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第114节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 第114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李春花也点头答应了。

钱淑兰队孙大琴道,“咱家分活的事就交给你了,就按照今天的来。如果正康正国他们放假,也要让他们下地,不许徇私。”

孙大琴也点头应了。

家里的孩子们都对两人的离开很不舍,尤其是正军拉着王守仁的手哭天抹泪的。

孙大琴看着自家男人背着行礼头也不回地走了,心里也是十分不舍。

王守泉便让他们把现有的三十几个东西记在脑子里,等到了广州再把东西重新做出来。

当然一个人记一个可能会有误,所以一个东西起码要有三个人来记。这样出错的概率比较小。其实钱淑兰表示她都记得的。不过大家这样做也没错,要是让她一一指导会浪费不少时间,现在他们自己记住了,到时候就能快速编出来,还省了她不少事呢。

晚上,钱淑兰把王守义叫到自己房间跟他交代养鸡场的事,一再叮嘱他要公平公正,别寻私。末了怕他会犯浑还警告他,“如果有人偷偷告诉我你选人有问题,那我回来可轻饶不了你!到时候你在儿女面前可就丢够了脸。你一定要记住我的话。”

王守义全都记下来,他不敢不答应,他娘在这个家里到处有眼线。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出发了。

大家伙也都没有意见。

只是有人提出来了,“三婶子,你的养鸡场怎么办?再有几天可就要公布第一轮的孵小鸡结果了。”

钱淑兰朝大家道,“我会交由王守义同志暂时帮我安排下面的工作。”

众人对此没什么意见。反正王守义也只是临时代替一下。

钱淑兰想了想道,“我还要提一个建议。咱们要坐火车去广州,带这么多筐子,占太多地方了,而且挤来挤去的,还容易把东西给挤坏了。咱们不如就选几个手艺好的人跟过去。再把工具,藤条和竹子带上,到了之后再编出来。这样能节省空间,而且还不至于挤变形。”无论是后世还是这个年代,国人都是最多的,火车站那是人挤人,跟拉腊肠也差不了多少。

周社长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好运气!这次只要能卖出东西给公社创收,他一定能在省委书记面前露脸。到时候……

周社长宣布完这项指示之后就带着人走了。

而王家村再次召开会议。

这次有点难办了。去广州一次花费可不低呢。光火车就要坐三天两夜。

他们还要拿这么多产品,怎么拿?带多少个人?都要在会上讨论的。

“是啊,要不然咱们住桥洞底下吧,随便对付几宿也就过去了。”

“对,对,这个主意好,不花钱。咱老农民住哪不是住。”

王守泉拿眼瞅钱淑兰。钱淑兰听到大家的话,眼圈一红,只想哭。

前世她就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朴实的人,尤其是那些干部拿着公款大吃大喝。哪有这些人实在,宁愿亏着自己,也不乱花队里的钱。

钱淑兰眨了眨眼,声音微微有点哑,“我知道大家都是好样的。只是这事不能这么算。你们想想,住在桥洞底下,一天两天还行,这广交会可是25天呢。这么多天不洗脸,不刷牙,不梳头,这还能看吗?也影响我们生产队的形象不是!”

第一届广交会是在1957年4月办的,第二届广交会是在1957年10月办的,都是在流花路的中苏友好大厦。

自从规模扩大之后,从第三届开始,广交会的展示厅就搬到了侨光路,它就位于海珠广场的西面。展厅比原来的扩大了一倍。

一想到他们的产品要在这些地方展示,大家全都是一脸兴奋。

王守泉直接笑弯了腰,他回过头看着大家伙,豪情万丈地说,“队员们,咱们的产品要在这个地方展示了,咱们一定要好好努力。”

众人齐声回道,“好好努力!为国争光!”

她脾气这么好,大家也不好意思再咄咄逼人。

到最后,有的人居然好奇起来,广交会到底是啥玩意?

虽然广交会已经举办了一年,可因为参选条件苛刻,再加上这些都是由厂子领导负责,所以还真没几人能知道的。

就是王守泉和钱明华也是在钱淑兰说了之后才知道的。后来看到报纸才知道这广交会非常牛。

光去年广交会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们客商到会,展示商品1万多件。上成交额就有1754万美元。现在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2.4618:1。

她转身看到其他人也都落坐。这下子好了,八个人居然八个位置,虽然还是同一个车厢,可是四分五裂的,怎么互相东西呢。

钱淑兰还未说话,他旁边的妇女就嫌她的藤条挡视线,嚷嚷开了,“我说你这位女同志,你那藤条也太占地方,把我们这扇窗户挡了大半,我都没有光线了。”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满。

“就是啊,哪有人出门在外带藤条呢?”

钱淑兰四下瞅了瞅,朝刚才说话的那个妇女道,“对不住哈,大妹子,我们这东西是要带到广州那边参加广交会的。我看你坐在这儿确实也挡光,不如你跟我儿子换个地方吧?他就坐在窗口,你跟他换换地方,也能换换气。有点亮光。”

别说此时的钱淑兰还真是王丹娜想的那样。她终于有机会出来逛逛这个世界了。天天跟极品周旋,天天干重活,她也想好好休息几天。现在这机会不就来了嘛!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是六月的最后一天,我日万一个月,所以下个月我要不要再日万呢?好累好困好辛苦啊……

第102章

从临阳省到广州约1969公里,这年代火车的时速非常低,每小时只有四十公里,有时候还会晚点,所以他们光坐火车就要三天两夜。

这次他们的行礼都是由年纪大的人背着的。年轻人都要帮着背藤条和竹条。

周社长笑着道,“最好明天就去。对了,还要把你们的东西都带上。让那些老外看看咱们中国人的东西给他们开开眼。”

王守泉忙不迭地表示,“保证完成任务!”

