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第120节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第120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贾敏摇了摇头,她已懒怠管娘家那些笑话,自然不会说给女儿和妙玉听,只是见顾幂困倦,轻轻拍着她令其安然入睡,方道:“你兄弟如今竟成香饽饽了,我正愁他的亲事呢。”

曾净暗暗诧异,方才贾敏是听到荣国府的消息而恼,怎么现今却是林智的婚事?林智年已十二,从十岁上就有不少人想和林家结亲了,均由贾敏借口一切由林如海做主,都未应承,如今忽说此语,莫不是又有人看中他了?

林智是嫡次子,不用承继宗祧祖业,但是林家家业富贵,除祖业外,兄弟平分每人都能得百万之巨,他本身读书又好,性格也开朗率真,父亲位高,母亲慈和,长兄上进,长嫂厚道,唯一的姐姐亦是少见的好性子,就算不是嫡长子,也都是人人心目中的乘龙快婿,哪个不想抢先给自家女儿定下?所以近来请贾敏吃酒的帖子比往年多了一倍有余。

她们都比林智年长,忙都笑问道:“莫不是又有人给智哥儿说亲了?”

贾敏眉眼之间掠过一丝凌厉,嘴角噙着些许冷笑,道:“可不是,你们可知道今儿谁来跟我说的,说的又是哪一家?”

黛玉道:“怎么没有?老和尚守着的小庙就没有香火,清静得很。世人求神拜佛,不过就是为名利二字,殊不知佛若有灵,何以又需凡人塑金身奉沉香方得体面?因此老和尚做了住持以后,常常劝谏香客,跟他们说求神不如求己,求名利卜吉凶都是无用,就算是求了,佛祖也不显灵,一来二去,渐渐没人去了。了尘老和尚却说这才是出家人的境界,因而来了京城就跑去那里挂单,两个老和尚相对念经,自个儿种菜吃饭呢!”

妙玉听了,顿时肃然起敬。

她也曾是佛门弟子,如果不知所谓因果皆是世人求个心安理得罢了,求神拜佛确实都是为了名利二字,既存名利之心,自然也就玷辱了佛门的清静。

因此,妙玉笑道:“听你这么说,改日很该去拜一拜。”

才说着,曾净走进来道:“妹妹这里可有蔷薇硝?我早起时脸上竟有些痒,是犯了杏斑癣,偏生我配的那些硝被个小丫头打翻了一地,点滴无存。”

疑惑间,见到顾幂眼睛盯着自己腕上的七色宝石赤金累丝镯不放,然后仰脸望着自己。黛玉既觉惊奇,又觉好笑,遂褪下来给她顽,问妙玉道:“这是什么时候养成的性子?上回我见她还不曾如此。小小年纪,难道就懂得丢砖而引玉了?”

妙玉无奈地道:“还是过年的时候,她拿自己身上的小东西讨人喜欢,大家得了她的东西,少不得回一两件给她,每回自然都比她送出去的东西名贵,一来二去,后来她想要我的东西,就知道拿自己的东西来讨我欢心了。这些东西我那里不说有上百箱,几十箱总是有的,我才和我们爷说,明儿把东西都找出来与她顽,叫她见识见识什么才是好东西,咱们家的女孩儿个个娇生惯养,可不能见了别人的东西好就想要,眼皮子忒浅了。”

黛玉失笑道:“她还小呢,只觉得好看好顽,哪里晓得贵贱与否?等大些就懂事了。再说,她也知道拿自己的东西送人,有来有往,可见并不贪心。”

一席话说得妙玉也笑了。

好容易歇住,妙玉问道:“明儿牟尼院有师父讲经,你去不去?”

