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王伦之我的梁山 > 第201章 奴家不会乱说

第201章 奴家不会乱说(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然后这位叫做廖良的作者,突然1下子就在东京出了名,原因还是他在媚仙楼给名妓崔念4写的同名词作《卜算子》,据说1首词得了5百金,轰动汴梁。

但被传为佳话的还是当晚那首赠送的猜谜词《踏青游》,无数闺中女眷都加入进来,连爹爹都参与了,还给她指点迷津。

因为这首词,崔念4所在的媚仙楼,这几天的门槛据说都被慕名而来的客人踏破了,无数人都争相1睹词人笔下“廿4”的风姿。不要问她在深宫怎么知道,因为连1向自诩风流无双的爹爹都意动了。

原先他只会到樊楼和师师娘子见面的。

在她的潜意识里,这位作者有如此文采,定然是深耕细作的结果,那么即使年龄比不得大晟府的清真居士也差不多了罢?毕竟昔年大文豪苏东坡也是在4十岁后才开始他的巅峰之作的,不喝几十年墨水,断然写不出这么好的佳作佳句----爹爹说比周邦彦写得还好。

哥的诗词,自然都是极好的,当得起她们传诵!

不过被人当面吹捧,还是身份地位极高、长相最美的大宋公主,王伦再得意也得谦虚下,毕竟谦虚是1种美德,更是1种境界么。

“小娘子谬赞了!玩笑之作,岂能登大雅之堂?”

“不是玩笑!”

茂德帝姬总是十来岁的小姑娘,还保留着那份天真,对王伦的欲扬先抑的套路还不熟悉。或许,在她心中,好便是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她飞快地用余光扫了1下王伦,认真地说:“奴家觉得,大官人的词作比京中那些大词家都要好得多!”

茂德帝姬执着地点头。

随着蹄声得得,她想了半晌,方才迟疑着慢慢对王伦道:“小官人可是写了4首咏梅诗词的廖良廖大官人?”

哈,哥竟然这么出名了?深宫高墙内的帝姬都知道了,还成了大官人!

刚刚还是小官人呢。

“小可正是廖良。”

现在竟然嘴也亲了,手也拉着,这种突破是全方位的,对她的身心的冲击是巨大的。要是在封建礼教能吃人的南宋以及明代,发生这样的事,她要么自杀,要么就必须嫁与王伦。

曾经有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有位大家闺秀有次无意中看见远处有个男人在小解,她便觉得不胜其辱而悬梁自尽了。

被男人碰过手,那就要牵手1辈子的,何况亲过吻?那真的是只有自己的丈夫才能干的事。

凡此种种,都让茂德帝姬的思想发生了混乱。这时候她从小到大在宫中接受的良好训练起了作用,于是她的表现便是,顺从。

所以无论耶律大石的那把刀放不放在肩头,被王伦抓住手的茂德都是不会反抗的。

1条路叫特奏名。“国朝进士累举不第者,限年许赴特奏名,号为恩科。”大凡宋朝举人能多次参加省试,就有可能享受特奏名的优惠,作为入仕之途。但举人要享受特奏名待遇,需要熬上几十年。

宋太宗开宝3年第1次录取特奏名,条件是“进士、诸科十5举以上”,从开宝3年回溯十5举,那还是35年前的后唐清泰时期…

1种办法是广南摄官。宋代两广地区的多数地方,生产力有限、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恶劣,因此导致了1种情况:1方面本地人很难考上科举,另1方面外地官员普遍不愿意到两广来出任基层职务。宋廷为了应对这种状况,便在两广地区于当地“因特恩补授无品散官之人”或“落第士子”中考选“摄官”。

“摄官”在基层任职3至6年后,才有机会转正,成为正式官员。

没想到他还这么年轻。

不怪她阅历浅、年纪轻,而是这个男子太符合此时代人的审美观,简直是梦中情郎的化身!反正原本因为失吻而有些认命的她,从心底里漾生出许多莫名的情愫。

她的话很质朴,没有任何的形容词或修饰,但那种仰慕与知音的感觉,让王伦同样觉得舒爽。被这样1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当面赞扬,只要是个男人就会好感倍增的。

这回不觉得什么胸大无脑了,她简直是上天派来的精灵!上帝派来的使者!

“小娘子是这样认为的?呵呵,小可真是受宠若惊!”

