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 > 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 第153节

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 第153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汗阿玛,您若以后想要腾出手收拾倭国,儿臣觉得咱们从东北派兵出发就挺便捷的,还能作为大后方很快补给粮草呢。”

难得老四说的话能引起老十四共鸣了:

“汗阿玛,您快些将老家的水师给建起来吧,再过几年,等儿臣长大了就带兵出征去把那不老实的小岛国给您搬回这舆图上!”

听着四个儿子侧重点不同的话,康熙心里不禁熨帖极了,觉得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不愧是他用严厉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优秀皇子啊,字字句句都说到了他心坎上。

不过一直没听到自己宝贝儿子开口,他不禁有些纳闷的看向胤礽出声询问道:

沙俄缺港口, 眼馋他们满洲人的老家不是一天两天了,一想起来在后世时瞧见晚清那些不肖子孙们与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崽卖爷田不心疼,割让给毛子们的大片领土中包括重要的港口,使得后世东北之地的经济发展都缓慢了, 以及那心肠大大滴坏的倭国人在龙兴之地上做下的惨无人道、丧尽天良的种种恶事, 康熙心头上就涌起阵阵无名火,恨不得大清水师就像雨后竹笋似的“唰”的一下子变得丰盈起来, 也好开着配有火器的战船迎着海浪去将倭国这个祸患给早日收拾了!

插在自己长辈们中间的弘晞也仰着脑袋看着舆图,感受到皇帝爷突如其来的愤怒, 不禁疑惑的瞧了自己汗玛法一眼,随后又将注意力移到了舆图上,边看着舆图边与记忆中的“雄鸡”做对比,不得不说看着眼前未被割掉的广大领土,小家伙心里可是太舒坦了!眼睛亮晶晶的,脑海中满满都是立体声环绕的陕西话:“额滴!额滴!全都是额滴!”

祖孙三代人对着舆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黄昏时刻一直说到黑蒙蒙的夜色爬上来。

直至众人说得口干舌燥,瞧舆图瞧的眼睛都发酸了。

诚郡王不禁眨了眨干涩的柳叶眼对着老父亲最先开口谏言道:

等他凑到诸位长辈们旁边,听到了早朝上他汗玛法竟然也学会扯着“老祖宗”的旗号办大事儿了,不禁惊得瑞凤眼都给瞪圆了,一时之间都想不起来究竟是何时他汗玛法无声无息的就把自己“披高级马甲”的“努怼怼”大招给学会了的。

第108章 放开东北

即便康熙父子们已经在乾隆朝看到弘历用十八年做出来的有效旗人东迁结果了, 眼下八旗子弟们的数量也没有乾隆当政时期多,可真的想要将东迁之事落到实处也是十分不容易的。

康熙、乾隆两朝相隔了两代人的时间,面对的大清国情也是不一样的。

如今摆在首位的关键问题就是究竟要把康熙朝的旗人们迁到东北哪片地方才合适?

米思翰瞧见里面放了一对漂亮的点翠珠花。

博尔济吉特氏也笑呵呵地解释道:

“今日上午我和几个同是来自蒙古的老福晋到宁寿新宫中给皇太后娘娘请安时,太后娘娘知道咱家小妞妞前几日刚抓过周,就给她赐下了一对珠花,这不我这个做玛嬷的先给她找个妥帖的地方存着。”

米思翰听到这话也笑着点了点头:“是这个理,是这个理儿。”

“玛法,去,去外面~”

第109章 册封诏令

躺在外间软榻上合衣而眠给万岁爷守夜的梁九功听到内间传来的悉悉索索动静, 不禁张嘴打了个哈欠,用双手搓了搓脸使得自己精神了些,才忙轻手轻脚地穿上鞋, 迈腿绕过翡翠屏风, 入眼就瞧见穿着明黄色寝衣的皇上趿拉着室内便鞋, 双手背于身后在地毯上走来走去。

内室中只剩下龙床头与龙床尾的两根蜡烛还在玻璃灯罩内默默燃烧着,摇曳的烛火、昏暗的光线使得梁九功瞧不出万岁爷脸上的表情,但却能明显感受到帝王此刻的烦躁,他不禁上前两步俯身恭敬询问道:

“万岁爷,现在已经是丑时四刻了, 您是想起夜吗?”

