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 > 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 第149节

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 第149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乾隆给胤禟竖了个大拇指,老九也无语的抽了抽嘴角,皇子爱赚银子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康熙的眼睫毛也不禁颤了颤,转动着自己手上的玉扳指看着乾隆道:

“弘历,所谓无奸不商,想要把商人的钱袋子打开任凭心意所取可没那般容易,但凡一个重视颜面的帝王都很难做出来这事儿,你究竟是怎么做的?”

“汗玛法,孙儿可没有强迫那些盐商们拿银子出来,可都是他们眼巴巴的凑上来哭着喊着要供给银子做军饷,支持朕打仗的。”

乾隆双手背后自得一笑。

深深从乾隆语气中听到羡慕、嫉妒、恨的康熙众人:“……”

颙琰也不禁脸色微红的抿着薄唇笑了笑,爱吃美食、爱享受是他汗阿玛刻在骨子里的天性。

“难不成你把那些盐商们给抄家了?”

深谙抄家之道的胤禛蹙着眉头看着自己四儿子。

乾隆忙摆手反驳道:

“弘历说重点。”

“嘿嘿,是,汗玛法。”

乾隆又冲着康熙喜庆的一笑,接着往下道:

“九叔的经历告诉朕,大商贾们的钱袋子十分饱满,尤其是做垄断生意的大商贾。”

胤禟:“……”

他同样很想知道眼前的乾隆究竟是怎么给自己筹备如此多军饷的?

谈到军饷,乾隆的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他用右手捋着自己的灰白胡子,喜悦道:

“大伯、十四叔有所不知啊,朕国库中的银子虽然不能凭空冒出来,但作为军饷的那一部分却能像是那长在地里的韭菜般一茬一茬让朕割取。”

听到乾隆这话,康熙等人不禁全都提起了注意力,聚精会神的准备听接下来的重点内容。

对金、银之物天然要比兄弟们敏感的胤禟也支棱起了耳朵,未曾想到乾隆说完把众人胃口全都吊起来的话就把目光给移到了自己身上。

乾隆点了点头:“是啊,这书的作者在十一年前就离世了,恰好是汗玛法初次在朝堂上显灵的那年。”

低着头翻阅线装书的康熙闻言,不禁在心中叹了口气,又连着往后翻了几页就瞧见上面竖着写的两列小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短短二十个字就能使人透过文字感受到隐藏在字里行间满满的心酸与泪意。

康熙不由“啪”的一下将书合上,抬起头看着乾隆淡声询问道:

康熙听完这话,就用手指翻开封面,蹙着眉头随口说了一句。

支棱着耳朵在认真听的胤祉闻言也从圈椅上起身,凑到康熙跟前,看着话本子说道:

“汗阿玛,如果儿臣没有记错的话,在后世时曾偶然听到有人说,这《红楼梦》是与明朝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并称四大古典名著的。”

三儿子这话倒是一下子使得康熙想起来了他在后世书店中确实曾瞥过一眼成套的四大名著,只不过当时他满心满眼都在寻找对建设大清有用的书籍,仅仅扫了一眼放话本子的书架就没有再看了。

如今知晓手中这本书竟然能归入“古典名著”的范围,康熙也来了兴趣,又往下翻了几页就赫然瞧见了记述在上面的作者——【清乾隆年间·曹雪芹】

唯有仍旧站在原地的颙琰望着他汗阿玛站在书架前挑选书的背影,想起来前几日除夕时,备受他汗阿玛宠信的和珅冒着鹅毛大雪进宫给自己汗阿玛呈递上来的一本奇书,颙琰心中也涌现一丝不妙的预感,等他眼尖的瞧见被自己汗阿玛拿在手中的线装蓝封书的熟悉封面, 不禁嘴角略微抽了抽,同情的往他年轻汗玛法的脸上瞧了一眼, 默默往后退了两步。

“嘿嘿,汗玛法,为了让您能更了解孙儿的‘武道’,孙儿有本书想要让您看一看,对了, 金团堂哥也一起来瞧瞧吧。”

乾隆笑容灿烂的将拿在手中的蓝封书籍双手捧到康熙跟前,如同献宝般。

储君父子俩与康熙的圈椅紧挨着。

弘晞听到这话也一脸好奇的往乾隆手中的书籍上瞄,瞧见那封面上竖着书写的三个大字,他瞬间惊得瞪大了眼睛。

“可是弘历,爷觉得名声再好那也是虚的啊,军饷需要的钱额往往数字都很大,如果有那大商贾就是不愿意用那真金白银换你的荣誉牌子,不想要那虚无缥缈的好名声,怎么办呢?”

