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执剑长安 > 第二百章 匿名之信

第二百章 匿名之信(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今天子有难,我等做臣子的自然要替圣上解围。”尹敬廷头也不回地将门打开,对着灰蒙之上星光殷殷的夜空说道:“明日卯时,老夫自去太极宫!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将那些乱臣贼子...也要将那些乱臣贼子骂个狗血淋头!常将军……告辞——”

说罢,不等常之山起身挽留,便迈着苍劲的步伐向着门外走去。只留下一脸复杂之色的常之山站在门口抬着一只手,眼睁睁地看着尹敬廷的背影消失于夜色之中。

......

深夜,常之山依旧无法入睡。

他负手立于床边,望着空中时隐时现的明月,方才尹敬廷苍老的身影不停浮现于他眼前。随后,唐帝与那位女子的身影又取代了尹敬廷,也出现在他眼前。

尹敬廷端着茶盏的手无力地瘫于双腿之上,落寞孤寂的表情令人无比动容。

“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办法了么?”

“唉——”常之山摇了摇头,他不忍再多看此时的尹敬廷一眼。

沉默,依然是沉默,绝望的沉默。

两位朝中大臣此时共处一室,各自望向一方,良久都不愿再开口。

屋内再一次陷入沉默,只不过此次,沉默之下带着些许绝望。

尹敬廷内心是无比焦急的,他身为托孤之臣、顾命之首,一直不曾忘记唐帝临走前对他的深切期望。而此次推行新律亦有他的点头,如今闹得天子置身危难,他自然心急如焚。况且若真是让那些乱党冲了进去,不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世贤名要付之一炬,恐怕整个新唐未来数十年都会进入权臣把持朝政的境地,二者无论前后都是他极不愿看到的,否则他也不会站在常府中前来求援。

在短暂的思想挣扎之后,尹敬廷似乎下了个很大的决心一般,他面对着依旧斜视窗台的常之山,略带乞求般地说道:“常将军在军中威望颇高,值此国难当前之际,常将军能否...能否登高一呼、力挽狂澜?老夫...老夫求您了!”

说罢,尹敬廷颤颤巍巍的身躯竟然就要直直地跪下去!

常之山见状大惊,好在他眼疾手快,一个健步冲上前去将尹敬廷的身子扶住。

“尹相但说无妨!何必如此折煞末将?”常之山连忙走上前去扶住尹敬廷。

“如今叛党作乱,敢问常将军可留有后手,以应对之?”

“这…...”看着尹敬廷殷殷如盼的目光,常之山竟感到有些惭愧,因为他生怕从自己口中说出的话会深深令这位老大人失望。

在再三思量之后,常之山选择沉默以对,而后闭着眼睛摇摇头算是作为回应。

尹敬廷失望的叹息声传入耳中,常之山此刻不忍睁眼直面。

尹敬廷疑惑地看着常之山递过来的那封信,复而抬头盯着常之山,见常之山对他点了点头后才接过这封信。他打开一看,脸上震惊之色尽显——

常之山递过来的这封信,竟然与自己今日收到的这封一模一样!不管是信纸材质还是信中内容、字迹。

“这...这...”尹敬廷左右手各拿着一封信,脑袋不禁泛起糊涂。

常之山看着尹敬廷一头雾水地模样,他轻叹一口气。

方才常之山反复纠结,正是为了这封信,如今朝廷内外王延庆及其党徒亲信横行,除去他与尹敬廷之外,恐怕也就只有公孙错能够面对王家不卑不亢。可如今长安城们被封死,纵然神策营拥有精兵一万,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他老了,他已经远离权力中心三年有余,他心底实在是不想再掺和这种一不小心就要将自己搭进去的事,他花了三年的时间让自己清心寡欲,如今孙子已经四岁了,正是最好玩、最有趣的年龄,安稳地度过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不好么?

“唉——”

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树欲静而风不止,此时‘狂风大作’,他...能苟全于此么?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先帝啊——老臣愧对您的厚望啊!

尹敬廷此时内心老泪纵横,心中竟生出一丝决绝之意。今日的局面虽不能说由他造成,但若无他的默许与暗中支持,又怎么会让这些作乱的贵族汇于长安?若真的发生了无可挽回的灾难,他自然难辞其咎。

想到这里,尹敬廷的面色却反倒愈发的坚定起来,方才失望落寞的表情被扫开。

“既然此事常将军自有定夺,那老夫便不再多言了”,尹敬廷将茶盏放于一旁,他起身走向门边,语气中不再有方才的哀求与绝望,取而代之的是决绝与无畏。

“尹相...您这是...”感受到老大人语气的变化,常之山反倒有些担忧起来。

“尹相您这是为何?这——这——这是要折末将的寿啊!”

尹敬廷年老,常之山依然壮年,在常之山的搀扶下,尹敬廷哪里还跪得下去。

常之山将尹敬廷扶之椅子上坐好,随后将旁边的茶盏递于尹敬廷面前,待他将茶盏接过之后,常之山才放心移开身子。

“尹相赤胆忠心,末将感同身受,可奈何如今末将手中已无任何...无任何兵将可调用,即便昔日同僚尚留有些许情义,可...可如今公孙将军重权在握,他们...”

‘叮当——’

“那...”可尹敬廷仍旧不愿放弃,试图提醒常之山还有其他方式可以争取,他继续说道:“那徐老将军...徐老将军那儿...”

想起自己这位亲家,常之山不禁自嘲一笑,说道:“徐有年的老母亲前几个月离世,此刻他尚在老家丁忧。”

尹敬廷一怔,随后他犹豫半分,但片刻之后他仍然选择将这个名字说出口:“公孙将军——公孙将军的神策营...”

常之山仍然摇摇头,说道:“城门被禁军十二卫牢牢掌控,他...进不来...”

“这...”

在此情况下,又有谁会站在王家的对面?而且能够如此肯定地将乱党的详细计划确切告知?

这两点让常之山赶到疑点重重。写信之人选择了他与尹敬廷,定然是知晓朝中群臣只见的大致关系,写信之人定然是希望他与尹敬廷能出手阻止叛党作乱的。可就算是此人表面目的明显,那他深层次的用意又何在?他是希望能护全圣上安危、还是希望王家计划失败、还是......还是想将王家最后的、也是最大的敌人诱出,以便趁此乱势给之重创?

尹敬廷看着常之山愈发紧皱的眉头,他坐在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说道:“常将军之忧,老夫亦有所虑,奈何时不我待,如今圣上危在旦夕,还望常将军以大局为重......”

常之山没有接过话茬,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大局为重’一话说得简单,可如今敌人之势何其嚣盛,长安城中局势迷雾重重,在朝这么多年,除了王延庆与公孙错之外想除去自己而后快之人又有多少?更何况此时自己手中的牌已几乎被收走,即便他有心,此时感受到的无力怕是更多。

“常将军,老夫问你一句话,烦请如实答复。”尹敬廷忽然站起身毕恭毕敬地一揖,可以看出此时他心中的诚恳之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