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北宋大郎 > 第二百零四章 四镇

第二百零四章 四镇(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武大郎当然知晓他们的目的,便直言事前早已出发在大名府等候众位兄弟,一起去救得卢员外。至于武大郎为何会知晓的理由,当然是装神棍掐指一算。

鄄城地势西南东北低,土质分布为‘南沙、中壤、北粘’,中间贯穿着沮水,武大郎根据蒋敬还有周押司的建议,将四个镇安置好,各有各的用途。

北面的镇子叫做陶镇,因为那里的土壤具有粘性,不适宜种庄稼,但却是制作陶器瓷器的好材料,后世经常听闻山东的陶器瓷器瓦片。难民中有不少的能工巧匠,虽不能做出青花瓷这些精美的瓷器,但一般的还能应付过去;当然如果能一不小心造出水泥那就更好,这可是武大郎做梦都想要的东西,可惜脑袋里没这个资料。

鄄城中间的镇子为麦镇,因为土壤肥力好,武大郎便将它定位为粮仓,从鄄城百姓手里租来上百头黄牛将周边荒芜的土地一一开垦,租给逃难的百姓,连续耕种五年这块田便归难民所有,直接将难民绑在了鄄城。

最南面的镇子名为盐镇,因为土壤呈沙化,根本不适合居住,但李小二却拍板说一定要在那建镇子,武大郎知道李小二不是信口开河之人,百般逼迫下总算说出实情。

原本空闲之时听闻唐末农民起义首领之一的王仙之乃濮州鄄城人,乾符元年(874年)王仙之聚众数千人,在河南长垣率众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数万人。乾符五年(878年)二月,王仙之战死,余部北上投奔黄巢,继续进行反唐斗争。

孟康的归来带来的便是一车接着一车的粮食,使得城门附近变得拥堵无比。()对于鄄城的百姓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可对于城里投机倒把的粮食商人可谓是灭顶之灾。

枪打出头鸟,卞祥抢劫的粮食铺并不多,只是为了杀鸡儆猴而已。做生意的哪个不是精明之辈,既然不让卖就看谁熬得过谁,到时候管你县太爷还是难民,还不照样乖乖地求我卖给你粮食,那时候可不止一番两番的,最起码要翻上十番才能解心中之气。

尤其看到武大郎每餐都让难民吃实打实的米饭而不是稀粥,让城内的不法商人更是高兴,即便你有粮草无数,但也架不住人多这般吃法,何况鄄城前年才遭过灾,想要有余粮真的很难。

整整两个月了,鄄城粮仓空了一座又一座,虽然还有不少,但不法商人们绝对相信那些都是空仓,纯粹掩人耳目稳定民心用的,周围重兵驻守,从未见有粮食运进或者运出过。

眼看鄄城就要断粮,可这节骨眼上偏偏杀出个程咬金,不知从哪运来堆积如山的粮食。有些人怀疑这是衙门为了自己等人妥协所使的障眼法,当即命家中奴仆捣乱趁机掀翻一辆运粮车,划破袋子,想要亲眼瞧瞧袋子里倒是所装何物。

在王仙之死前曾将抢掠到的金银珠宝奇珍字画运回老家埋藏,以备不时之需。时迁根据这个线索,翻阅了鄄城衙门里面所有的史料,最终将目光投向鄄城南面,可时迁实在没那个运气,带着李小二找了十来趟都没找到宝藏的地点,却在挖掘之中无意之下找到了一处大型优质的盐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土壤层沙化的原因。

没有人鄙视李小二,虽然偷鸡摸狗、掘人祖坟这些事是挺让人看不起的,但盐矿的消息直接惊呆了众人。要知道盐铁可是国家管制的,要贩盐需要盐引,不少家伙即便掉了脑袋也要走私贩盐,可想而知其利润之大。

靠近沮水的地方武大郎也建造了一个镇子,或者说有小半个镇子便在沮水里,这是专门方便孟康造船所建。出海一趟不仅带回来慢慢八船粮食还净赚上万两白银,这样的行当不投资怎么可以,虽说大海无情但百分之几百的利润能让人忘却一切危险。

就这样鄄城城外的流民直接被分流到四个镇子里面,将所有隐患消失于无形,反倒为鄄城凭空增添了近十万百姓。对于别的县城来说也许是负担,但对于武大郎来说都是劳动力,未来的财富和立身之本所在。

本来一切事情都妥妥当当的鄄城让武大郎总算能放下心来,不过才没安稳几天便迎来了梁山上面的兄弟,要向武大郎借鼓上骚时迁一用。

当一袋袋白花花的大米撒落在地上,在场不少百姓惊呆了,不法商人们也惊呆了,唯有押运粮草的民兵们个个火冒三丈,尤其是负责押运粮草的民兵对正卞祥,好不容易才能在县太爷眼下一展身手却偏偏被这些家伙搅和,当下手里不留情,将捣乱的几个家奴一个个如小鸡般拎起往后面扔去,利落的身手顿时镇住了全场,接着命手下将地上的粮食捡起装车。()

这只是蒋敬闲着无聊布的一个局而已,目的就是为了压榨胆敢投机倒把大发灾难财的不法商人而已,谁让他们这般没同情心,尤其私底下大肆购进官府平价出仓的粮食,置众多百姓的生死与不顾。

幸好大郎哥哥跟饿死鬼投胎一般一赚到钱就大肆购粮,才确保鄄城无忧还能兼济城外近十数万难民,否则还真被不法商人们得逞狠狠赚上一笔。不过就凭蒋敬陶宗旺的性格也绝对不可能,定会命人暗中下手宰光那群混蛋然后抢劫个一干二净,在黄门上可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将粮草运出鄄城前往别的城市,不出半个时辰便被难民哄抢一光;可在城内官府为保证粮米铺的安全已经禁商两个月了,此时城内囤积粮草的不法商人们才后悔连天,空有粮草却无处可销,跟想象中官府亲自上门求自己卖粮完全不是一回事。有些人也嘀咕这鄄城县令究竟发哪门子神经,也不知有何通天手段,即便濮州的存粮都未必有鄄城的多。

结果不必多说,城内的不法商人服软,让蒋敬狠狠宰上一笔,整的算下来救济难民的粮草城内的粮草商人竟占了三分之一,可想而知蒋敬的手段有多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