这是第1次有人在茂德帝姬的面前讲这些国家大事,让她觉得很新奇。听着王伦悲天悯人般侃侃而谈,而耶律大石对他高度认同,她竟然在忽然之间对被掳为人质的担忧不见了,而是觉得这个男子不1般。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是不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她不知道,可能她的这种感觉只是因为先入为主,或者说是潜意识的英雄情结。

王伦以1介书生,却有胆从刀口下把她救出,又在危急关口毅然以身为质解了双杀之局也换回了兄弟平安,不可谓无胆、无义。

在众目睽睽之下竟然间接以己为质换取对方出城的机会,还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并获得了对手的认可,这很有男子气概和决断力。

周邦彦的词作在她心中本来觉得真无可挑剔的,但和他的那么1比,好像差了些意思。

后来想到了,是灵气、自然、柔情。

他创作诗词的时候,1定是万人焦点吧?好让人神往!

本来注定和自己没有交集的,没想到竟然在这里和他见了面,而且意外之下还和自己有了最亲昵的接触;

没想到他虽是1个文人,勇气和义气竟然都不输与古今传说中的英雄;

她想到自己刚读到那两首《雪梅》的时候,那时宫里正下着新年的第1场大雪。前人咏雪咏梅,都是以抒发胸臆居多,或是以物喻人,或是以景抒情,谁知道作者竟然把雪与梅比较、还弄出了不1般的意境!连文艺造诣不1般的爹爹读了都赞道:“有意思!”

那首《卜算子》,据说是作者为1位女子所做,清新而不落俗套。读到那句“她在丛中笑”时,她竟然幻想出那幅场景来,真美。

那时她隐约听说作者原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秀才,但其它的,没有印象。

直到梁府上大4宣扬,她才知道,他又用1首造诣极高、拍马屁不落俗套的诗让梁师成在人前扬眉吐气了1番。甚至连爹爹都知道了这事了,还笑说“梁大伴脚步都比平时轻快许多…”

这人真有才能,拍马都拍得那么香!

“竟然真是廖大官人?奴家失礼了!”茂德的眉角1扬,灵气便似要溢出来了,她是真的想下拜的。

瞧这话说的,车厢这么矮,还能让你起来见礼不成?就坐在1起手拉手身挨身面对面好好地交流不好么?

“帝姬也知道小可的名字?”

“官人大名,奴家便在深宫也听得。奴家还听说,凡有市井处,皆咏大官人之词。”

这个有些夸张了,貌似这个评价是给柳永的?但是被她这么用在自己身上,王伦竟然也觉得理所当然。

但是她对王伦竟然完全没有1点恶意,对王伦的话,她竟然下意识地点头:“奴家不懂这些军国大事,但小官人的意思奴家明白了,刚才的事,奴家不会乱说的。”

肯定不能乱说,至少还关系到她的名节呢。

王伦哂笑了1下。人说胸大无脑,这位虽然被厚重的衣服笼罩着判断不出大小,但既有如此身材,1定不会让人失望,却也有这样的判断力,让王伦对这句话产生了1丢丢的怀疑。

不过被她道破心思,还是挺那个啥的。

“小可也不是怕小娘子乱说,而是这件事很敏感极易惹出是非,小可不愿?这里面的浑水。”

耶律大石见他们谈兴正浓,也不分场合地送上1记不要钱的奉承:“依某之见,以廖兄之文采,当世几无匹敌者!”

连契丹人都知道了?王伦真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了。毕竟自己人再怎么夸奖都不好算数,来自对方阵营的评价在某些方面才能说明问题。

然而他没得意片刻,来自敌方的打击便来了,耶律大石叹道:“可惜廖兄1身才学,只能委身于1阉人门下,却不是珠玉蒙尘?”

估计他对王伦的情况略有了解过,对王伦混在梁师成门下的情况也是清楚的----自从那首吹捧梁师成的小诗1出,在东京不关注这个叫“廖良”的才子是不可能的。

按照大宋入仕的制度,即便王伦科举不第,凭他的本事,也有好几条路可以做官。不应该到现在还是秀才打扮,这是他的浅见识。

还有,听他们的谈话,如果自己的判断没有错误,王伦应该是她欣羡的1位才子、在京中刚刚名声鹊起的那位?光这1点就让她内心的天平有了点摇摆。

其实在更深层次上,最终还是王伦的吻让她失去了方寸。

北宋于男女关系,虽然此时风气甚好,远不是后来达到男女授受不亲的极端变态程度,但对于皇家女子而言,肯定不如民间那么开放。

百姓为了生计,做不到避忌;作为宗室之女,当然要守规矩,尤其对茂德这位徽宗皇帝最喜爱的女儿而言,等闲之人根本不可能有机会靠近1点点。

像今晚玩赏灯会,也都是乘车出行,重重环围,根本不可能有与陌生男子相见的可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