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 > 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 第44节

八零年代筒子楼日常 第44节(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没错, 钱晴这次看上的是这个即将倒闭的村办小厂子的积压原料,也就是布料。

比起衣服,布料的受众显然更加广泛, 因为现在人们都习惯性的自己做衣服,农村更是家家户户都是这样,这也是为什么缝纫机被称为三大件之一。实在是在生活中, 有了缝纫机就相当于很多衣服都能自己做。扯一尺布才多少钱?买一件衣服又多少钱?

所以别看缝纫机贵, 却是贵的很有价值。

钱晴不是没想过去弄点布料来卖, 但是在十三行卖的布料基本全是外来货, 都是贵价的。国营厂子更不可能批货给个人,布料不比别的,现在依旧紧俏,人家不愁销路。

自从打听到这个头花的村办工厂干不下去,钱晴就动了这个心思, 存货可以问问钱雨要不要,拿来当原料的布料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积存, 有的话钱晴打算全部吃下来。

几个人在市场上消磨了一天,晚上才依依不舍回到县城。

钱雨掰着指头算自己进多少东西回去,钱晴提醒她:“这不马上就年底了?你进点什么袜子头花肯定好卖。但先别急着下定,咱们明天跑几个小工厂转转。”

这次钱晴不要次品了,衣服要次品是因为她能改,小东西要次品,那勤等着卖不出去。

还有上次那个卖枕巾给她的,她准备去看看那个工厂还有没有卖不出去的货。

但幸运总不会一直降临,等钱晴赶到那家厂子的时候,对方已经手脚极快的关门大吉了。大门上贴着通知,简而言之就是厂子倒了。门卫还以为她是来要说法的工人,哐当就把窗户关上,一句话都不肯说。

吴镇能发展这么大,这里不会没人管的。果然没多久就有人过来疏散,吼着让那些乱摆乱放的摊主把摊子收回到线里面。

看人群差不多稳定下来,钱晴才带着俩人去逛市场。

跟羊城不一样,这里的主打很明确,就是小。

袜子,围巾,帽子,发卡,各种颜色的发圈,小挂饰……

全是些成本不大的东西,钱雨看的十分心动。

几个人找了旅馆住下,又去尝了本地的窑、鸡。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去吴镇。

天还未明,县城去往吴镇的三轮车一辆接着一辆,还有两辆拖拉机混在其中。

丁杰有些纳闷:“姐,你说他们这么一大早就去进货吗?”

“咋进货还要弄这么大车?”

钱晴也不知道,他们三个坐的是昨天提前定好的班车,这里的班车正常应该是早上□□点发车,早上这班摸黑的班车应该是司机们私下挣外快开的。

“没问题,您来看吧!”

他带着钱晴去库房,于是钱晴就看见了好多好多……布料。

钱晴压着心里的震惊:“这些有多少?”

厂长苦笑着说:“一共是一千匹,中间消耗了大概三百匹,还有七百匹。”

一匹布料是十丈,一丈又是十尺。供销社扯一尺布料最低也要五毛钱。

“他……他怎么敢!”

钱晴耸耸肩,有什么不敢呢。反正他也只是“失误”而已,采购了错误的原料,到最后厂子被拖垮又不是他的锅。

钱晴看着被气的差点撅过去的厂长,多的也不愿意说了。

一个采购敢这么干,少不了后面有人出谋划策。厂长年纪大了,想要力挽狂澜也得看看有没有那个运气。

“这样吧,您的这些存货我是收不了了,但我也给您个建议。”

钱晴有点无奈的咧了咧嘴角。

“……您平时不怎么听广播是吧?”

