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第643节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第643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老板你看看我,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您叫我办的事情,我绝对不拖到第二天!

萧靖捧着宣纸, 一边叼着嘴里的话梅棒棒糖, 一边细细品问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水平。

文章的大致内容如下:

【今年上元节花市灯如昼, 照得天空亮堂堂。我和同伴小杨一起去宣德门看戏,我以为是寻常的百戏表演,年年如此没有新意,看得我提不起精神。突然间,我听见一阵喧闹的锣鼓声,震得我的耳朵快要聋啦。我有些不高兴,我认为这是剧组哗众取宠。】

萧靖:懂了,这是欲扬先抑。

“要小家还是大家,莫说女儿不如郎!”

平阳公主的传奇被传遍大街小巷,连带演出者悍小娘也成为当红艺人。悍小娘很羞愧, 她觉得自己不会唱戏,演得也不够好。

全赖鲁国长公主写的本子好,这位公主写把平阳公主写得太好了, 无论换谁来演, 都会一炮而红的。

悍小娘演完戏,才知道主家娘子是这般身份。得亏她之前不知道,不然她肯定会吓得连台子都不敢上去。

她竟然认识公主!

杨姑娘:噗,好想笑怎么办。

她今日得了脸面,舅舅高看她几分,连忙让丫鬟重新做一碗热的汤圆。杨姑娘小口地吃着汤圆,突然间听到舅舅问她:“欧阳先生是朝中哪位人物?不如我们改日去拜访?”

江老爷以为能得陛下青眼,一定是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又问:“欧阳先生家里有几个子女?他家夫人是哪里人氏?”

杨姑娘的脸皮子热热的,仿佛要烧起来了。

倒不是她厚脸皮问的,是张小娘子说的:先生没有师娘,我也没有师弟师妹。

江老夫人看到外孙女安全回来,喜极而泣。江老爷以为她贪玩,想要发话训一训。倒是江家小姐眼神好听力好,轻声道:“表姐可是坐车回来的?是哪一家的车马?”

杨灿灿一个孤女,身上带的钱又不多,她哪里雇得起好马车?

所有人的眼神瞬间都看向杨姑娘。

江老夫人急了,摸着外孙女的手,关心地问:“灿灿可是哪儿受伤了?还是崴了脚?我都说上元节人多,不要出去闹……”

“婆婆,我今日出去可撞上大运气了。”杨姑娘把点心盒子递上去,“说来也巧,我遇到爹爹的故交,当日爹爹在时,也说欧阳先生的人品好。欧阳先生带我去看新戏,后来他被陛下召见,也带我一路。”

苏合香酒是先帝最喜欢的酒,时至今日,在宫廷众御酒当中能排前几名。苏合香酒是一种调配酒,需用一斗米酒和一两苏合香丸温火煮化,闻之芳香扑鼻,有调养脏腑、温养筋脉的效果。

这种酒还很贵。

苏合香产自苏合国(伊朗古称),是番邦运到大宋的贡品。太医将苏合香炼成丸,再配酒,一坛酒的价格超过千金。

“反正我自己不懂,拿来孝敬老人也好。”欧阳修看向杨姑娘,姑娘害羞得脸蛋通红。她亲手倒了一杯酒给外祖母,第二杯酒给舅舅,第三杯酒才给先生。

她温声道:“先生,请。”

她将来的日子过得很顺遂。

这一出《平阳公主》影响了好多人,受过启迪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靠着一篇影评,欧阳修在东京的名声越发大。他心仪杨姑娘,往她家送了几次礼物,想展现自己的长处。

他第一次送的是萧靖给的一坛酒,江老夫人很高兴,当场说要与他喝几盅。

一揭开酒坛子,只发觉一阵奇香扑鼻而来,令人精神一振。在场众人不由得深呼吸一口气,江老爷很高兴地问:“先生,这是什么酒?”

这酒香气浓郁,一闻就知道很贵。

欧阳修:所以有什么事情都冲我来是吧?

