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女主她有靠山[快穿年代] > 女主她有靠山[快穿年代] 第13节

女主她有靠山[快穿年代] 第13节(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如果孟卫东是真小孩,肯定被忽悠跟着爷爷走了,可他不是。

孟卫东镇定地看着爷爷说:“只要我过得好,奶奶会开心的。我不想跟您去,但是您可以找人照顾我。”在星际时代自在惯了他不想过寄人篱下的生活,还是更想自己生活。

孟老看到孙子沉稳的眼神,意识到这孩子不一般,看他小眼神就比他老爹——自己的大儿子强。看来孙子不像之前在奶奶跟前表现的那样孩子气,有股子沉稳不服输的劲头。

孟老甚至觉得,如果这孩子引导好了,将来绝对能成大器。

孟老想到这里,没有拒绝孙子的提议,而是思考可能性,他沉思一会儿,提出几个要求:“我可以让你留下,找人照顾你的生活起居。但是你得达到我的几点要求,如果你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办到,我就给你自由;如果你做不到,我就带你去京市。”

孟奶奶只要不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轻易不会打电话骚扰前夫。只有遇到难事时,才会找前夫帮忙,比如之前她联系前夫找孙子孟卫东。

可是世事难料,正因为大儿子继承了家业,孟奶奶的儿子和媳妇在那场运动来临后,被弄到边疆农场开地种田,因为成分不好经常被□□写检查,还经常受欺负。夫妻俩情比金坚,一直在一起,两人忍了几年生下小孟卫东,实在是不堪受辱自杀了。留下的孩子托付给了来看望他们的孟奶奶。

当初儿子回孟家继承家业时,孟奶奶并没有跟着回去,她还是用的假名在小院里生活,周围邻居都不知道她的底细,所以她没有受牵连。

本来不太想活的孟奶奶只能坚持养大孙子。

当时孟爷爷自顾不暇,被下放到偏远农村多年,他性格坚韧,一直坚持到运动快结束终于得到平反。没想到回来后,等想起大儿子,儿子和儿媳都已经去世了。他能怎么办,只能继续照顾前妻和孙子,他还给前妻承诺,以后的家产由孟卫东继承。

说到底,孟奶奶是因为那个遭遇,自卑到骨子里。

她这样说孟爷爷还能怎样,好说歹说妻子不跟他走。他若带走儿子,估计妻子也活不下去了,只好同意把妻儿留在省城生活。

孟爷爷作为唯一的儿子,肯定知道家里的密室,妻子也告诉过他婆婆交代的几个藏钱的地方。他临走前安排好妻儿的生活,告诉妻子密室的钱财暂时别动,免得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引来觊觎钱财的小偷。以后他会每月寄钱回来。

因为妻子一再强调不愿意跟故友来往,所以他没托人照顾娘俩。

孟奶奶认为她以后只有儿子可以依靠,自然想为儿子多打算,所以她把婆婆交代的话跟丈夫讲了讲。孟爷爷当即承诺,不管以后他是否会再婚,是否有别的孩子,孟家的祖业只交给大儿子。

孟奶奶一直过不去心里那关,不想面对亲朋旧友,刻意使用假名隐瞒信息,因为她怕日军查到头上,日常出入又谨慎。因此即便娘俩就住在城郊的村子里,在那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孟爷爷的朋友都没找到这娘俩。

因为娘俩长年不见回来,部分亲友都以为两人已经在战乱中死去。如果侥幸没死的话,总该知道回家的。

可是谁也不曾预料到孟奶奶因为那番不堪的遭遇,自觉没脸回家面对故人,便带孩子隐藏起来生活。

孟奶奶没有去找丈夫,她又不敢出去工作,更何况她不敢随意露面,花的钱便是当初剩下的那些。她又不愿意亏待儿子,时间一长,钱便不够花了。她便偷偷回老宅,找到婆婆临死前交代她的密室和暗格等,去取一些钱财回来用。

就这样,娘俩一直坚持到日军败退,孟奶奶为了儿子上学,打算进城换地方住,才告别房东婆婆,买下一个小院另住。

原来临走前,婆婆给娘俩身上各处藏了钱财,就是想到即便丢了明处的钱财,还有暗处的救急。不然年轻不经事的孟奶奶没了钱财,再受不了苦,还不知道咋过。

不过之后孟奶奶并没有去孟家庄,而是又返回接近省城的地方,在城郊某村子找房子租下。

过了段时间,她把孩子托付给好心的房东照顾,自己去城里找婆婆。孟奶奶怕再次被日军盯上,一切都是悄悄的进行。她去打探消息才知道,婆婆被日军杀了,连家里的佣人都没放过。孟家的宅院已经成了附近的凶宅,一般人不敢涉足。

因为孟奶奶害怕日军会盯上她和儿子要药方,所以她得知婆婆死后,便悄无声息地回到租房住处,大哭一场隐名埋姓继续带儿子生活。

索性娘俩遇到的房东婆婆人不错,让娘俩自称是她的远方侄女投奔,当地没人敢欺负娘俩。有老太太护着,娘俩的日子过得还算平静。他们一住就是三年,直到日军被赶出华夏。

孟卫东丝毫不动摇,言简意赅地问:“什么要求?”