“不起夜,梁九功你给朕把龙袍取来, 朕直接穿上去奉先殿。”

胤禔、胤祉等人也都抬头望房梁的望房梁、低头看地毯的看地毯。

康熙也知道小家伙未说完的是什么话,他心中变得更复杂了,五味杂陈的低头瞥了一眼自己长得矮墩墩,眼里心中似乎毫无满、汉,旗、民之分的好圣孙,又扫视了一圈面前不省心的众儿子们,摆手道:

“时候不早了,你们先都回去吧,朕再想一想。”

众人闻言也知道他们老父亲这是陷入剧烈的内心挣扎了,忙不迭的俯身行礼。

胤礽更是抱起险些一秃噜嘴说出“放肆真心话”的好大儿,带着兄弟们转身,脚底抹油的麻溜滚蛋了。

气候是天然因素没法说,也谈不上改变,可放到康熙朝,经济是可以调整的,如今重要的港口未曾失去,各种丰富的矿产、林业、渔业、耕地资源都还没有被列强们侵占,东北这地方有光明的发展前程,合该放开禁制,让背井离乡、提心吊胆、顶着危险想去“闯关东”的民人,变成挺胸抬头、光明正大、拖家带口“进关东”的。

眼看着旗人东迁的事情还没着落呢,这“放关令”也成话题了。

一片沉默过后,老十二胤祹也跟着道:

“汗阿玛,儿臣觉得一小撮羊是放,一大群羊也是放,人多各行各业才会蓬勃发展起来的,东北缺人。”

除了作为背景板、端茶送水的梁公公外,胤祥也作为最后出声的皇子,开口道:

“汗阿玛,儿臣觉得太子二哥的话也是有道理的,想要发展某个地区没有人口做支撑怎么行呢?倘若放开东北的移民政策,让那些想要去关外闯一闯的百姓们在龙兴之地上尽情施展才华,想来结果会比单纯迁移旗人有效的。”

爱经商的老九也轻咳两声,接上他八哥的话,表露了立场:

“汗阿玛,儿臣和太子二哥、八哥站在一块,儿臣觉得这东迁就像做生意似的,上面虽有迁移的政令,但您若真想要龙兴之地蓬勃发展,这也得讲究个你情我愿,比起强令让那些闲散旗人们东迁,儿臣觉得真的想要闯关东、谋出路的民人们发展势头更猛!”

去年为了出海把整套的少儿百科全书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的胤俄也睁大自己的睡凤眼,用手挠着脑袋上的凉帽,笑呵呵道:

“是啊,汗阿玛,九哥这话倒是让儿臣想起来了,那后世的少儿百科全书上有写,闯关东还是一次有名的人口大迁移呢,您看看您与老祖宗不让民人去关东,后来人家就背井离乡‘闯’关东来着,这说明管也管不住,不如索性放开别管了。”

胤礽抿了抿薄唇,一脸认真地对自己老父亲解释道:

“汗阿玛,东北地广人稀,儿臣觉得即使您给旗人了丰厚的待遇、再划给他们大量的耕田想要让闲散旗人们种田也是没那般容易的,到时候很有可能会是旗人雇佣民人耕种,可东北现如今的人口没后世那般多,为了生计保不准会有别省的民人偷偷摸摸跑去东北那边帮着旗人耕种,维持生计。”

“儿臣觉得既然您都准备将旗人东迁了,不如把东北移民政策放宽到全境,除了京城无房的旗人与闲散旗人外,放眼咱整个大清看,山东、河南等地无房无地的百姓们也不在少数啊!这些人大多都是老实巴交、吃苦耐劳的农户,可受制于户籍制度,在他们所在的省份即使无房无田,也没办法挪到别的地方谋出路,您不如给这些人也一个机会?”

“东北的条件虽然苦寒艰苦,可只要肯干,这片土地多年后未必不会如江南一样繁华。”

太子爷一口气把所思所想尽数说完,整个御书房像是按下暂停键般瞬间安静了。

“玛法~”

“哎!”