听到五贝勒的话,乾隆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灿烂中甚至透露出一抹残忍的味道,他一脸深意地对着康熙众人说道:

“汗玛法,这发荣誉牌子的事情对于孙儿来说是‘文道’,五叔说的这事儿朕也不是没有碰到,总有那种看重银钱胜过一切的人,对于这种大商贾,朕没办法只能采取‘武道’了。”

“何为‘武道’?”

胤祥不解出声。

“商贾们重利,银子没了可以再赚,可是能拿到朕亲笔赏赐、镌刻着朕墨宝的荣誉牌子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故而这些大商贾们,不局限于盐商,听到风声后全都争着抢着给朕送银子,供朕南征北战,做出赫赫战绩。”

说完这话,乾隆笑得像朵菊花似的,弘晞也望向了自己正摩挲玉扳指考虑此事可行性的汗玛法。

比起出宫巡游时喜欢给旁人写匾额,那墨宝像是不要钱似的随便送的乾隆,他汗玛法对自己的墨宝显然更加的内敛,除了过年时给底下人写“福”字外,很少会在宫外面留下墨宝。

弘晞蹙着小眉头,想起来了历史上的一件乾隆皇帝的趣事,当初乾隆下江南路过河北河间的一个农户之家吃到美味的驴肉火烧后,就龙心大悦,即兴赋诗一首:“河间处处毛驴旺,巧妇擀面似纸张。做出火烧加驴肉,一阵风来一阵香。①”

不谈这大白话的诗词有没有文采,乾隆这典故倒是让驴肉火烧这道传统的华北小吃变得愈发有名气了。

颙琰听到这话,眼皮子又重重跳了跳,回味着自己汗玛法说的“还有的活呢”,他汗阿玛现在都已经六十多岁了,难不成老父亲还能活到八、九十岁?

不知道站在自己身后的十五儿子因为他汗阿玛一句话就已经开始对他余下性命产生联想的乾隆本已经认命长辈们不可能会称赞他了,就意外听到自己行事大大咧咧、说话直来直去的大伯胤禔突然开口道:

“汗阿玛,儿子觉得弘历这政绩还是做的很不错的!”

乾隆闻言眼睛唰的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胤禔用右手挠了挠自己的脑袋,看着乾隆一脸好奇地询问道:

“哦?这话是怎么说的?”

胤祉闻言也忍不住出声询问道。

乾隆看着诚郡王笑道:

“三叔,您与文人打交道的多,文人重视好名声,殊不知这些商贾们也对好名声有极其的渴望啊。”

“朕南巡时见到那些大盐商们就曾说过,愿意无偿拿出家产做军饷的盐商们,朕会让人给其立碑记述着某年某月谁谁谁掏出白银多少万两充作军饷,支援了哪场战役,将这些商贾们按照捐献出白银的多寡来排位次,排第一名的朕就给他家发个写着‘有福之家’的金牌子、第二名、第三名的分别发个银牌子与铜牌子表示朕对其的认可。”

“汗阿玛此言差矣,朕是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因为那一点银子就抄了人家大盐商的家呢?”

感觉自己被不孝子给内涵了的胤禛不禁抽了抽嘴角:“……龟儿子,那是一点银子嘛?那明明是亿点银子!”

“你把大盐商当成军饷的钱袋子一茬一茬收割了吧?”

胤禟摩挲了两下手指,满脸笃定的看着乾隆道。

“九叔不愧是康熙朝有名的能做大生意的皇子啊。”

“若说垄断生意,莫非弘历你指的是盐商?”

隐隐猜到乾隆干什么了的胤礽有些不太确定的对着乾隆询问道。

乾隆咧嘴一笑:

“太子二伯说的对!古往今来那盐贩子就没有贫穷的,尤其是两淮地区的大盐商简直富的流油,汗玛法您是不知道啊,朕南巡了才发现这些盐商们的小日子简直过得比朕还奢侈啊!”