欧阳修:我有一个朋友。

这篇《评新戏平阳公主》在东京一经传播,很快引起热议。有人黑有人粉,反正欧阳永叔就此出道。勾栏里一些缠过足的娘子恨他恨得要死,恨他砸了自己的饭碗,又不得不解开了脚。

客人都跑光了,她们缠给谁看?

若不是为了讨生活,谁愿意苦苦折腾自己?

年轻丰美的妇女是“不羡羊”,皮细柔嫩的小孩是“和骨烂”,最不好吃的干瘦男人是“烧把火”。

我看见那些娘子的小脚,被缠得小小的,直直的,跟羊蹄子真像啊。我梦见灾难来临时,她们没有平阳公主的本事,连逃跑都跑不动,只能惊慌失措地咩咩叫,真可怜啊……

萧靖觉得自己加的这几句可谓发聋振聩,他在课堂中场休息的时候喊张嫣来看:“你看写得如何?”

“会不会写得太夸张了?”张嫣睁大眼睛,她不知道靖康之耻,也不知道后来的牵羊礼。

“不夸张,真实事件还有更夸张的。”

萧靖:难道你还想看姑娘当众脱/衣?

【李娘子好飒,她好勇,她一个人能干掉十几个男人,让我肃然起敬。我自问自己没有这样打斗的本事,我反思自己,应当习得一些武艺,这样才能在国难当头保家卫国。】

萧靖:你知道自己弱鸡就好。

【李娘子她舍弃小家的时候很狼狈,但她保护大家的模样真的很帅。她像是黑夜中的一盏灯,照亮了许多人的生命。李娘子虽是前朝的人物,但我认为在她坚韧独立的品格在大宋依旧值得被歌颂。我有幸跟赞助这个剧本的幕后金主赵大官人聊起,赵大官人说我们不应当避讳这种题材。】

萧靖:嗯,欧阳这马屁拍得一般般,还行吧。

杨姑娘不明觉厉,她慢慢地吃完剩下半盏紫苏汤,想了想,又把张小娘子拿给她的果子都拿走。她今日吃过宫中点心,拿回去家里与母族分享也好。

欧阳修不走,她也不敢走,好在官家差人开了一辆车

,送他们两个回去。杨姑娘的母族姓江,江老夫人寻不到外孙女吃汤圆,心里焦急得很。

“灿灿去哪里了?”

“灿灿怎么还不回来?”

【距离有点远,我看不清女角的模样,只觉得是一身喜服,貌似十分窈窕。这样欢乐的场景是符合佳节气氛的,我想这是一出讲男女结成佳偶的好剧?】

萧靖:转折要来了!

【又见一阵大风刮过——】

萧靖:你能看见风?风不是空气吗?

【哗啦一声,女角身上的喜服竟然变成男装。我没能看清楚变装的细节,心里竟然有些遗憾。】

公主还跟她说了好多话!

“还得多亏了欧阳先生的文章。”悍小娘不曾见过那位先生, 却是感激他的, “他的《评新戏平阳公主》写得好,叫我这样不读书的人都听得明白。”

这个要求是萧靖跟欧阳修提的,要求欧阳修写得务必“跟白乐天差不多,老妪和儿童都能听得懂”。

欧阳修:你这是在为难我永叔。

没办法,老板交代他的任务,他硬着头皮也得上。他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熬到三更才睡, 写出来一篇文章。他趁着给学生小张上课的功夫,赶紧把文章拿给小张她舅看。

第608章 赵祯无遗憾(27)

◎宋仁宗提笔加了几句话◎

欧阳修先是写了一篇《评新戏平阳公主》的影评, 在东京很快打响了名头。这部戏在城里连续表演了两个多月,甚至有其他剧组翻演, 热度依旧居高不下。

“欧阳先生力荐好戏!人间值得!”

“只等苍生论英雄, 赵大官人鼎力支持!”

江姑娘难以置信,声音拔尖了两个度:“杨灿灿你见着陛下了?”