一辈子只生了一个女儿的米思翰对待孙女可是要比大孙子还稀罕的,他的四个儿子给他生了一堆孙子,孙女迄今为止却只有俩,十四岁的大孙女富察·岚倩是他二儿子马奇的嫡女,今年春日里已经被万岁爷赐婚给十二阿哥胤祹做嫡福晋了。

眼前长得唇红齿白、粉雕玉啄、笑起来眉眼弯弯像个糯米团子的小女娃是他长子马斯喀的嫡女富察·岚瑶,几个月大时就被老两口抱到正院抚养了。

看到小孙女天真无邪的笑容,米思翰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也忙笑着几步上前将大孙女从学步车里抱了出来。

“保成,你是怎么想的?”

听到老父亲开口喊自己了,目光一直在全境上扫视的太子爷也将注意力从舆图上收了回来,看向康熙蹙眉道:

“汗阿玛,儿臣觉得单单将闲散旗人往东北迁还不够,不如您直接放开东北的移民政策吧?”

“什么?”

众人冷不丁听到太子爷这跑偏了的提议,不禁全都惊得瞪大眼睛懵了。

“汗阿玛,儿臣左看右看也觉得弘历选的地方确实是最恰当的东迁安置区了,后世冰城乃为黑龙江的省会,此地作为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有咱先祖们的文化,这地方又处于东北平原适合屯耕,在地理位置上又比盛京更偏北,若在未来将冰城发展建设好了,咱们大清的东北门户就是牢牢守住了。”

诚郡王话音刚落,胤禔也跟着用手指着舆图边缘的港口,荔枝眼放亮光的大大咧咧道:

“汗阿玛,老三说的话儿臣赞成,不过儿臣也觉得单单建设黑龙江也不够呀,再往北去些的地方也很重要啊!您瞧瞧咱们老家这出海口多好啊,只要把老家的港口保护好,大清的水师、海贸也不用都搁在南边发展了,北边的经济必然也能借着海贸繁荣起来。”

听着两位哥哥的话,老四不禁有些心虚的抬手摸了摸鼻子,在别的时空中,“他”给沙俄割地了,在“他”的后代手中丢掉的领土更多,在领土方面他永远都有错。

他忍着脚趾扣鞋底的羞耻,顶着面无表情的俊脸,轻咳两声跟着道:

康熙站在用松木制作的大清全境舆图跟前, 见到了弘历搁在奉先殿的秋叶海棠地图, 再瞧着面前的舆图, 他心中就有些不太得劲儿了。

上蹿下跳、虎视眈眈发动东侵战争的噶尔丹虽然已经被他灭了,可漠西还未完全收拾掉呢。

倭国现在还不是倭州嘞,眼下的大清舆图没有乾隆朝的全境舆图完美。

作为一个八岁登基,十四岁就扳倒不可一世的鳌中堂,从权臣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雄主, 康熙可是太稀罕自己孙子的秋叶海棠了!

他摩挲着玉扳指仔细打量着东北老家的广袤领域,这片土地虽然气候冷, 但确确实实是片宝地,北接沙俄、东连朝鲜,矿产资源丰富,黑土地是难得的肥沃土壤,港口也颇为便利。

刚满一岁说话就比较清晰了的小女娃瞧见自己玛法与玛嬷说上话了,不像平日那般抱她去外面转悠了,立马急急忙忙的奶声催促了一句。

“小小年纪就能看出来老夫这个小孙女是个活泼好动、闲不住的啊。”

看着小丫头眼巴巴用手指着外面,望着自己的可爱模样,米思翰笑着感叹了一句,端起丫鬟给他倒的茶水“咕咚咕咚”几口仰起脖子饮完,就抱着孙女去花园中遛弯了。

……

与此同时,宫内的皇太孙也刚结束武学课,在乾清宫侧殿中沐浴完换上干净的衣服,迈着小短腿跑到御书房里,他的汗玛法、阿玛、大伯与众位叔叔们都在里面商议政务。

转眼间,原本满满当当的御书房就变得只剩康熙与梁九功主仆二人了。

夜深了,众皇子们皆进入甜美的梦乡了。

披散着黑亮头发,小太孙也呈一个“大”字形姿势躺在床上小肚子一起一伏的呼呼大睡。

在东宫西边的乾清宫里。

穿着丝绸寝衣的万岁爷则躺在龙床上辗转反侧,看着绣着龙纹的明黄色床帐子,满脸都写着:“淦!一群不孝子孙们把朕整!失!眠!了!然后拍拍屁股就全都走了!淦!”

