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宫秋,落花逐水流 > 汉宫秋,落花逐水流 第19节

汉宫秋,落花逐水流 第19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羽林军肃肃下拜行谒:“娘娘千岁永泰!”

第21章 金屋无人见泪痕(6)

——“娘娘千岁永泰!”

很熟悉很熟悉的祝语,好似从很多年前的太庙祭祀大仪上传来……刘彻携她的手,缓缓迈上步阶,她的金步摇迎风簌簌招展,她的笑,带着几分少女的俏皮——只身边的君王是威仪的,刘彻面上沉板,握着她的手却在微微发抖。

很多年很多年之后,她才知道,她与皇帝刘彻,是一同成长的。当年君王稚嫩青涩,她春华正好,他们是少年夫妻,风雨磨难,一路踽行走过。只是她的彻儿,野心比之其祖皇、父皇更甚,他在汉史浮沉中,迎立长成了千古一帝;而她,是成全他雄奇伟业的牺牲品。君与后,一脉走出,却不同归。

——她母亲怎会这样低估,少年天子的野心?

陈阿娇心思虽重,此刻已无心去前思后量,只抱着必见天子的信念,心念要与守卫金执吾好生周旋。但她毕竟不傻,亦知绝不可以“陈阿娇”的身份硬闯宫门。

那些个金执吾,必是不会轻易放她过去的。

她戴一只大棉帽,下拉盖住小半张脸。初春的夜晚,毕竟仍是有些儿凉,她缩了缩身子,终于鼓足勇气,立在大红宫门前,抬手摇了摇门环。

那边羽林军扬声问:“有何事?宫门快下钥了,回去吧。”

婉心离开后,她歪在榻上一个人默默流泪。于此事,她倒真要好好谢谢卫子夫,若然没有承明殿的牵挂,她是根本无从得知她的父母,此刻正在江陵煎熬受难。皇帝,会瞒她一生一世。

绡纱下,明媚的春色此刻真是消磨的不着半丝痕迹了,枝上跃然的鲜红埋没在渐浓的夜色中,无风无动,天地万物归寂于茫茫穹苍之下。

她心跳的很厉害。

忽地便从榻上翻起,披衣起身而出。

她必须,必须要去见见她的表弟。

婉心退后一步,声音都在发颤:“当……当得真,娘娘莫忧,事情……总还有转圜余地。”

陈阿娇虚颓摆了摆手:“你,你将方才的话……再陈一遍儿。”

婉心重色瞧了瞧陈后,只觉为难,但也只得奉命,因道:“先头听得外头风声渐紧,是这样啦,——唉,太皇太后病入膏肓,”不知因何,提到太皇太后,那婉心略一踌躇,才慌张道,“……馆陶大长公主却不见入谒,宫里流言四起,说甚的都有。实不知,馆陶大长公主其时……其时并不在宫里。”

“连长安都不在?”阿娇抹了抹泪。

“没错个,其时大长公主与堂邑侯……正往远处忙活着,”她略顿,想了想,还是小意措辞,用个“在远处忙活”来避讳大不敬之事,因道,“他们正在江陵呢——先头已有消息散传,堂邑侯私结朝臣,陛下已然大怒。这会子……这会子又听得大典星[1]有报,将星不稳,恐汉室有祸。……陛下向来信这些个,当年与临江王夺嫡一事,已成大忌,——馆陶大长公主所在地,亦有暧昧。陛下自然心思惴惴,由是派人去查,这一查……可了不起!说是……说是……”她的语调渐渐转缓,怀着几分莫名的小意:“堂邑侯与手握重兵的将帅有私交,此刻正欲于江陵发难呢。陛下何等人物?自然气不过,连几日上朝,琢磨怎样将……将……‘反贼’一网打尽呢……”

不能!

