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两百一十四章 该害怕的是他们!

第两百一十四章 该害怕的是他们!(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两宫互相看了看,都笑了起来。

赵煦却趁机问道:“太母、母后,经筵何时重开?”

太皇太后笑道:“官家莫要着急……经筵官都在给官家挑选经书呢!”

这是自然,虽然已经决定拿李觏来和王安石对冲。

但李觏的著作那么多,得好好挑选挑选。

同样的道理,可以复制到张载的气学身上。

因为,程颢在注解识仁的时候,大量引用和阐发了张载的一书。

并依照了理学的思想对张载思想进行了再解释。

而,张载去世后,大部分的气学门人,后来都相继从了二程。

吕大防、吕大临、吕大忠兄弟就是典型。

你必须掌握经义的解释权!

因为经义的解释权你不掌握,就会被别人掌握!

所以,程颢临终所献的这本书,对赵煦来说,其实是一座宝库!

他只需要理解、融会贯通了程颢的这些东西。

那二程的理学,就是他说了算!

但程颢却为之亲自注解,阐发微言大义数百条。

所以,才能编订成书!

而此书赵煦感觉,恐怕是因他才会出现的。

应该是程颢卧床的时候,不顾疾病,亲自口授程颐甚至很可能是他自己执笔亲写的。

这就给赵煦提出了挑战了!

然而,她们不知道,赵煦说的是实话。

等过几年,等他亲政,西夏也好,辽国也罢,都会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恐惧!

注:陆佃是新党里的旧党,旧党中的新党。所以历史上,他一个王安石学生,甚至上了元祐党人碑。

孙觉表面中立,实则倾向于苏轼、苏辙的蜀学思想。

范纯仁、范祖禹当然不解释,现在肯定是司马光马首是瞻。

没个十天半月,他们大抵吵不出最后的结果。

向太后看着赵煦沉思的样子,连忙岔开这个话题,道:“六哥,三日后,辽使入宫祭奠大行皇帝,并劝慰六哥……”

“然后西夏使者,也会入宫劝慰……”

“六哥可已做好了准备?”

赵煦自信的笑了一声:“母后且放心吧!”

吕公著自成一派,剩下的人,分作新旧两党。

新党的两根独苗,虽然一个是王安石女婿,一个是王安石最喜欢的学生。

但他们在儒学上的见解,却截然不同!

这两个人也就算了,他们话语权很低,两宫对他们也缺乏信任。

可剩下的旧党君子,却是直接分成了三派。

那么,她们坐在汴京城中,也能知千里之外的地理。

对于她们施政的好处,自不用说。

于是,两宫看了沙盘,便赏赐了宋用臣二十匹绢。

同时拨了五千贯给沙盘司当经费,命宋用臣加紧制造。

更应宋用臣之请,许他可以调用户部、兵部的佐吏、文牍。

选出那些比较普世的内容,然后拼凑在一起。

这样就既避免了欺君的罪名,也能减少激进的内容。

但也正是因此,经筵官们自己内斗了起来。

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孙觉、陆佃、蔡卞、吕希哲、程颐。

看看这个名单吧!

于是,赵煦感觉,要不了几年,理学也好气学也罢,都要被他控股了。

两宫听着,都很开心。

向太后更是心疼的说道:“六哥,读书归读书,不可太过,以免伤及御体!”

赵煦谢道:“母后叮嘱,儿记住了。”

“其实儿也并没有很刻苦,只是闲暇时就读一读,读不懂了就去花园散步,想一想……想不通的就暂且搁置,待经筵上与程说书请教。”

不然,程颢的徒子徒孙们,还敢和赵煦辩论不成?

谁质疑,赵煦就可以甩出程颢临终亲笔所写的东西。

来来来……

是你懂理学?还是朕懂理学?

呵呵,小垃圾,连明道先生的大义都未参透,就敢在朕面前狂言!

因为那在他的知识盲区之外!

一位鸿儒,在他生命最后时刻,将毕生智慧和对儒家思想的思考,以及对君主治国的理念、道德,贯通在一本薄薄的书内。

实在是读的艰难!

不过,他依然兴致勃勃的认真读着思考着。

这是帝王的必修课!

“无论辽使还是夏使,都是人,是人有什么好怕的?”

“何况儿乃天子,该担心害怕的是他们!”

两宫听着赵煦自信的话,都笑了起来。

感觉这个孩子,虽然平素看着稳重、聪俊,但终究还是孩子,自然会有些天真的想法。

但她们也不点破,只是和赵煦道:“六哥有准备就好,母后和伱太母也就安心了!”

孙觉是蜀党,吕大防、程颐是洛党,范纯仁则是朔党。

加上一个表面上保持中立,实则暗戳戳的想把一些符合新学思想的东西塞进去的吕希哲。

经筵官们的内斗,可谓精彩纷呈。

赵煦听石得一说,这两日在集英殿,甚至已经爆发了激烈的争执。

也就是吕公著还镇得住场面,不然搞不好,全武行都可能上演。

打发走宋用臣,两宫就在福宁殿里,陪着赵煦说起话来。

“六哥这两日^_^?”太皇太后首先问道。

赵煦颔首答道:“回禀太母,孙儿这两人一直在读明道先生的一书……”

程颢的识仁书,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短文。

全文不过寥寥数百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