“汗阿玛,儿臣也支持太子二哥,旗人、民人都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华夏人,只是民族文化有差异,心都属于华夏的,旗、民不应当像是楚河汉界似的,被分得明明白白的,后世满人被彻底汉化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听着自己长辈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话,心头也不禁变得火热的弘晞,高举自己的小手,小圆脸红扑扑的仰着脑袋,看着康熙奶声奶气激动道:

“汗玛法,孙儿也赞成阿玛的话!孙儿同样希望您能下令放开对龙兴之地的封锁,东迁的旗人有优惠政策,愿意背井离乡去关东的民人也合该有相应的优惠政策,都分地、分房、分耕牛,即便为了突显旗人身份的优势,不能完全做到一视同仁,但也不能让愿意去东北建设的民人一点儿好处都拿不到啊。”

“列祖列宗们想要让旗民分开,让旗人住在内城,民人住在外城,可惜现实表明这不靠谱的想法失败了,旗民已经混居在一起了,祖宗们怕是也想不到未来会有声势浩大的闯关东吧,人都有两条腿,怎么能管得住人家去哪儿呢?等孙儿以后长大接班做”皇帝了,就全都挥手放开!

知道自己此刻已经被热血情绪冲昏头脑的好大儿想说什么真心话的太子爷忙眼疾手快的用大手紧紧捂住了小家伙的嘴,强制令好大儿闭嘴。

康熙:“……”

“扑哧——”弘晞一个不妨被自己十叔挤眉弄眼的搞笑表情给逗乐了,瞧着自己皇帝爷那像是颜料盘的复杂脸色,又忙用小手捂住嘴,强憋着笑声,可那眼珠子骨碌碌转动着的灵动瑞凤眼中又是藏也藏不住的满满乐意。

他来自后世,虽不是东北人,但对东北三省的情况也大致有所了解。

颇具感染力的东北话几乎在全国各地都能听到,这总会给不熟悉东三省情况的人带来一种错觉,误认为东北人口数量极多,分布在天南海北,哪哪都有东北人,其实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东三省加起来的人口数量还没有河南一省的人口多呢,哈尔滨是东三省中唯一一个人口破千万的城市,其次就是沈阳与长春了。

东三省的地方大,但人口古往今来,无论放在哪个政权下看,都不算多,这有气候的原因,经济因素也占比很大。

老五、老七不禁眼皮子狂跳,心中齐齐呐喊道:

太子二哥自从知道自己被“两立两废”后,可真是越来越敢了啊!以往历朝历代,东北之地都不是汉人们的首选心仪住所,只因为苦寒,等到他们爱新觉罗一族入主中原后,因为东北乃是龙兴之地,为了保护龙脉,再加上隐隐暗藏着的自卑心思,若哪日像那蒙元似的被广大汉人们给赶出去了,忽必烈的后人们能重回碧绿大草原,他们努尔哈赤的后人也能重回他们东北那疙瘩,故而在许多可说不可说的原因加持下,到了如今,东北就被他们爱新觉罗皇室封锁当成皇室后花园了,平常是随便禁止关内的民人们进入龙兴之地的。

俗话说的好,旁人愿不愿意去东北是一回事儿,可强令不让人家去,这就显得有些不好了吧?

五贝勒、七贝勒一个抬头往雕花房梁上望、一个低头瞅脚下的羊毛地毯,用视线描摹着繁复的花纹。

老五、老七不发言,那就轮到老八了,胤禩吞了吞口水,思忖片刻就如沐春风地笑道:

这时他跟在学步车后面、出身蒙古的老妻博尔济吉特氏也笑道:

“老爷今个儿倒是回来的早啊,你小孙女可是刚睡醒就推着学步车在各个屋子里转悠着喊玛法玩儿的。”

听到老妻这话,米思翰笑得脸上的褶子更多了,将可爱的小孙女放在大腿上,准备喝盏茶抱孙女去外面转转,就看到老妻正珍惜的捧着一个小木匣子到处寻地方安置,瞧见小木匣子精致的外壳像是宫里来的东西,他不禁疑惑的询问道:

“老伴儿,你这匣子中盛的是何物?”

博尔济吉特氏听到这话,遂捧着匣子走到一大一小身旁,打开木匣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