厂长老脸一红,按理说他做厂长,应该是要多听一些消息的,但他都这把年纪了,要不了多久就退休,所以平时顶多听听广播里的评弹小调。

钱晴看周围没什么人在,干脆就压低声音说自己的猜测。

“广播里说了,现在允许个体户承包厂子。现在据说有些厂子已经被私人承包了,或者还有一些本来是厂里的领导,看厂子维持不下去也做了私人承包的。”

当即火冒三丈,要去车间训话。

钱晴看他不似作伪,好心提醒他:“您厂里怎么会进这样一批布料呢?这种料子现在已经不时兴了,很多人做衣服都不用的。”

厂长有点颓丧的跟钱晴解释,他们拿布料是从国营大厂拿。因为是公家的厂子,所以是有配额的,不是说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要多少就要多少。

按照采购的说法是,他们厂子去买布料的时候只分到这样的配额,所以采购就自作主张买回来了。

钱晴越听越眉头紧皱。这个说法看上去是没有毛病,但细想毛病大了去了。

钱晴拿着发圈翻看,怪不得这厂子要倒。

发圈用的还是早些年的老粗布,里面加一条皮筋,接口的地方针脚不知道怎么匝的, 居然还不均匀!

老粗布的质感,偏偏颜色又多,摸起来就干涩。

发圈这种东西要卖出去,自然是卖给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人家都花好几毛一两块来买发圈了,自然是要挑一挑样式。做出这样的发圈,销路不好根本就是板上钉钉嘛。

钱晴翻看的时候表情越来越严肃,厂长丧气到不行。

钱晴早为钱雨考虑到了:“姐,你的货还是往南边那个镇上找找吧。要能进到枕巾手帕袜子毛巾这些你就进,进不到的话咱们再看看其他的。实在不行,到时候我的货分你点。”

钱晴也在十三行市场上打听过,南边有几个小镇这几年风头盛的很,说是做小商品的居多。很多进头花发卡的现在都不来羊城了,直接绕路去那边。

“咱们明天就去那儿看看!”

货到手了,羊城的市场也看了差不多,钱晴身上剩下的两千多不到三千块钱,她准备拿着这些钱再去南边小镇上搏一把。

走之前钱晴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让黄三平先带着这一批货回Y市。不然四个人带着货去镇上,怎么去都是个问题,大包小包的,怕是走路上都要小心被人劫。

这些东西拿回去才是根本不愁卖。

油田上现在买布还是要布票的,这也是为什么她上次卖枕巾会那么快速的原因。

钱晴钱雨和丁杰摸到这个村办小厂的时候, 太阳刚升起来没多久。只见厂子的大铁门已经打开, 来上班的工人却没有几个,看打扮应该都是附近镇上的居民。

钱晴进去找到厂长, 对方一听说他们是来看货的,就格外热情。

“你们来看点什么呢?我们厂里出的发圈可好看呢。颜色有好几样, 随便挑随便选。”

钱晴并没有气馁,拉着钱雨丁杰接着去找周边的厂子,村办工厂也是这时候的特色。有个十几个二十多个人就能算厂,加工出产的全是一些发卡头花之类的小东西。钱晴找了一圈,终于找到了一个濒临倒闭的村办小厂。

钱雨有点不解:“你干嘛就非得找这样的厂子呢?”

正常厂子出的货不也挺好?捡漏一次两次还可以,哪儿能一直有这样的好事。

钱晴指指前头那家做头花的工厂:“我想要的东西,不是他们出的货,而是他们的原料。”

第51章 一更

“这种卡子咱们那儿怎么也得两毛钱一个,这里才卖五分钱!”

“还有这种发圈,咱们那儿是八毛一个,这里才两毛!”

……

钱雨看的爱不释手,显然是准备把钱全砸在这个市场。钱晴手里剩下的两千多却不打算花在这上面。

上次回去开摊位,那一条街上卖头花的都超过三个了,她进这东西回去也没多少挣头。

等到了吴镇的市场,要让钱晴形容,那就是一团混乱。

省城和羊城的市场再乱,那也是规则范围内的乱,这里的乱是大嗓门的吼叫,歪七扭八的摊位,还有前脚踩后脚的人群。怪不得有那么大的车来呢,合着这边进货全是按麻袋计数的。

钱晴:……

别往里面挤了,这里面要没个一两个扒手,钱晴自己都不信。

边上有人挑着担子卖油饼和豆腐脑,钱晴拽着俩人坐下找个干净地方吃油饼喝豆腐脑。

算下来,一匹布料拿回去能卖到五十块钱。

“厂长,咱明人不说暗话,我手里资金也有限,您打算一匹卖多少钱?”