“第一,你在想上学期间得好好学习,成绩保持名列前茅。”孟老说完第一条的同时,看向孙子,似乎在询问他能不能办到。

“可以。”孟卫东一如既往话少。

孟老严肃地说:“第二,你将来考大学得报考军校,如果考不上大学,你得答应我去当兵。”

这是要限制他将来的职业规划?不过孟卫东无所谓,去这年代的军营见识一番也行。

可孟奶奶怕了,她怕家产太多会惹麻烦,让孟爷爷捐给政府一部分,隐藏的家产还是留给孙子卫东。之后,闹怕了的孟奶奶带孙子生活在小院,一辈子遭遇了几次不测的她生活更加谨慎低调。

如果不是小卫东失踪惊动了她前夫,帮忙的方局长根本不知道这位老太太还认识那位将军。因为孟卫东姓孟,不知情的方局长以为这祖孙俩是将军的近亲,才有事求到将军头上时,那位才会出面。后来他才知道,孟卫东是将军的亲孙子。

话说回来,孟奶奶在医院住了十来天,终于坚持不住去世了。去世时,除了孟卫东在身边,还有他的将军爷爷在。

等孟老办理完前妻的丧事,处理完这边的琐事,准备带孙子回京时,孙子却不愿意跟他回京。

孟老没有强制孙子跟他走,而是问:“为什么不去?你奶奶生前最不放心你,如果她知道你不听她安排,肯定不开心也不放心。”

他临走前特意叮嘱儿子,以后好好学习,将来才能继承家业。

孟爷爷作为革命工作者,相对而言思想超前开放,就算他没有传宗接代的思想,可他死去的爹娘有。他们肯定希望儿孙能继承家业,把孟家传承下去。他本就无疑继承家业,既然必须有人继承家业,自然是交给儿子最好。

只是,孟爷爷走时,抄走了连日军都觊觎的那几张祖传药方,打算上交国家。当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像孟爷爷这样投身革命、无私奉献的军人有不少。

孟爷爷回去后,过了两年,组织上一直关注他的个人生活,让他妻子过来照顾他。孟奶奶不肯去,还主动跟他离婚,孟爷爷便在离婚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另娶他人。

孟爷爷又娶妻生子,自然不会时时刻刻惦记老家的前妻和儿子,只是月月打几十块钱生活费回来给他们。偶尔他才会打电话关心一下大儿子的情况。

就这样,孟爷爷再次回来打探妻儿消息时,从熟人口中得知见过他们一次。不过因为孟奶奶没跟人家说话,人家不确定到底是不是他娘俩。据熟人说,看起来娘俩过得还算不错,男孩养得挺好,白白胖胖的。他是在某学校门口遇到他们的。

孟爷爷这才意识到,儿子长大了得上学,他找人查到那所学校,果然找到儿子。儿子并没有改名,他很容易查到。找到了儿子,跟着儿子自然找得到妻子。

孟奶奶见到丈夫找上门,迫不得已说出不想回家的理由。没错,她跟丈夫说了实情。

孟爷爷知道妻子的难处,知道当时她是迫不得已,并没有因此嫌弃她,反而说带她和儿子去军营,那边没人认识他们,可以重新开始。

可思想守旧的孟奶奶说什么过不去自己心里那道坎,就是不跟孟爷爷。她说自己不干净了,配不上孟爷爷;还说只想留在省城养大孩子;最后甚至提到,让孟爷爷再找一个配得上他的女人。

这三年期间,孟奶奶很少出门,偶尔她把孩子托给房东婆婆照看一日,去老宅打探消息,她主要是去打探丈夫的消息。

老宅没人住了,正宅子因为长时间没人住,里面开始挂蜘蛛网,已经有逐渐落败的迹象。

年轻版孟奶奶确实在邻居那里打探到过丈夫的消息,不过她就算知道丈夫留下的联系地址,并没有按照丈夫嘱咐的去那边找人。

当时孟爷爷路过家乡,顺路回家探过亲,只是他没想到几年不见,竟然父母双亡,妻儿具不见踪影。他也曾找朋友帮忙寻找过妻儿,可是那年月兵荒马乱人心惶惶,没有巨大的势力和人力根本不好找人。

反正当年孟爷爷探亲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得到找到妻儿想消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