张大虎既已长驻于粤海,张母自然想让儿媳带着孙儿孙女和他相聚,所以等到春暖花开时节,就收拾东西南下了。

张大虎不在京城的时候,张母常命顾逸回娘家走动,分外贴心,在京城中人人称道,妙玉虽是孤高自诩的性子,可对她看重的人却是十分亲热,顾逸便是其中之一,她自己也时常去张家,所以顾逸离京,先觉不舍的是妙玉。

妙玉道:“成日被幂儿闹得头痛,哪里有空去想这些。”

当年妙玉怀孕生了这个女儿,只怀胎八月,名字是周岁后顾越亲自起的,都说七活八不活,怕她体弱养不住,所以家里都叫她小名平安。顾幂因家里照顾得仔细,虽还娇弱,却不妨事,打小儿就生得粉妆玉琢,会走动时就开始撒娇,会说话时就开始甜言蜜语,哪怕吐字不清晰,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说,仍然哄得家里上上下下眉开眼笑,都稀罕极了。

黛玉抱着顾幂,抓着她的小手,笑嘻嘻地道:“幂儿做了什么事情让你妈头痛了?”

所谓金口玉言,不就是圣人和皇后?不然他们怎么给人赐婚呢?更多的赐婚压根就没经过其父母的同意,那时候怎么不想着自己不是父母长辈,不是冰人了?

纵然如此,她却不敢流露出一丝一毫,很快,就满脸堆笑地恭维道:“谁不知道娘娘一句话,抵得过别人十句话百句话?林大人和贾夫人敬重娘娘,得了娘娘的玉言,定会放在心上。我也没有别的请求,只想娘娘替芯儿那丫头说几句好话儿,等林大人和贾夫人给二公子说亲的时候想到芯儿丫头就是了。”

俞皇后不应反问道:“莫不是想叫我以势压人?”

贤妃一愣,没想到俞皇后此言如此锋利,不由得强笑道:“何至于此?娘娘开口,是体恤的意思,如何就成了以势压人。”

俞皇后淡淡地道:“林家虽未给智哥儿议亲,可是林大人和贾夫人素来心里有数,想来早有自己的打算,你请我来说,岂不是告诉他们说我看中了许家小姐为林家之媳?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源自我口,他们便以为这是我的意思,若他们觉得亲事不相配,遵从的话未免作践了智哥儿,不遵从就显得对我不敬,倒成了官司。这还不算以势压人?”

和林家定亲的俞家是俞皇后的娘家,许芯儿若嫁到林家,可不就是同俞家、俞皇后成了亲戚,既成了亲戚,自己在宫中亦能得俞皇后的额外照应,在自己母子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这简直是天大的好处!

得到后宫之主青睐的嫔妃和被皇后厌恶的嫔妃,地位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前者可以凭此多见圣人几面,多博几回恩宠,后者能见到圣人就不错了。

她不是蠢笨无能的德妃,现今太子风头正盛,偏想和俞皇后一争长短,岂非自寻死路?

十岁的皇子都不算长成,她尚且小心翼翼,何况半岁?

她只盼着自己的儿子和儿子躲在俞皇后和太子的风光之下求得庇佑,十年后成人再露锋芒。十年可以改变许多事,长庆帝现今信任太子,十年后年逾五十,猜疑之心渐起,未必还能一如既往地信任太子,不担心太子威名日盛权势愈高就不错了。就算同样是太子身份,可长庆帝和太上皇终究是不同的两位圣人,未必能做一样的决定。

林如海抚了抚衣袖,道:“犬子的亲事鄙夫妇早有打算,还请窦大人转告许家,为千金另择佳婿。告辞。”

窦大仁神情极是尴尬,正想说是贤妃娘娘之意,林如海早已走远了。

贾敏从林如海口中听说后,指了指黛玉,说道:“今儿妙玉走后不久,元馨公主就打发小太监给玉儿送东西,亦曾说起此事。”

林如海丝毫不觉诧异,问黛玉道:“贤妃在皇后娘娘跟前怎么说的?”

黛玉惊奇地挑了挑罥烟眉,她还没说,爹爹就知道了?遂笑道:“爹爹既然知道贤妃一定在皇后娘娘跟前说话,难道还猜不出来说了什么话?”

