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第47节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第47节(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正凝思间,忽见贾琏从东边走过来了,身后三个婆子各自捧着一个花瓶。

东院的花园子和荣国府的花园子其实是相通的,只不过贾赦另外开了黑油大门,经常都是从荣国府出去,再进东院,鲜少从花园进出,因此元春见到贾琏,略有几分诧异,忙上前屈膝行礼,道:“琏二哥哥好,这是做什么?”

元春今日穿着银红灰鼠皮袄,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底下系着一条翡翠撒花裙,外面又裹着一件石青刻丝紫貂皮里的斗篷,戴着观音兜。面若银盆,眼如水波,眉如翠羽,肌如白雪,站在雪地上亭亭玉立,竟比红梅更觉鲜艳妩媚。

贾琏猛地见到她,顿时一怔,不禁笑道:“唬了我一跳,原来是大妹妹。我来折两枝梅花回去,大妹妹从哪里来?”

论起讨人欢喜的本事,贾琏再精通不过了,何况他满心都是已定亲的陈小姐,或是一花,或是一草,或是一碟点心,一盘鲜果,他都记得打发人送到陈家,曾经还自画肖像一幅,送到了陈家小姐跟前,陈家虽对贾家行事大不以为然,但是对贾琏却愈加满意,陈家两位公子还常约贾琏出去吃酒,谈论诗书。

贾敏笑道:“老爷放心罢,这其中的厉害我还能不晓得。”

却说贾母收了林家的年礼,心中一宽,显然贾敏并未记恨自己,反倒是自己没回信,不由得有些惭愧,又看了贾敏的书信,不禁一叹,未曾言语,既已打算送元春进宫,便是此时反悔又如何?已经送礼往各处了,何况自己做不得贾政的主。

儿女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元春既不许婚,而是进宫,自然由贾政做主,贾母即使是宝塔尖儿,也不能不顾儿子的意愿。宫里如何,贾母亦知,但是元春才貌双全,未必不能博一场富贵,何况元春出生在大年初一,谁不说她是极有造化的人,说不得她的福分就应在了宫里,若能得到太子的青睐,就更好了。

贾母看着元春,心里十分满意,觉得她模样儿比太子妃还强些,又正当妙龄,而太子妃已经三十岁了,只比贾敏小几岁,进了东宫,元春未必不能得太子之意。

贾母叹了一口气,进宫做了女官,未必能进东宫,太子如今和他们也不是如何亲近,她原本想着让元春得皇后之意,许给七皇子也好,她比七皇子年纪略小些,七皇子如今尚未大婚,偏生七皇子今年被圣人训斥了一顿,倒觉不好了。

林如海去衙门了,林睿亦去上学了,家中只剩贾敏和丑儿。贾敏见女儿神色殷切地望着自己,不好伤女儿之心,便从中挑了一串玛瑙串子,又给幼子挑了一个金项圈,至于林睿的,自然等林睿回来自己挑,少不得又是一阵欣慰,夸赞道:“玉儿真真是乖巧,你送妈和弟弟的东西,妈和弟弟都很喜欢呢。”

黛玉听了,顿时笑容满面,又看了弟弟一回,跑出去顽了。

贾敏知黛玉只在院中顽耍,忙命丫鬟仆妇跟上。

彼时林家忙着送年礼,林睿年轻识浅,不好做主,皆是林如海料理,何况送各家的礼都有定例,便是管事也能料理得齐全,只不过送给长辈的须得林如海过目,然后装船送往各处。他在扬州的地位非同一般,下面孝敬的人无数,还没到腊月,年礼已收了极多,纵然未曾堆积如山,也把库房塞得满满的,林如海少不得又一一比着礼单回礼。

年下送礼全是绸缎点心酒水玩意儿,他们一家五口一天穿十套新衣裳都用不完,林如海收了这家的礼,再添减一番,用来做别家的回礼,饶是这般,库房里还剩下一多半。

林如海安慰道:“你想如何做便去做,咱们家不讲究那些这也不许,那也不许的。”

贾家是贾敏的娘家,虽然他知道上辈子贾家害了黛玉,但是他看着贾家灰飞烟灭,怨气已经解了许多,只是仍旧不能释怀罢了,如今他并不希望贾敏处处不理会娘家。试问,一心只为夫家,半点不顾娘家的当家主母岂非太凉薄了些?对父母尚且如此,何况别人?林如海也有女儿,将来黛玉要是为了夫家对娘家不闻不问,他定然伤心不已。

