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犁汉 > 第三百五十二章:忠贞

第三百五十二章:忠贞(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虽然刘惠不理解,但能舍生就义者还是让刘惠大为动容,于是他再次劝道:

「沮公,你知道现在的情况的。现在外城已失,又非常谨慎的没有选择夜攻复杂的瓮城。你真的觉得赤头军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夺下城门吗?估计沮公你自己都不信。」

抿着嘴,看着羸弱的沮授,即便不忍,刘惠还是说出了残酷()的话:https://m.

「所以明天天一亮,就是这襄国城陷落之时。沮公你设计的瓮城虽然精巧,但到底是挡不住泰山军雷霆一击的。而一旦城破,你纵然不怕死,但也不顾念你的幼子吗?」

以幼童相威胁,让刘惠这个磊落豪杰内心不是滋味,但这是挽救沮授的唯一办法。

面对沮授的戳穿,刘惠毫无惧色。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机会,那就是说服沮授投降,虽然一着不慎,他就可能丢了性命。

但大丈夫富贵险中求!没这个意识,还投什么泰山军,去山里种地不好?

所以刘惠坦然自若,对沮授道:

「沮公,你自己也看清的。如说不负,你为那卢植守城月余,可以说不负。但卢植可分了一兵一卒于你?在你被围后可有掉援军给你?实际上,沮公你就是那弃子。」

沮授沉默了,就在刘惠以为自己说服有效的时候,沮授回道:

「也是,如果我是真定王之后,也多半投泰山贼了。毕竟被汉室迫害成那样,又见到那泰山贼像是个能成事的,为何不投?是我也投!」

听到这话的刘惠,本来还要辩解,突然就鬼使神差问了句:

「那沮国相为何不投?」

一出此言,刘惠就暗道不好。

果然那沮授也笑着看他,然后就是惨笑:

于是,不少人暗自舒了一口气。

沮授皱着眉,点了自己的扈将丁武带着赤头军出瓮城,去将外城和城内给夺回来。

听得这个命令,人群中包括李定、赵容等将皆暗自咋舌:

这国相对自己人是真的狠!

暴雨下与有优势兵力的贼军夜攻,也是敢想的。

「终于破了这襄国了!」

随后,他忍不住将目光看向了南方,那里是邯郸的方向,此时正遭受着巨鹿汉军的攻击,而他已经赶不回去了。

「你不是相信人如何待你,你如何待人吗?我今日留你一命,就换你活我子一命。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一番话说的刘惠惊愕半天,最后只能答应。

只因沮授真的说得好有道理。他不敢不答应!

……

果不其然,出城的赤头军遭到了泰山军的迎头痛击,这一支精锐的甲兵在泰山军的合围下,力战投降了。

沮授还要继续问,一个满身泥浆的军吏就已经奔来,他是驻守在瓮城的军吏,道:

「国相,外城失守!」

「什么?」

此时诸多幕僚和将领大惊失色,他们无法理解泰山贼是怎么在暴雨中攻上城头的。

但现在讨论这个于事无补,沮授接着对那送信军吏道:

但谁知,这番话落在沮授那,回给刘惠的却是一个狡桀一笑,然后沮授就道:

「所以我决定将鹄儿托付给你!城破后,我希望你带着我子去巨鹿,将他托付给我的从弟沮宗,让他将鹄儿抚养长大。」

刘惠被沮授这番话气笑了,他直接问了句:

「沮公,你这想得太好了吧。我为何要答应你此事?」

谁知沮授说出了一番刘惠无法拒绝的道理:

「你说的很对。但我沮授所忠,不是为了忠于某个人,而是不负心中的信义。如果只是某种对等的忠义互换,我沮授岂不是也是寻常的朽者?」

刘惠实在无法理解沮授说的东西,就连孔子都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也讲,「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别人如何待你,你如何待别人,这才是应该的。哪有像你沮授这样的,那不是愚忠吗?

实际上,如果张冲站在这里,他可能就理解了沮授了。

怪不得历史上袁绍以其为谋主,忠言不纳,又夺其军,最后其人还能为袁绍宁死不降。原来这人是个忠于某种理念,以理念为生的纯人。也许后世如岳飞的,也是这样的吧。

「我为何不投?我受卢帅简拔至此,自要忠于任事,要对他的信任有个交代?再说,泰山贼,道贼也,我名教之敌,我沮授如何会投这等人。」

刘惠认真听了,后反问了一句:

「沮公,你不负卢帅,那卢帅不负你了吗?你坐困愁城,可有一兵一卒来此?」

沮授打断了刘惠的话,正色道:

「好啊,你果然是从了泰山贼,之前还说有常山国的援兵,现在就说无一兵一卒。」

在场人都知道这个任务的难度。但丁武眉头没有皱一下,就领命下去了。

随后沮授就让厨寺那里准备一些吃食给幕僚和将吏们,然后就将刘惠单独喊入到室内。

刘惠从容的随着进去,但紧接着就听到一个石破天惊的声音。只见沮授问道:

「你作为刘氏子孙,为何从贼?」

刘惠内心一紧,正要辩,就听到沮授自顾自道: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App,】

沮授的扈将丁武也放下了兵刃,选择了投降。他自觉这一次夺门站已经报了沮授的恩了,之后他要为自己而回。

所以,以理念为生的人到底还是少数。

打扫完战场,泰山军将捷报飞传给城外的鸡头山大营。

关羽收到捷报,饶是以其铁一般的意志,也忍不住喟叹:

「现在贼军到了何处?」

但出人意料的是,那军吏告诉大伙,泰山军在拿下外城后并没有突入而是清空了城门的石堆,就守着城门和城墙。

就在沮授还在思索的时候,一边一直隐没的刘惠突然走出队列,对沮授道:

「国相,必然是常山国援军的消息已经被泰山贼探得,所以冒雨也要攻城。至于彼辈停下不攻,不难理解。自古夜战就最难,又是在这暴雨中,在城头上战还好说,一旦下了城头,攻入城内,人生地不熟,自取败亡。」

()有了刘惠的提示,不少将领也持此论,认为泰山军是在等天亮了再攻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