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两百五十五章 灵驾发引

第两百五十五章 灵驾发引(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赵煦匍匐在地,按照着礼仪,在该拜的时候拜,在该跪的时候跪,不断重复着。

直到先帝灵驾的庞大队伍,消失在御道上。

此时太阳已经完全升起,初冬的阳光落在御道上。

赵煦在礼部官员的再三节哀的请求下,缓缓起身。

他回过头,看向从景灵宫中走出来的向太后。

灵驾仪仗使王存首先率领灵驾仪仗发引。

无数龙旗以及代表天子的黄罗伞及其他仪旗、鼓吹首先出发,浩浩荡荡的向前。

然后是礼仪使韩忠彦率领的文武百官,簇拥先帝轝车,缓缓从御道踏上前往河南府的道路。

在他们之前,作为桥道顿递使的权知开封府蔡京,已经领着开封府的铺兵们,早早的在前方开路、引导。

灵驾所过之处,道路、桥梁,都要确保万无一失,确保先帝灵驾准时在礼部选定的吉日吉时抵达帝陵行宫暂存。

在吕公著抑扬顿挫的宣读中,赵煦不时大哭,哭完就拜,匍匐叩首。

群臣也跟着匍匐再拜,哭嚎不已。

长长的哀册,读了足足小半个时辰。

无论对赵煦还是群臣的体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而赵煦坚持了下来。

“哀子嗣皇帝煦恭送皇考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升暇!”赵煦带着哭腔,再拜恭送。

巨大的轝车,早已经就位。

禁军们恭恭敬敬的抬着先帝梓宫,将之稳稳的放到了轝车上。

梓宫被抬上轝车,礼乐大奏。

赵煦带着群臣,趋步上前,再拜于轝车之前。

只能靠猜,干脆不写。

注2:正常灵驾发引,应该是从垂拱殿开始。

但我前面资料没查清楚,单纯的以为梓宫会移居景灵宫……

实际正常,梓宫和瓒宫都在皇仪殿,灵驾发引的时候,才会转移到垂拱殿。

这里是将错就错~

“从今之后,你我母子,便只能在这个世界上相依为命了……”向太后说着,就悲不自胜。

赵煦伸手拍了拍向太后的背,道:“母后莫哭……母后莫哭……”

对他们母子来说,先帝葬礼至此差不多完全结束了。

只剩下最后的虞主回京奉迎和奉安之礼。

但对大臣来说,却还有着灵驾抵达、梓宫暂居和掩皇堂、下葬以及最后的奉虞主回京。

全体妃嫔匍匐在地,哭成一片。

“拜……”全体匍匐再拜。

如是三次之后,礼官再呼:“太后跪送先帝!”

向太后走上前去,在梓宫前再拜。

所有人,集体匍匐,将整个庭院变成了白色的孝服海洋。

他哭着迎上去:“母后……”

“儿今日开始便没有父皇了……”

向太后听着,鼻子一酸,抱着他也是大哭一场。

她又何尝不是没了丈夫了?

甚至,连送丈夫最后一程,连去看着他的梓宫下葬都不能。

误了时辰,可是会掉脑袋的!

最后是卤薄使许将率领的灵驾卤薄,载着无数先帝御用之物并保护着前往帝陵送葬的妃嫔、宗室、外戚。

身为天子赵煦是不需要去的。

本来,向太后也应该依照故事前往河南。

但,群臣以‘天子幼冲,需娘娘扶持’为理由,请求向太后留在汴京。

这既是他意志力强大,也和他一直在锻炼自身身体有关。

当哀册读完,群臣再拜。

吕公著恭恭敬敬的对着轝车叩首,而此时也刚好到了辰时。

在辰时到来的那一刻,随着礼部尚书韩忠彦率领的群臣,簇拥着赵煦,对着先帝轝车再拜叩首,口呼:“哀子嗣皇帝臣煦恭送皇考英文烈武圣孝皇帝神灵!”

于是,先帝灵驾正式发引!

匍匐顿首,三拜而起。

然后,赵煦便对着吕公著拱手一拜:“请尚书左丞、门下侍郎臣公著代朕宣读先帝哀册……”

“诺!”吕公著再拜叩首,恭敬的接过了一张白麻纸,然后对着群臣开始宣读起来:“维元丰八年,岁次乙卯,三月甲午朔,五日戊戌,神宗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崩于福宁殿,旋殡于殿之西阶。”

“粤十月壬戌朔,六日丁卯,迁座于永裕陵,礼也……”

“孝子嗣皇帝臣煦奠送大庭,号诀中经……”

PS:这两天肚子又有些胀痛,明天估计得去检查一下。

不要觉得繁琐,这就是礼仪。

就连民间百姓,父母去世,尚且有百般讲究。

何况是堂堂天子,一国之主?

注:简化了无数倍……因为真正的北宋皇帝灵驾发引之礼,无比繁琐,其中好多东西都已经失传,根本说不清楚。

譬如升龙盾和砌祖奠,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东东。

而先帝梓宫则坚定的向前,跨过宫阙,越过门槛,到了景灵宫外。

赵煦身穿孝服,手持竹杖,率着文武百官,站列在两侧。

当先帝梓宫出现在宫外时。

赵煦就已经持着竹杖,上前跪在梓宫前。

在礼部官员的指挥下,他匍匐在地,再拜而跪,叩首哭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