因此林如海对贾家固然不喜,却不曾在贾敏跟前说贾家半点不是,纵然贾家行事十分不妥,也都是贾敏自己知道的,全然不必自己挑拨离间,倒成了小人。

林如海有心远着贾家,如今也的确是疏远了,可是世人都知道贾家今生并未对不起林家,没做过针对林家的事情,他若是出手,反落了下乘,而且贾家是岳家,再远,也是远不得的,没的被人说白养了贾敏这个女儿,女婿林如海竟还对岳家无情无义。

望着在自己怀里昏昏欲睡的女儿,林如海面色慈和,他不愿自己的女儿女婿远娘家,只好以身作则了,当然,他好容易养了个女儿,也不是一般人能有这份造化得了去。

林睿年纪大了,他又懂事,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先供着黛玉挑选,她生得好,又是林如海的心头肉,外面送东西,几乎都是比着林家嫡长子林睿,何况更有一干人等譬如妙玉连城俞恒,见她年幼,都将自己珍视的东西送她,因此黛玉屋里的好东西极多,真真是千娇万宠出来的。贾敏常常感慨,说自己自幼也是极得父母宠爱,如今却远远不如黛玉。

说笑了一回,称赞了黛玉一回,都说她不藏私,贾敏方正色对林如海道:“今儿俞老太太来说了一件事,我心里打紧地不自在,不曾想,母亲和二哥竟要送元春进宫去。”

林如海淡淡一笑,对此并不感到诧异。

上辈子元春便是在明年八月进宫,因贤孝才德,选为女史,侍奉皇后,她虽然品貌双全,才德兼备,但是却一直在宫里熬油似的,蹉跎了年华,直到新帝登基的第二年,册封后妃时,元春才突然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元春的册封来得十分突然,林如海心中觉得不妥,尚书之名自古虽有,却是赐给大龄宫女的,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有云:“今年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因此林如海知元春的封号古怪,而且加封贤德妃,后宫嫔妃的封号俱是以单字为贵,而且都是单字,并无双字,唯有逝去后的谥号才是双字,因此贤德二字在林如海眼里,便是元春的死路。

元春亦曾听说过贾琏的举动,王夫人私下常说贾琏太过轻浮了些,没有大家子弟的风范,然而她曾偷看过西厢记、牡丹亭,又常听戏曲,年纪又轻,对此难免有几分羡慕,闻得贾琏折梅,便知是送陈家小姐的,忙笑道:“才从老太太房里出来,赏一会子花,不妨见到了琏二哥哥。哥哥若是有事情忙,且请去忙罢。”

贾琏点点头,在梅花树下看了半日,挑三拣四,最终亲自剪下三枝梅花,俱是二尺来长,一枝先插在美人耸肩瓶里,抱在怀内,对婆子们道:“那两枝插在联珠瓶里,你们好生拿回去,我有用,不许给别人。”

元春看到这里,问道:“二哥哥怀里抱着这瓶梅花是做什么?”

贾琏道:“老祖宗嫌冷,不大爱出门,我想着今年梅花开得好,撷一枝给老祖宗送去。”

元春闻言,登时一呆。不愧是贾琏,行事如此周全。元春心中暗暗打算,自己明年八月进宫,还能教养宝玉一些时候,也得教他好生孝顺贾母才是。

贾母柔声道:“元丫头,你别怨你老爷太太,他们也是为了咱们家好。”

元春替贾母念信,贾母上了年纪,不戴眼镜时,很有些信件都是元春替她念的。见贾敏信中如此言语,元春心中不禁暗暗感激,她并不想离开父母,待选宫中,一入侯门深似海,何况深宫呢?只不过父母所愿,她无可奈何,只能好好学规矩,明年进宫。听了贾母的话,元春低头道:“老祖宗放心,孙女明白,哪里能怨老爷太太呢。”

贾母叹道:“我原想着俞家和你姑妈那样好,从俞家托太子妃照应你,选你进东宫做女史便好了,谁承想俞家老夫人竟南下了,咱们此时不好进宫去托太子妃,后宫里做主的毕竟是皇后娘娘。明年你进了宫,只有皇后娘娘跟前方有女官服侍,你到了皇后娘娘跟前,好生服侍皇后娘娘,讨得皇后娘娘的欢喜,说不准就许你一个终身了。”

元春轻声答应了,虽然进宫非她所愿,但是她本是有抱负的人,人人都知道太子极得圣人之心,若能得到太子的喜爱,哪怕此时无名无分,将来必定有一个封号。只是她进宫为的是选女史,少不得要在皇后娘娘跟前服侍几年了。

从贾母房中出来,元春踱步进园,但见四面银装素裹,唯有一点红梅鲜艳如脂,顿时看得呆住了,进宫以后,是否还能看到红梅如昔?

