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北宋大郎 > 第二百三十二章 沈家后人

第二百三十二章 沈家后人(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沈公子不知有何要事,如此焦急?”

武大郎不禁有些奇怪,刚才万事不上心的沈公子变得如此模样,好似掉了宝贝一般,变得有些疯癫。

“书,书”

武大郎这才想起来,刚才只顾着沈公子,忘了将地上的书籍和奇怪的物件打包带走,这才引起沈公子的异样,看来里面应该有不少宝贝。

上前让马车的车夫赶车到这边,将地上的东西全部装在车厢里,这样才使得疯癫的沈公子慢慢平复了下来,才随着武大郎前去。

沈公子毫不客气回道,没有丝毫的犹豫。

武大郎喜出望外,本还以为萍水相逢对方根本不会搭理自己,没想到这么简单。

不过武大郎高兴了没一会,便发现沈公子坐在地上一动不动,根本没有丝毫起身的意思,不由疑惑的问道:“沈公子,方才答应武某前去用膳,为何还不起来,难道沈公子已经用过晚膳?”

“没,肚子饿,一整日都未曾沾过米水。”

“那是为何,可是腿脚不好。卞祥,扶沈公子起来,我等一起前去用膳。”

武大郎差点没被憋死,这年代怎么还有这般说话的,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看来楼外楼吃饭的王公子说的没错,真的是木头,以后日子都不知道该怎么过了:“不知地上的物件为何,可否让我等见识一二?”

“哦,你自己看吧。”

沈家公子手一指,示意武大郎两人随意,自己则用手臂拄着脑袋看着天空,不知道在想什么。

“沈公子,不知这是何物,有何用处?”

武大郎和卞祥在一堆破烂中翻来找去,看到的都是些不怎么实用的东西,例如木制的水车架子、风车、漏壶、圭表,铜制的雕像,陶瓷做的器具固定在弦上的纸人。有些东西武大郎看着一块造型奇特的石头却不知道是何物,特意向沈家公子请教道。

除了楼外楼直接叫了辆马车,在两浙路首府交通就是方便,在马车里坐了没多久赶车的车夫便说皮市巷到了。

找人还真的简单,皮市巷就是简简单单一条直通的巷子,里面都是做皮草生意的,讨价还价、推推拉拉的,好不热闹。唯独一个木头的毛头小子神经质的呆坐在地上,面前还放着一大堆书籍和乱七八糟不知道什么东西的物件。

“请问阁下是否乃沈家公子?”

武大郎很有礼貌的上前问道,眼前的人虽然看起来呆呆傻傻的,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不会,但武大郎却不敢轻视。

“你是谁,我们可曾认识,找我干嘛?”

听着旁边桌子那位王公子说的话,武大郎顿时想了一个人。()

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最大的长处是好学,而且没有任何知识视野上的偏狭,他不像当时主流士大夫那样,轻视在社会底层工作的工匠、水手,所以,记录下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和水手们航海用的指南针,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两大发明是靠他的记录而扬名于世的”“。

他的名字叫做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所著的《梦溪笔谈》汇集了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梦溪笔谈》分为26卷,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17个门类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是人都会有缺陷,否则沈括早已被捧上神坛为世人敬仰。沈括作为科学家无疑是成功的,为世人所敬仰的,但为人是失败的,作为官吏更是失败的。

武大郎见沈家公子呆头呆脑,自己问什么他才答什么。还真怀疑沈公子饿的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忙向卞祥吩咐道。

“是,老爷。”

卞祥听到武大郎吩咐,两手一拎,立刻将沈公子如小鸡般拎了起来,然后向马车的方向走去。

“等等?”

沈公子被卞祥拎起来没有半丝反应,可转身朝马车走去之时立刻焦急的喊道。

“此乃太阴玄精,里面所含物质不同,各有不同的用处。”

沈家公子随意瞄了眼便开口说道。

“多谢沈公子解惑,此刻天色已黑,在下做东请沈公子楼外楼一聚吃些酒菜。”

武大郎志不在什么太阴玄精,只是为了搭话,随意聊了几句便邀请沈家公子吃饭。

“正好,我肚子饿了。”

呆坐在地上的沈公子奇怪地问道,自己号位未曾见过此人,即便见过自己也早就忘了。

“在下武大郎,清河县人,听闻沈公子乃梦溪丈人之后,精通各种奇淫技巧,端有不世之才,今日特来拜见。”

“哦,然后呢?”

沈家公子看了武大郎一眼,立刻回转头看着地上的东西,嘴里木头木脑的问道。

“额?”

他缺少杀伐决断的实际军政才能,所以在做边境军政‘一把手’时难免失败;在政治活动中,他的人格缺陷很明显,反复无常为官员所不齿;在文学领域,也许出于文人相轻,他参与到了迫害苏轼的‘乌台诗案’中,罗织罪名、攻击苏轼。

所以王公子说的没错,沈括同僚的后辈没有对沈括的后人暗下毒手已经很给沈括面子了,换成别的朝代早就将沈括一家抄家灭族,以报诬陷之仇,哪还会来救济。()

不过此时武大郎也没了吃饭的心思,暗中听着王公子的话语,直到百分百确定那人就是沈括的后代,忙顾不着吃饭便拉着卞祥前往皮市巷寻找沈家木头。

绍圣元年(1094年),65岁的沈括竟追随亡妻而去。临死前,沈括交代长子沈博毅及次子沈清直将他的遗体归葬在故乡浙江杭州钱塘的龙居里。

武大郎不知道龙居里到底是哪里,不过这和武大郎没啥关系,武大郎关心的只是整天东捣鼓西捣鼓的沈家木头,按王公子所说应该就在皮市巷边上,因为木头木脑的他根本不会乱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