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三百七十九章 春秋决狱

第三百七十九章 春秋决狱(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于是,秦家一怒之下,将官司打到了开封府,要求开封府勒令张吉归还属于秦张氏的财产。

这案子,本来很好判的。

就算是个新手,只要看过户条都知道该怎么判决。

但问题是……

经筵官们看着被告的名字——张吉,故环卫中郎将张迁子。

范纯仁等人,接过卷宗,低头一看,就彼此对视了一眼。

这案子很简单。

就是一桩目前大宋典型的争产案。

原告秦张氏,本是故环卫中郎将张迁幼女,张迁在世时,与之选好了夫婿,乃是天武军第三指挥秦仁之子秦越。

奈何,还没有来得及交换婚书,张迁就病逝了。

所谓干照,是指相关官府承认的契书、文书以及其他纸质文字、证书。

蔡京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甚至连苦主,他都已经安排在了府衙的偏厅里。

就等着天子传讯了。

于是,躬身一拜:“启奏陛下,开封府已准备妥当,乞陛下过目。”

自然,吕大防对此很熟悉。

于是,躬身答道:“奏知陛下:户条之中,对于女子,有在室女、归宗女及出嫁女之分。”

“同时,亦有户绝、非户绝之分。”

户绝就是没有了男性继承人的情况,非户绝自然是有着男性继承人的情况。

“若是非户绝呢?”赵煦问道。

像是程颢的幼女,一直在闺中学习着儒家经典,传说造诣非常高。

而二程都很喜欢她,所以一直想给她选一个配得上她的东床快婿。

但选来选去,却始终找不到他们认为的配得上这个女儿的人。

最后竟是把人家姑娘耽误——二十二岁都未嫁人。

这在大宋,属于老姑娘了。

光是张家的祖宅,那栋仁庙赐给的宅邸,就盈槛八百。

是整个汴京城最奢遮的豪宅之一。

就连先帝赐给济阳郡王曹佾的宅邸,也才盈槛五百,还是在外城。

张家的那个宅子,却是在靠近皇城的兴国坊。

就在其他经筵官们,还在犹豫的时候。

但那是迟早的事情。

总之士大夫们虽然还在极力维持着传统的社会模型。

但,历史的车轮,却已经滚滚而来。

一旦达到那个临界点,自有新的大儒来为新的社会辩经。

就像当年庆历兴学后,一大批大儒起来,为新的儒家理论背书,并对着汉唐旧儒的经义注疏,踩上一万脚。

张迁?

不就是那位徐国公张耆的孙子吗?

这位,可是真庙潜邸大臣——和真庙是从小玩到大的的贴己人。

同时还是章献明肃最信任的勋臣。

到了仁庙时代,依旧深受恩宠的重臣。

等到秦张氏守孝结束,秦家上门提亲。

这个时候,秦张氏的哥哥,也就是被告张吉却反悔了,矢口否认,婚约的存在。

甚至因为贪图别人的聘礼,想将妹妹,嫁给汴京城某人为续弦。

秦张氏听说了这个事情后,就以死相逼,逼迫被告张吉同意了将她嫁给了秦越。

但,因为秦张氏忤逆了张吉的缘故,所以张吉将张迁在世时就给秦张氏准备好的嫁妆,全部霸占,拒不交割。

便有吏员,呈上相关文书、证明。

赵煦只是随便翻了翻,就已经知道这个案子,是个铁案。

证据确凿,不容辩驳!

于是,赵煦命冯景将这个案子的卷宗,送去给经筵官们看。

同时,相关的干照,也送去与在场大臣传阅。

“奏知陛下,依条贯和臣在地方的经验来说,非户绝则出嫁女不当分产。”

“但在室女,依律当分得相当于其兄弟聘礼一半以上之财产,若父母生前已定下婚约,约定嫁妆,则当尊父母之约……”

“归宗女,则依律享有其所带回来之嫁妆的全部所有权,此外,兄弟还当分与其一部分,为将来再嫁时的嫁妆财产。”

赵煦听完,就拿着手上的卷宗,继续看下去。

看完卷宗,赵煦就问着蔡京:“开封府,此案干照何在?”

最后,这个才女得病去世,死时年仅二十四岁。

程颐为自亲撰墓志铭,其铭文曰:颐恨其死,不恨其未嫁。

程颐之后,苏辙也起身说道:“陛下,臣以为,被告张吉,无视官府行文,拒不来开封府应讯,目无法度,断不可轻饶!”

这也正是,李士良在诸多张吉的案卷里,最后选了此案的原因。

因为,此案不仅仅证据确凿,也能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否定张吉的品德和为人。

程颐已经起身,拜道:“陛下,这张吉欺凌幼妹,忤逆父命,不当人子,臣以为,当重责之以儆效尤!”

赵煦微微颔首。

程颐会做这样的事情,一点也不奇怪。

二程虽然被后人认为是理学先驱,很多人下意识的会觉得,他们或许会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意识形态。

事实上恰恰相反,程家的女儿,普遍有着很高的知识储备。

赵煦拿着手中卷宗,微笑着问道:“那户条之中,对于女子,可有规定?”

吕大防曾主政成都,成都是一个发达的纺织城市。

成都绫锦院出产的绫锦,更是冠绝大宋的极品。

于是,成都府的织工们的财产分配就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每年为此打的官司,不知道有多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