“两淮的大盐商能一夜之间建造一座白塔,他们一碗海鲜粥里面就有一百种鱼的肉,朕都是到了那边才喝上这百鱼粥的。”

胤禟一愣,下一瞬就瞧见乾隆对他挤眉弄眼地乐呵呵道:

“若说朕这‘割韭菜收银子’的灵感最早还来源于九叔。”

“九叔爱赚银子、也会赚银子,当初凭一己之力供给了整个八爷党的花销,带着十叔上蹿下跳的属实是靠着钱袋子给朕的汗阿玛添了不少堵啊。”

冷不丁被无形中抽了一巴掌的胤禩、胤禟、胤俄:“……”

康熙也轻咳一声看着乾隆严肃道:

“弘历,这书是讲什么的?”

“曹家是江宁之造,曹寅的孙子不住在织造府,为何会住在京城西郊,还在那边病逝了?”

曹姓对康熙的熟悉、敏感程度不亚于佟姓。

时刻关注着康熙脸上表情的乾隆,瞧见自己汗玛法看到作者名字时不由微微瞪大的眼睛,立刻乐呵呵地说道:

“汗玛法,这曹雪芹就是曹寅的孙子,《红楼梦》正是他在京城西郊所写的遗作。”

“曹寅的孙子写的遗作?”

听到这话,康熙还未开口,凑在康熙跟前往书上看的胤祉就一脸诧异的抬头望着乾隆。

康熙也顺手从乾隆手中接过书籍,不解地念出封面上书写的三个大字:

“《红楼梦》?”

“对, 汗玛法, 此书名为《红楼梦》,原名叫作《石头记》, 这可是眼下京城中最流行的话本子啊,一经写完就引得众多文人争相传看, 这是孙儿底下的一个臣子特意在除夕夜送给朕,让孙儿看着解闷儿的。”

乾隆冲着康熙挤眉弄眼道。

“这书名朕莫名觉得有几分熟悉。”

“十三叔,朕最爱总结前人的得与失了,朕从汗阿玛身上也学到了一件事情。”

看到不孝子再次将目光望向了他,胤禛的眼皮子重重一跳,心中瞬间涌起了些不妙的预感。

第105章 红楼问世

他的身子都禁不住往前倾, 想要认真听一听弘历究竟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能敛财的“武道”,然而老四只瞧见乾隆冲他们咧嘴一笑,随后转过身子、双手背后朝着靠在墙边的红木书架大步走去。

这出乎意料的举动使得胤禛一愣, 康熙等人也是满脑袋问号, 不由面面相觑, 没能瞧明白弘历这丢下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就抬脚离开究竟是何操作?

想起这事儿,弘晞不禁用小手摸了摸自己干瘪的小肚子有些饿了,想要用早膳了。

经历了在后世靠着卖“福”字来赚钞票的事情,康熙在心中激烈挣扎一番后,觉得等他回到大清后,乾隆这“赚”军饷的法子,他其实也不是不能拿来用一用?是人都有攀比之心,弘历这按照捐献银子多寡的方式来立碑排序,那排序靠后的商贾能不眼馋排序靠前的人?再赤裸裸的把捐献的银子数量写上去,这就显得更刺激了。

后世才会有道德绑架,他们清朝这个时候可没有这个词啊,更何况拿出银钱做军饷来支持君王开疆扩土可是青史留名的好事,这哪能是那区区白银可以衡量的?

短短几息之间就在心中成功说服自己,打定主意等回去后要在乾隆这法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康熙用右手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细长的丹凤眼中有了笑意。

这时,他就又听到自己敦厚的五儿子胤祺疑惑开口询问道:

“弘历,你能用三万水师将倭人的小岛国给攻破了这点做的非常令爷愉悦,可大伯有一事不明,你大大小小打了这么多仗?你的银子是从哪儿来的?国库存银即便再丰盛,也不能凭空冒出来啊。”

与自己大哥一样同样醉心武学课的老十四也迫不及待地开口道:

“对啊!对啊!别说大哥了,这点我也想不明白,你刚与沙俄打完仗仅仅过了一年半你就又跑去打倭国了,这都算是远征啊,你哪来那么多富裕的银子?”

听到胤禔与胤祯的话,康熙等人也都将目光给移到了乾隆身上。

弘晞知道历史上的乾隆很能敛财,毕竟打仗极其消耗银子,这方世界的乾隆明显更富有了,别说十全武功了,保不准等他驾崩那日,十五全武功都能被他给打出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