连我的皇外祖母,都斗不过他。

作者有话要说:

是长夜未央。

声色倦怠。

这正是我要的结果。平阳聪敏随她母亲,做了这样好的铺陈,而我母亲,关键时刻,那样坚定地站在我身侧,我只要一回头,便能看见她,为我铺了最好的后路。

大行皇帝虽未留口谕,亲推彻儿居帝位,但他所做一切,亦是足够我们发散。皇帝舅舅的确嘱我日来好生做皇后,该当孝谨乖顺,将这中宫之主的位置,早已交托给我。皇帝舅舅生前已认下“金屋藏娇”的婚约,又默认将来我为皇后,岂非等同传下口谕,即皇帝位的,唯唯太子一人不可?

我眼角挂着泪,好生的紧张。

“大行皇帝临终前,皇女公主们皆在御,阿娇所言,半字不虚,”我吸了口气,紧张地指甲触抵手心,狠狠用力,“平阳,皇帝舅舅卧病榻时,我与你亲伺汤药,皇帝舅舅是否抓着我的手,曾说,‘娇娇孝谨,其气度姿容当可母仪’?”我怕的手都在抖,却端端稳着,勉力做强:“阿姊,此刻长乐宫母慈亦在,咱们说话,断不可有半丝胡言,你只管诚实说来。”

我转身向平阳,她不妨被我一问,亦是愣了愣,却只有这稍许踯躅,很快平复道:“是有这事。平阳可作证,阿娇所言,没有半个字是假的。父皇疼宠娇娇,娇娇亦是侍奉君父无愧天地……”平阳说到这里,抹起泪来,她果然是极聪敏的,很快醒悟过来我是何意思,说道:“父皇不止这样说,还道,往后的路,要娇娇好生保重,他这个外甥女,此生是不愁啦,生当是飞来的凤凰,栖停椒房殿,这‘母仪天下’之道,愿娇娇好生讨教皇太后,圣慈皇祖母一贯仁厚,要娇娇往后……万万莫惹皇阿祖生气,中宫之主,该尽孝道,常奉长乐。”

我舒了一口气。平阳这样聪明,果然算得皇太子助力。

皇祖母扶着龙拐,立于棺椁之侧,老态的眼皮子已渐渐阖上,她踯躅,却又像在好生思虑。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颖慧如皇阿祖,想来早已料知。

她的外孙女和嫡亲孙女儿,合谋匡扶幼太子,悖逆她的心思。

我的心忽然便有些疼。

彻儿此时是不开心的。我从他的身上,看见了当年刘荣哥哥的失落与寂寥,一分一刻,连细节都似同的叫人害怕。

或者我帮他,仅仅只是为了刘荣哥哥。彻儿的太子之位,曾经属于临江王,而今,却要被皇外祖母拱手让给外驻的幼子,梁王舅舅。

我不肯。

母亲低着头,很静肃地站着,我试图去探求她眼底印心的表情,但这太难,母亲的心事从来不会写在脸上。

她只说了这三个字,声音低的我几乎听不清。

彻儿略顿,没声响。

淮南王刘安已入城,拥兵在外。我再傻,亦想的通透,他是彻儿引来的野狼。不知皇外祖母是否后悔了,派皇太子外差,彻儿一点都不听话,早已绕远进了淮南王的地界,借兵假道,一路开往长安城。

是这样的…

刘安本身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儿,心有反骨,这个人比较悲剧。那么这边他为什么要帮刘彻呢?我们可以猜测,是刘彻出差的时候,去刘安封地晃了一圈,他们之间达成过某种协议,例如,刘彻即位,加封淮南王神马的…刘彻也不是个好糊弄的主儿,忽悠忽悠别人的能力还是有的…

当然刘安也不蠢。他帮刘彻的原因不单只是为了利益,他本身心有反骨,或者在他看来,他将来造反神马的,自然是造十六岁黄毛小儿的反比较容易…所以此刻,他和刘彻是站在一起的,他可能并不知道刘彻藏了多少…千古一帝嘛,收拾个淮南王还是小意思啦~~~~ 但刘安不知道也!

如果他能够率先预知历史,那当然还是保梁王那个草包做皇帝比较好…

所以,正因为他低估了刘彻的力量,所以才愿意和刘彻合作…

母亲已拜下:“遵上谕!”

窦婴愣了一愣,亦趋步上前,面跪棺椁:“臣——谨遵上谕!奉太子彻,即皇帝位!”

正是悲戚之时,忽有传报,淮南王刘安已入朝,奉见太子,以追谒先帝亡灵。皇阿祖怔了怔,许久,才恍恍道:“刘安指名欲见太子?”音量极低,似寻常老人絮絮自语,并未在等在谒诸臣回复。皇阿祖脸上露出了疲倦的笑意:“如此,便教刘安入城吧,以诸王礼待。”她支着龙拐,踯躅又向前,安然道:“何故——难得刘安一片忠心呐!谒先君天子,亦要统千军万马而来!”她凄冷一笑,龙拐狠狠掷地:“这是要率军吃我长安皇粮么?千万张嘴,开得了这个食邑!”

下臣并未禀,淮南王刘安是孤身一人往来长安,还是率军而来,皇阿祖却先知,刘安乃率千军万马奔来长安。

下臣果然道:“淮南王恭请皇太后娘娘圣安!军队已停驻城外,淮南王只身入城,此刻正在未央宫外稍候。”

她疼了那么多年的孩子,早已长硬了翅膀,不听话了。

“不知母亲可还记得,太子年幼时,曾戏言,‘若得阿娇为妇,当金屋以贮之’……”

我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笑笑,接道:“自然记得。皇太子是戏言,我与皇后娘娘可并不当戏言,彻儿如此聪敏伶俐,得为东床,亦是快事……”

我脸一红,正不能耐要如何自处时,只听母亲又说:“娇娇与彻儿婚事,得先皇玉成,堂邑侯府满门皆感念在心,如此,大行皇帝临终前,亦允了娇娇显贵为皇后——”母亲的脸色忽然凝重起来,眼泪簌簌落下,她折身,于大行皇帝棺椁前跪下,凄声哭道:“哥哥呀,您待馆陶这样好!降旨赐婚,拔擢我这幺女——将前途大好的皇太子婚配于娇娇,他日娇娇承宠未央,亦是拔擢馆陶满门富贵!馆陶先谢过啦——”

拖长的尾音,满溢母亲诚心的悲戚。浩浩未央,都卷在凄风悲号中,被拖进无止尽的晦暗中……

她爱我。我亦不愿将罪咎降责在她的头上。可是,一旦开口,往后世事如何因循,恐怕再也不是我所能左右的了。

我咬了咬牙,终于说道:“奉上谕,先帝归霸陵,帝位当传太子彻,诸臣,何故不领旨?”我笑了笑,故作冷静:“皇帝舅舅卧榻时,阿娇正奉侍在御,所听一言一句,皆出大行皇帝之口,先帝口谕既在此,尔等因何不领旨?”

诸座默默。母亲吸了口凉气,向我道:“娇娇,假传圣谕,其罪当诛,你……可要谨言慎行啊,”母亲到底是护我的,此刻眸色微转,因道,“若是大行皇帝果有口谕,你当一字一句,皆细细述来,满朝臣工皆在此,个中因由,亦是能说算得清。”

他们都在看我。

连彻儿也微微抬头,小意打量我。好似此刻他的阿娇表姐,是天下最怪的女人。我也看他,我想对他笑,却笑不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