贾敏笑道:“一年积一年,白放着霉坏了,横竖这些绸缎都是上好的,除了咱们穿的用的,其余的都做礼送人罢,也体面。”各家送的绸缎都是上用和官用的,他们用来送礼并不失礼,贾敏又不是天天穿新衣服的人,没有全部留下来的必要,倒省了采买。

说实话,这几年他们家送礼用的绸缎玩意儿几乎都是外面送的,然后在转送别家,竟不曾花多少银子,省了许多,也只几家极亲密的才是特特采买了挑选送去的。

林如海道:“早就这么着了,不必说我也知道。”

贾敏又看了各家的礼单,道:“给几家商贾之家的回礼只回一半儿即可,晴空家里今年送的比旧年又丰厚些,她生了个女儿,我还没见呢,不知如何,只盼着她将来再生一子才好站稳脚跟。金家在扬州做香粉生意,有他们原先的胭脂生意,真真是财源广进,丑儿洗三时晴空过来,还劝我入一抿子钱,每年拿香粉生意的红利,一年数千的银子,我没同意。”

林如海听了,忙道:“咱们读书人家,与民争利做什么?何况咱们又不缺那几个钱使。”

贾敏眼里闪过一丝感激,她何其有幸,能遇到如此夫婿,又得如此儿女。

虽然她心里明白自己是林家妇,以林家为重,但是作为贾家女,终究还是放不下老母亲,她也不想自己的女儿将来长大后胳膊肘子往外拐,全然忘记了含辛茹苦抚养她长大的父母。大约也是因为许多女人家都是顾着夫家远着娘家,才会被世人说是赔钱货。因此她只能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帮衬娘家一把,若是劝谏不得,她便不会再多言了。

林睿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暗地里对贾政颇有些不屑,外祖母的确是宝塔尖儿,但二房的一家之主却是贾政,若他无意,焉能送元春进宫,可惜了元春这样一个才貌俱全的好女子,连窦夫人给贾敏的书信里都对她称赞不已呢。

林睿神色柔和,看着在父亲怀里睡得正香的妹妹,他是决计不会让父亲送妹妹进宫的。

做父母兄长的如此疼爱黛玉,黛玉年纪虽小,却也记住了自己说要送父母兄长东西的事儿,丑儿洗三过后的一日,正是十一月初三,她便摇摇摆摆地进了贾敏的房间,命丫鬟捧上许多东西来让贾敏挑,都是她翻箱倒柜找出来的。

从元春被册封的时候开始,元春在新帝眼里,已是一个死人了,也只有贾家不知其故,仍旧欢喜非凡,耀武扬威,其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般,待元春一死,便大厦倾,猢狲散。

贾敏抱怨道:“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送进宫里,有什么好处?”

林如海道:“岳母府上的事情,毕竟不是我们所能干涉的,你也别恼,你这回生了丑儿,伤了元气,竟是好生调养为上。”

贾敏点了点头,道:“横竖过些日子送年礼进京,我写信劝母亲一回,若是不听,我也无可奈何了。我是早就出阁的姑妈,元春又有父母在堂,本就没有我说话的余地,只是不忍她在这样鲜花似的年纪进宫去,略尽些心,别的也不能了。”

仕宦之家撇开那些利欲熏心的,哪有多少愿意送女儿进宫的?贾敏便舍不得女儿进宫去。寻常百姓之家一旦听说宫里要广选嫔妃,从民间征选美人,家家户户都急急忙忙地把女儿嫁出去,就怕进了宫去,再也见不得父母音容。贾敏愈加对娘家失望,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好生教导子孙,从科甲出身岂不甚好?贾珠贾琏个个前程可期,何必送了元春进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