杨姑娘:“陛下是做大事的人,他哪里会见我——”

“倒是陛下身边的女官出来,给我吃茶吃果子,我吃了一盏紫苏汤,滋味确实好。我想着外祖母和舅舅,这大过节的,我们家也好蹭一蹭天家的光彩,便把官家赏赐的点心带回来了……”

拿的是她吃剩的。

可是江家人不知道哇,江老爷的眼中爆发出光芒,他作主外甥女拿回来的点心分了,最大的一块米糕封给江老夫人,差点把老婆子噎死。一群人捧着皇帝家里的点心,表情十分虔诚,跟捧着金子似的。

欧阳修一杯酒干下去,酒香入喉,微辣,到胃里也不难受。他敢打包票,这是自己这辈子喝过最好的酒啦!

与江家往来了几次,欧阳修很顺利和杨姑娘定下婚事。杨姑娘记得当日杨大雅在时,爹爹说这样的人好。她听爹爹的话,她愿意嫁给欧阳修。

“赵官人说是苏合香酒。”欧阳修没有故意卖弄,表情自然得仿佛话家常。

他这种小官没资格去宫中吃席,不懂这种酒的珍贵之处。

“竟是苏合香酒!”

江老爷是行商的,平生一双富贵眼,他听过和见说过的东西十分多。他更加惊奇:“先生好手段,能弄得这样一坛子酒。”他看向外甥女的表情十分满意,“灿灿是个好孩子啊。”

他因为杨姑娘的缘故,今日能收到欧阳修的酒。

早已退出江湖的李行首偷偷去看了新戏,心里不由得庆幸自己放脚放得还算早。她是一个幸运的姑娘,她的脚伤没有感染,瞧着是比平常女子的脚小了一圈,但不至于夸张。

她赁下一处院子,从义庄收养了一个女孩,孩子天生心肺有些弱,生得很小一个。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孩子才被父母抛弃了。

李行首她有钱,她花钱雇了乳母,又买好药来温养孩子。韩琦认得一些医官,帮忙介绍好大夫给孩子治病,让小孩安生过了她的第一个年。

孩儿她娘打扮得很朴素,去二刷三刷《平阳公主》。

李行首想自己姓李,平阳公主也姓李,说不定平阳公主还是她的老祖姑奶奶呢。她跟这样的好人学,学她的品格,学她的道义。

萧靖决意要加这样一句,他把纸重新递给欧阳修,让他润色一下语言和句式。欧阳修看得直瞪眼,官家写的啊,这——

欧阳修:难怪人家能当皇帝。

欧阳修:瞅瞅人家这写的高度,完全上升到忧国忧民了。

他俯身,声音有些颤抖地说:“官……赵大官人所写,仿佛当头棒喝。”

“这不是我写的。”萧靖的表情特别无耻,“这些都是欧阳永叔写的,我不敢居功。”

【感谢赵大官人,让我们能看到这样一出精彩的好戏!赵大官人是何等的胸襟,他不避讳前人的功绩,只等苍生论英雄。】

萧靖:哎呀,夸得我有点不好意思。

这位幕后的大官人在纸上加上几段话,道:如今看到“平阳公主”这样心智身体皆健康的女子,我回想起东京勾栏里最新流行的小脚娘子,不觉得美丽,只觉得毛骨悚然。

我有一个从北方来的朋友,他告诉我,一些野蛮的胡人不但会抢掠财产和食物,饥荒的时候甚至会劫掠人口。掠来的汉人不仅是奴隶,还可以是食物。

他们谓之两脚羊。

“都怪你们,去看灯光顾着自己,却把灿灿弄丢了。可怜灿灿在东京不识得路,这可怎么办才好!”

江老夫人本来见几个孙子孙女带上杨灿灿出去玩,十分放心。谁知几个小孩不懂事,撒开了杨灿灿的手,叫一群人被人流冲散了。

杨姑娘的记性好,她认得路,倒没有很慌。她干脆一路往前走,打算看完灯自己回家。

她和表兄妹约好的,大家看完灯回去吃汤圆。这是南方传来的习俗,道是糯米皮儿包着芝麻馅,又甜又美,人们在上元节吃上这么一碗,全家人的日子都和和美美的。

杨姑娘遇上欧阳修,两人看完戏又遇上面圣一事,便耽搁了时间。等她提着花灯和点心回到江家的时候,碗里的汤圆早已被糖水泡成一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