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话事人 > 第254章 扬州欢迎您

第254章 扬州欢迎您(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站在郑员外身后,林大官人对着座船看了又看,耳中又听到别人几句议论,心里便也恍然大悟。

毕竟现在江北地区是杨巡抚的辖境,让新上任的杨巡抚先单独接受完本地欢迎比较合适。

其他人也没明白,为何林解元几句话就把李天官说走了?

虽然杨巡抚走了,但今天的重量级嘉宾可不只杨巡抚,还有别人,也不能怠慢了。

冯时可:“???”

大亏已经吃了,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下去的。

七千引盐,按一小引二百斤计算,只正盐就是一百四十万斤,算上“余盐”就是几百万斤。

对杨巡抚而言,为契约作保倒是无所谓,反正出卖的利益是郑家的,他又没有实际损失。

这时候,下船去打听消息的仆役也回来了,将大致情况禀报给李世达,并说:“盐商领袖郑之彦正在船下,恭候老爷入住平山堂。”

李世达没去管郑之彦,却自言自语道:“林泰来?”

到此为止,契约正式成立,一式四份。

郑员外连忙追着叫道:“大中丞?大中丞?”

复古派骨干、老盟主的左膀右臂、松江府狗大户的二老爷冯时可此时也在老盟主的座船上。

而且他也不希望郑员外出尔反尔,最好就是老老实实的把利益让出去,最起码在他的任期上安稳点。

郑员外感到,自己的智商被深深的侮辱了!

普通地方官员用正方形大印,巡抚则用长方形关防。

岸边无数吃瓜群众议论纷纷,这位江北头号大员、凤阳巡抚兼总督河漕、未来的户部尚书,到了扬州下船后,还没入城,居然又像撞了邪一样,调头走人了!

不过这次吃瓜吃的不爽,因为有很多当事人的关键对话,远远围观的人吃瓜群众根本听不到。

说好的交接了巡抚关防后,就一路礼送自己出境,并一起在扬州城参加平山堂雅集呢?

杨巡抚可以掉头回淮安,但他李世达不行啊,他还要继续去南京城上任的。

后来听到了喧哗声,李世达还是没有下船,因为现在他已经不是巡抚了,不用去揽责。

随即这艘还没靠岸的南京少司寇座船,在河面上打了个转。

他想亲眼看看,这传说中的林泰来究竟是个何等样人物?到底是不是有三头六臂?

此时林大官人安抚好了漕军,又将剩下对接事务暂时交给了高长江,一时间就闲了下来。

吃瓜群众的目光随着郑员外移动,也注意到了这另一艘大座船。

突然一个极度醒目的高大身影冲到了岸边,扯着嗓子喊道:“去岁中秋一别,王公别来无恙否!”

第254章扬州欢迎您

高长江攥着一叠文书,对林泰来说:“坐馆!等契约签了后,就无法再反悔变更了,错失讨价还价索回白姬的最佳机会!”

林泰来大手一挥,非常坚决的说:“就这样拿去给郑员外看吧!不能因为白姬,就让漕军兄弟们的好处受损!”

于是高长江又拿着契约文书走到郑之彦面前,先简单说了几句:

“契约内容大致如同刚才我们坐馆所说,将七千盐引窝本租与坐馆,立约双方则是坐馆与你。

冯时可疑惑的问道:“有什么可重修的?”

杨巡抚还是一言不发,闷头上了大座船,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直接走入了船舱。

大部分吃瓜群众只能看到,苏州来的名人林解元出现后,杨巡抚转头就走了。

当即就有个读书人看出来了,开口道:“这船看官牌是南京吏部尚书,大概就是原任巡抚李公世达了,要从淮安府前往南京城上任。”

在场这些哗变人群,除了浑水摸鱼的林氏社团伙计,真正漕军约莫有八百来人。

当李天官出现在船头上后,郑员外上前几步,正要拜见的时候,突然就被人用力推到了边上去。

然后他就望见郑员外还在岸边迎接客人,于是就好奇的走了过来。

李天官:“.”

然后大轿重新启动,却调转了个方向,又回运河码头去。

难道今天除了杨巡抚,还有值得盐商领袖卑躬屈膝迎接的贵客?

大座船上倒是打出了官牌,吃瓜群众里永远不缺乏见多识广的人才,更别说是在扬州城这种每年无数官员过境的交通要冲。

不然的话,这帮苏州漕军如果没得到实际利益,动辄以此为借口“哗变”,他这个巡抚也难受。

卧槽!王老盟主的瞳孔瞬间剧烈收缩,随之而来虎躯巨震!此子为什么也在这里?

愣了下神后,老盟主二话不说,转身就回到了船舱。

林大官人举着契约,对着漕军们挥了挥手,又引发了一阵欢呼声。

卧槽!李世达大吃一惊,伱林泰来又是怎么知道,他和清流之间很有关系?

这本该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啊,还没到揭晓公开的时候!

“你从哪里道听途说的?”李世达忍不住问道,同时间接否认了林泰来的说法。

特别是李世达今年才五十三,这个年纪就已经是正二品尚书,肯定还会更有前途!

按照历史轨迹,李世达过几年就当上左都御史了,言官的扛把子。

李世达的政治谱系偏向于清流,与清流势力关系很密切。

才三十多岁就接管了家业的郑员外,今天终于在林大官人这里上了宝贵一课,学会了什么叫忍耐。

这是什么威力?一个上午时间,三个大佬都跑路了。

高长江解释说:“是这样,林坐馆在苏州时,就提前写好了契约,并且请正在苏州的赵抚台作保。”

也不下船过境扬州城了,离岸走人,继续前往南京!

代笔则是在下高长江,但还要有两个保人,分别是江北的杨抚台和江南的赵抚台。”

这时代的契约就是这样,除了立约双方外,往往还会有代笔、中人、见人、保人等角色,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就是这次高长江提出的两个保人有点特殊,不过这么大份额的契约,又涉及到官盐运转,用巡抚来当保人做官方背书也可以理解。

郑之彦肯定不敢替杨巡抚做主,需要向杨巡抚请示,但先问了句:“赵抚台远在苏州,如何作保?”

高长江将手里的几份契约展示给郑员外看,每一份契约上,都已经盖好了应天巡抚的关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