她低低叹了一口气,眉色渐重。

婉心见时间磨的太长,便壮起胆子,在陈后面前提醒道:“娘娘,婢子紧要的事儿还未陈……婢子待这儿太久,恐外面要……”

“你说吧,”陈阿娇探了探窗外,“说完便走,出了事你便推本宫身上。”

那婉心适才行大谒,犹豫只一息,目色里闪动着几分恐惧,但没法子,只得硬着头皮将卫子夫吩咐的话一五一十向陈阿娇道来。

如今,她仍然想念当初封后大仪上少年天子的一转一笑,他拉她的手,很小声地问:“阿娇姐,你紧张吗?”她咯咯笑着,反问:“彻儿,你紧张么?”少年天子点点头:“有点……”她微微吸气,直想掏绢子去为皇帝擦汗,一转头,却看见满朝文武黑压压跪了一地,这样大的阵仗,平素入谒汉宫,不知见过多少回,只这一次,却是莫名的紧张,脚下一软,打了个愣,差点儿摔倒,幸而皇帝扶了一把,她笑着抓住皇帝的玄色箭袖,大呼一口气,很小声道:“彻儿,我丢丑了么?”

“没有,”皇帝也笑,稚嫩的脸上仍是青涩,“丢丑也不怕,朕是皇帝,看他们敢不敢嘲笑你。”

身后是百官朝谒的声音,如松涛阵阵:“皇帝陛下万年无极!皇后娘娘千岁永泰!”

她有些急,又气,立时驳道:“快下钥?这会子可不是还没下钥么?真能耐劲儿的,没的这样作弄人!本宫有事要出去,把门开开便是!”

再熟悉不过的语气,骄横之中夹着几分自以为然,虽未见人,只听那声音,便已经能够想象出,说话那女子,眉角定是扬起的。

除了她,还能有谁?

乖张跋扈的如此自然。

那边厢,厚重的宫门已被缓缓拉开——

是母亲太糊涂。江陵……可是甚么地方呀?临江王的发迹之地,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刻着两个字。

刘荣。

她太了解母亲的性子。馆陶公主,太皇太后与文皇帝的掌上明珠,早年出生时,汉室大局未定,吕后族人弄权,长公主与先帝随祖皇、阿祖奶奶在代国受过不少苦,及至祖皇登大宝,封阿祖奶奶为后,长公主姐弟二人的日子,将将安稳起来。祖皇自认亏负一路风雨相随的糟糠妻,御极之后,对待窦皇后所出子女,能封则封,能赏则赏,公主馆陶,人如其名,在祖皇眼中,如馆中之陶,无比珍贵。

是以,愈发养成了她母亲骄纵的性子。以至于,今朝竟让馆陶大长公主自认为,皇室于吾无加焉,吾便反。

这太可怕。陈阿娇心有戚戚,手握着莹白的玉玦,一路迎着冷风直向宫门走去。不觉间,那枚玉玦已在她掌中生热,一团雾气轻轻覆着,略一动,便有潮润的感觉,湿黏黏的,好不难受。

她的眼泪吧嗒吧嗒落下来。迎着明媚的春色,心却荒芜成片。是母亲太糊涂呀!很多年前,她为时为太子的刘彻解难,助他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便已经许付了心思,这一生,他为君,她为后,陪他登临庙堂,受百官朝拜,将来若是刀山火海,筚路蓝缕,她亦是陪他一路磨难走过。

母亲却怎会天真地认为,羽翼初丰的帝王会把这位已危及自己王座的姑母轻易放将过去?母亲怎会那么轻易认为,她的宝贝女儿与皇帝刘彻,是可分一为二的?

君是君,后是后。可刘彻若非帝王,她便不是皇后。很多年前,自刘彻携她手祭告太庙,立陈阿娇为后,此后经年,岁月再转,她恁是骄纵,亦从未想过有一天,舍天子而去。

原来还是刘彻念旧情。怪道近来派诸多金执吾围宫门,原是为了她好。陈阿娇苦笑。原是为了她好啊。他要杀她父母,便不动声色,不教她知道一分一毫。

还是君王“情深”,还她个这样的结果。

春光熄了一寸。

枝头那抹艳色随着日华渐落,也倏忽黯淡了。先前还在绿叶尖儿上跳跃的光色就这样轻轻落落地熄灭,那日头,渐渐落到山的那边去了。

汉宫飞檐,瓦上琉璃,厚大的帐幕在殿室下张飞,在空气中翕动的小飞尘窜入眼前,一帧又一帧的场景,都似渐被着墨上一层浓色。

她脚下轻软,一个趔趄,整个身子险些撞上前榻,幸而扶住了大木案子,眼前只觉一片眩晕混沌的黑,将她整个人覆罩。

“你……你这话当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