☆、第095章:

书接上文,闻听窦大仁之语,林如海目光一沉,想到贤妃心中的谋算,很快就明白她的用意了。和自己家结亲,是向俞皇后表白忠心,亦是投诚之意罢?说不定还想经由嫁到林家的许芯儿给林智吹枕头风,然后让自己家慢慢投向五皇子。

人心难测海水难量,谁能说林家日后不会改变心意?

嫁出去的女儿和开枝散叶的儿子孰轻孰重,在世人心中一目了然。

世人多知自己出了名的宠爱女儿,可显然总有那么几个人不相信,毕竟男女之轻重,在世人心中的地位,早已令所有人习以为常。

旧年母亲才和王夫人又加深了恩怨,怎么他们竟动了这份心思?黛玉心中一动,道:“不会是为了银子罢?咱们家给哥哥弟弟的聘礼都有四五万两,我听说那府里现今处处捉襟见肘,就是探春妹妹管家后成日里想着俭省,革除了许多宿弊,也不过一年俭省几百两银子。”

按俗例,聘礼聘金都是男家给女家父母的,以谢养女多年嫁到自己家的恩德,女家收下十分常见,不算失礼,不过有些人家疼爱女儿,会把聘礼聘金都放在女儿嫁妆里。

贾敏见顾幂睡熟了,命人抱进里间安置,方摆手道:“你不必理会他们家,我当即就拒绝了,他们以为我为了娘家连儿子的终身都不顾了不成?真是可笑!我的智儿再不济,我也不能如此作践他,何况我的智儿还是个好孩子。”

无独有偶,林如海也面临着相同的情景。

此时已经下朝,偏有人拦住了林如海,是窦夫人之父窦大仁,满口对林智十分赏识,认为他雏凤清于老凤声,前程不可限量,想替自己家的亲戚做媒,与林家结亲,又说那位小姐年方十一岁,生得冰雪伶俐,美貌异常。

连太太心里如同吞了黄连,苦涩难言。

凤姐顿时震惊了。

她心思伶俐,不过略略一动,就明白了连太太的顾虑,无奈一笑,只能如实告知丈夫。

连城非常同意连太太的打算,与其娶一位心不甘情不愿的妻子,进门后高高在上,倒不如解除婚约,寻一位志同道合之人。自己家败落如此,将来仍然愿意嫁给自己的,想必会是人品极好又不嫌贫爱富的女孩子。

所以,连城当即就催着连太太打发人将当初的媒人招来。

众人摇头,她们今日都不曾出去,便是消息亦未传来,如何知晓?

贾敏冷笑道:“今儿遇到了保宁侯的夫人,想替他们亲家太太的姑太太之女说亲呢!”

保宁侯夫人替他们亲家太太的姑太太之女说亲?黛玉先反应过来了,微微蹙眉道:“探春妹妹的亲事怎么绕了这么远?请了和咱们家不相干的人来说?二舅母待三妹妹从来不曾如此用心,我倒觉得奇了。”

保宁侯之子娶了王子腾之女,他们的亲家就是王子腾,而王子腾家有三位姑太太,大姑太太年纪最长,业已不在人世,黛玉从未见过,膝下也没有和林智年纪相仿的女儿,三姑太太就是薛姨妈,宝钗比自己还大两岁,正想着金玉良缘,剩下就只有二姑太太了,也就是自己嫡亲的舅母王夫人,元春早已出阁,跟前就只有一个探春。

保宁侯、王子腾,都是有权有势的人家呢,莫不是想连成一势,力压林家?

黛玉忙命雪雁包了一大包,笑道:“嫂嫂打发个小丫头来拿就是,怎么还亲自来了?”