厂长这会儿正在气头上,又急又慌,满脑子都是采购曾经给他汇报时候的神态表现,还有厂子现在被人盯上了怎么办的无奈。一听钱晴说有建议,就赶紧接上话茬。

“您说!”

钱晴:“您把这批原料出给我啊,我给您折成钱。我肯定是出不来高价,但卖了这批原料,您不就有钱去周转了吗?赶紧进点好的布料赶工一下,让厂里现金流通起来。没准还能撑下去。”

这话倒是钱晴发自肺腑的,这些布料压在这里早晚要把这个小小的村办工厂给拖垮,还不如尽快收拢资金找别的法子。

厂长这会儿再看钱晴就如同是看恩人了。

“我就这么一猜哈,你们厂里的采购或许是也动了这个念头,所以才把你们厂子的资金套牢。然后用不合适的原料拖垮厂子的生产。”

“你出去跑银行的时间,厂里的生产任务也不合格,可见这位采购应该也是跟厂里一部分工人说好了,应该是做了许诺,诸如自己拿了厂子就给她们涨工资之类的。”

这个政策自然是好的,但是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就比如现在。

想要承包公家的厂子,只要先把这个本来还能维持运转的厂子搞垮。然后自己再接手,本来是给公家干的,现在成了给自己干。成本还不高,可谓是一本万利。

厂长瞪大了双眼,不敢置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采购去进货,布料配额变了也不跟厂长商量一下就自己下决定,还孤注一掷把厂子里的流动资金全搭上,一下子套牢所有的钱。厂长这头出去跑银行,回来就发现布料差了,连做工也跟着差。

钱晴有点谨慎的问他:“你们厂里的采购……来头不小吧?”

这么莽的性格也没见厂长说什么,可见要么是后台硬,要么是人够彪。

厂长也就是随口跟客商抱怨一嘴,听钱晴这么问,还有点吃惊。

“你怎么知道?”

但他也没办法啊!

厂里的采购不知道犯了什么病,弄回来一批老粗布当原料。厂里的流动资金压在这批原料里,他也只能拼命的消耗,希望能迅速把这批原料做完。东西卖出去换成钱回来。

钱晴考虑了一下,干脆直言不讳:“这种发圈我们拿回去也卖不了。”

她掰开发圈给厂长看:“您看下,这里头的走线,还有这个接口的地方。您别觉得我说话直,图质量的人不会买,因为一看就知道这个发圈质量不好。图样子的人也不会买,因为这个样式本来就不新奇,你们用的布料还是已经过时的布料。”

厂长最近心力交瘁,一直在外面催欠款跑银行,指望能贷下一笔钱来渡过难关,不是钱晴说他还没发现,原来里面的走线居然是这样的!

黄三平这几天的见闻无疑是增长了许多,钱晴还说在火车上找好了人,只用他上去盯着货就行。

这几天下来,钱晴也费尽心思发现了黄三平的优点。这个姐夫虽然人懦弱,但是只要是有人给他指明了方向,他就能按照这个路子认认真真往下走。半点不带打折扣的。

就比如让他去看货,他就真的能一眼不错的盯着。让他去押货,钱晴还是放心的。

匆匆给黄三平定了车票送走这一批货,三个人也踏上去南边吴镇的火车。

火车摇摇晃晃三四个小时把几人送到吴镇上面的县城,一下车,钱晴就感觉到热闹的氛围,跟这里的县城风光极不相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