周社长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侧身把身后的东西亮出来。

一直抬着桌子的人立刻把桌子放下。周社长把大红花拿开,把上面的红布一把扯开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这是我们公社奖励给你们队的奖品,怎么样?”

正国和小毛驴抱着钱淑兰的胳膊不想撒手。钱淑兰一个劲儿地叮嘱他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努力学习,争取考第一,等她回来一定会给他们带礼物。

两个孩子一迭声地保证。

其他人也是十分不得,感觉他娘离开了,家里就没有主心骨似的。

尤其是王丹枝和王丹娜竟然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王丹娜本来要去跟对象约会都推辞了。看着她娘的背影,她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总觉得她娘特别洒脱。似乎一点也不留恋他们,甚至有种得到解脱的感觉。

钱淑兰昨晚就收拾好了东西。带了自己的新衣服和之前买的胶鞋。

孙大琴也帮着王守仁收拾好了行李,还特地带上那套绿军装。

钱淑兰便交代一下家里的事情。三个媳妇都各有小心思,所以钱淑兰直接把她房间的钥匙交给周雪梅,“你分配粮和饭食,要让大家吃饱饭,伙食就按照今天的标准就行。”

周雪梅点头答应了。

然后拿出五十块钱给李春花,“这钱暂时放在你手里以备不时之需。你花得每一分钱都要记下来,我回来会查账的。”

大家都面面相觑,显然很是赞同。

最后这事被敲定下来,然后就是人选问题。

老王家,王守仁的手艺是最好的,自然也被选上去了。

钱维汉的手艺也很不错,还有四个年纪大手艺好的老大爷老大娘被选上。

这次去广州一共有8个人,其中包括王守泉的娘何翠兰,其他都是男人。

钱明华首先表态了,“咱们正在种红薯呢,我肯定是不能去的。守泉这次就由你带队吧。”

大家伙也纷纷说让王守泉去。毕竟他可是大队干部,嘴皮子又溜,去了很合适。

王守泉看了一眼钱淑兰,说实话他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的外国人,心里还是有点打鼓的。

钱淑兰注意到他的视线,想了想道,“这广交会关系到咱们生产大队未来的发展,我肯定要去的。”

王守泉头一个支持,“这次参选的东西全是三婶子做出来的,没有谁比你更了解。三婶子必须要去。”

见大家面色有点不好看,有的人心疼那钱,钱淑兰忙安抚大家,“我们也不用住这招待所。我们可以在附近找房子租。就租一个月。”

大家一听这话,顿时松了一口气。

喊完口号之后,钱淑兰朝王守泉建议,“咱们先找个地方住下吧。”

王守泉一想也是。只是等一行人到附近的招待所一问,一晚上居然要两块二。

众人全都倒吸一口凉气,这啥玩意这么贵!

在招待所的营业员火辣辣的注视下,众人还是退了出去。

八个人拐进一条小巷子里,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小泉,这也太贵了,咋这东西还没卖呢,先花这么多出去,回去怎么跟父老乡亲们交待呢?”

也就是说足有4317万人民币,绝对能赚到钱。

这些全是报纸上的报导,王守泉念给大家听的时候,大家全都炸开了锅,一个个全用充满钦佩的眼神看着他们。

等他们下了火车,那些人还一个劲儿地召手,“一定要多多赚外国人的钱,给我们中国争光!”

他们八个人全都自信满满地点头答应。

出了火车站,他们开始按照地址来了侨光路的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

钱淑兰说话的时候,用手指了下王守仁的位置。

那妇女也勾头去看,见他的确是坐在窗户旁边,也就答应了。

钱淑兰让王守仁把他那捆竹条搬过来。靠在她这这捆藤条上。

只要谁有意见的,钱淑兰就让大家给换位置。

如果有那尖酸刻薄的,钱淑兰就好脾气的解释,他们这是要去广州参加广交会。请多多包含之类的。

这些东西都是在家里处理过的。就比如这竹条要经过劈篾和刮篾的过程,务必使竹条表面光滑,基本无竹刺,厚薄比较均匀。藤条也是同样的道理。

王守泉,王守仁,钱淑兰和钱维汉四人每人都扛着一捆东西。

何翠兰在后面看着钱淑兰和钱维汉两人各自背着一捆藤条,脚步轻快,额头也没汗居然比她吭哧半天揉腰喊累的小儿子还轻松,嘴角直抽抽,心里也在暗暗想着,那啥玩意真的得那么有用吗?她要不要也给小泉买点吃吃。三十来岁的壮劳力居然连人家五十多岁的老头老太都比不上,咋这么磕碜呢。

到了火车上,大家看到他们居然带着这么一大捆的东西,都一脸惊讶。

八人买的是坐票,一开始是不在一起的,上了火车之后,钱淑兰首先找到自己的位置,把自己那捆藤条竖起来放在靠窗户的地方。

社员们都伸着脖子去看。

王守泉站在边上看着这两个搪瓷缸子,两个暖瓶,两个红双喜的搪瓷盆,喜得眉开眼笑的,“周社长真是体贴,我们生产队可就缺这些玩意呢。”

周社长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干!好好去为咱们王河公社争光。”

只要有外国人订他们的产品,他绝对会是刘关县的名人,到时候在领导们面前都有面子,这可是刘关县头一份呢。

县里好几家工厂的东西都没被广交会选上,可他们这新办的厂子居然就通过了,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