曾净笑着接过顾幂,逗她顽笑两句,道:“我来请你们去母亲那里坐一坐,陪母亲说话解闷儿。母亲才从外面回来,回来听说了几个消息,心里正不自在呢。”

闻言,黛玉和妙玉忙带顾幂去了贾敏房中。

贾敏见到她们,果然喜笑颜开,抱着顾幂不松手。曾净和林睿成婚已有一年多了,可是膝下却未有信,她因想到自己当年也是成婚多年才生下林睿,心里并不着急,反而背地里安慰曾净,但是话虽如此,她终究想早日抱孙子,所以极喜欢顾幂这样的哥儿姐儿。

和妙玉坐下后,黛玉开口道:“嫂嫂担忧妈心情不好,为的是什么?”

牟尼院位于西门外,曾是灵台师父挂单之所,如今灵台师父已经圆寂,妙玉因从前出家几年的缘故,倒是经常去牟尼院里上香吃斋。

黛玉摇头道:“我们家最不信这个,我竟不去了,我懒怠听她们说些因果轮回报应不爽的故事,真真是千篇一律。明儿我爹爹休沐,已经答应我带我去城外小庙里游玩了,我们在南边相识的一位老和尚在那里挂单,他就不爱说那些,所以找他去。”

妙玉道:“难道和尚不说因果?我却不信。再说,寺庙和庵堂有何不同?”

黛玉嘻嘻一笑,伸手摆了摆,道:“不同,大有不同。了尘和尚挂单的就是个极小的寺庙,只一个老和尚守着,没有香火。”

妙玉闻言,更觉奇怪,疑惑道:“哪有没有香火的寺庙?”

顾幂不过一岁半,如何听得懂黛玉问话?她见黛玉满脸笑容,十分可亲,只当黛玉同她顽,咧嘴露出米粒儿似的白牙,然后往黛玉脸上凑,涂了黛玉一脸口水,然后坐在黛玉怀里,又自顾自地要褪下手腕上细细巧巧的银镯子。

妙玉忙递了手帕给黛玉擦拭,道:“我和我们爷都不是这样的性子,怎么偏就她见谁都亲热?天生的会讨人喜欢。”

又见顾幂因褪不下银镯子急得涨红了脸,张嘴欲哭,忙替她摘下来。

黛玉奇道:“她这是做什么?”

一语未了,手心里便多了一物,正是顾幂褪下的镯子。

最要紧的是这么一来,于公于私,她也算得罪了深得长庆帝看重的林家,哪怕俞恒已和黛玉定亲,仍然会让林家心生嫌隙。

嫌隙一生,风波便起。

俞皇后冷眼看着脸上瞧不出半点算计的贤妃,若不是先前谨慎,一直记着后妃之间没有姐妹亲情,恐怕早就被她这副忠心耿耿的模样给骗了去。

曾经在她还是太子妃的时候,以为贤妃进门后经常到自己房中请安、服侍,寸步不离,是她遵守本分,后来才晓得她完全是因为长庆帝经常到自己房里的缘故。如此一来,她见到长庆帝的次数自然比不来请安、伺候的德妃之流多得多,承宠的次数多了,怀孕的机会也增加了许多,果然平安生下了一子两女,不过两个女儿都夭折了。

如今长庆帝登基,即使事务繁忙,一个月里仍有二十来天到自己宫中,贤妃依然如旧,自己不再是年轻不知算计的太子妃,每回都在她请安后打发她回去。

俞皇后脸上露出雍容华贵又温柔和悦的笑意,让人看到了都会认为她对贤妃和颜悦色之极,轻轻开口道:“自古以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算想结亲,也得请冰人上门。我娘家虽有幸和林家结了姻亲,我既非智哥儿之长辈,又非冰人,如何能做主此事?”

贤妃顿时无言以对,旋即心底生出一丝不满。

林睿下班后,贾敏就打发他回自己的院子了,因贾敏素喜同林如海和孩子们一起用饭,而林如海却不好同儿媳同桌,所以曾净进门后,贾敏就让他们小夫妻在自己院中单独用饭,彼此都清静自在。因此,如今房里只有林智和黛玉在跟前承欢。

才放学回来就听到母姐说自己的亲事,林智难免有些羞涩,坐在下面一言不发。

林如海接过黛玉亲自捧上的茶,喝了一口放在旁边的梅花小几上,道:“贤妃既然做出一副以皇后娘娘马首是瞻的态度,这桩婚事自然不会私下提起。依我猜测,贤妃一定在皇后娘娘跟前说,智儿和许家小姐年纪相仿,人才相配,又说想沾沾皇后娘娘的福气,或者说她心里敬重皇后娘娘,极想和皇后娘娘的娘家做亲戚云云。”

黛玉拍手笑道:“到底是爹爹,猜得八、九不离十呢!”

贤妃在俞皇后跟前极赞林家的家风,林智的才华品行,满含羡慕地对俞皇后道:“真真是个好人家,因此我心里才有了这个想头,我姐姐家的那个孩子虽不是极好的,却也乖巧伶俐,娴雅端庄,若能结成亲家,妾喜不自胜,也能沾皇后娘娘一点子福气。”

无论林如海心中想到了多少,面上始终如同静水无波。

窦大仁见他半日不语,不禁心焦,怕误了妻子的嘱咐,忙笑道:“如海意下如何?”他是贾赦的岳父,林如海是贾赦的妹婿,论起来,自己家和林家也算是亲戚,他觉得自己亲自和林如海开口,林如海一定不会推辞。

窦大仁很自得地等着林如海一口答应,自己好回去交代。

林如海眼睛微微一眯,嘴角浮现一丝笑痕,无人发现其中的点点冷意,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声音仍然温润有礼,令人觉得如沐春风,只听他说道:“窦大人身为朝廷命官,几时却多了一门官媒的差事?”

和自己期待的结果完全不同,窦大仁立时愕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林如海自来对朝中官员各家之间的瓜葛清清楚楚,闻他开口,心念一转就想起来他说的是哪一家,乃是窦太太娘家兄弟的小孙女,名叫许芯儿。

说起许芯儿定然有许多人不知她是谁,但是许芯儿有一个姐姐,叫许蔓儿,当初极想说给林睿的,可惜窦夫人压根不理,林家更不曾看中,甚至他们连提亲的机会都没有,后来许蔓儿和牛素君一样,均已另嫁他人。许家如今倒是在朝中崭露头角,成了新荣之家,乃因他们家有一门极贵的亲戚,不是别个,正是贤妃。

许蔓儿和许芯儿的娘亲,是贤妃一母同胞的长姐。

贤妃的娘家和许家一样根基不深,在京城中极不起眼,不然窦太太怎会做填房,不过因为长庆帝登基,贤妃有了身份,他们家才逐渐水涨船高。

相比林家而言,许家想送许芯儿进宫,配给年纪相仿的五皇子,奈何贤妃看不中,她想等五皇子年纪大几岁后,最好七八年后,自己母子地位稳固,给五皇子寻一门助力大的妻室,所以暗中提点许太太,说林家是一门好亲,极相配。

牛继宗兄弟从凤姐处得知连家的说法后,反而欢喜起来,这件事能解决他们家日后不好的名声,当然巴不得由连家退亲,又赞连家善解人意,当即就答应了。很快,连太太打发的媒人就来了,送回庚帖,取回聘礼,两家的婚事就此一拍两散。

事毕,连太太便带着家中人等回乡了。

她走得虽十分仓促,仍然按照礼数辞别了交好的人家,吃罢践行酒方上路。

黛玉自来视连城如兄长,他们家遇到这样的难事,连城的婚事又如此结局,心下难免有些伤感,就是林家阖府连年都不曾好过,直到开春闻得连尘有喜,方渐渐回转过来。

逗弄着妙玉的女儿顾幂,黛玉道:“顾姐姐去粤海了,想来姐姐十分寂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