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的姐夫是太子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509节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509节(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朱棣微笑地看着姚广孝:“朕不想听你那些客套话。”

姚广孝道:“陛下莫非是想看看太子是否有独断的本领?”

朱棣叹了口气道:“不是要试炼他,是在试炼其他人。”

姚广孝道:“陛下如此良苦用心,教人钦佩。”

朱棣摇摇头:“有什么可钦佩的呢?只是这接二连三的事,令朕意识到,我大明的许多盖子,是该揭开来看一看了,有些人总说难得糊涂,可朕不能做糊涂天子。”

亦失哈匆匆来见朱棣,道了一声喜,便道:“陛下,姚师傅和金部堂来了。”

朱棣落座,道:“宣进来。”

姚广孝和金忠二人入殿,行礼之后,纷纷道了恭喜。

朱棣微笑,道:“你们倒是来的巧,朕气的火冒三丈的时候,你们一个鬼影也不见,现如今,大喜的时候,二位卿家便钻了出来。”

姚广孝道:“阿弥陀佛……不,陛下,臣只算是因缘际会,这是善缘。”

朱棣道:“你也加一个詹事府的通事舍人,有什么闲暇,也要去詹事府议政,他是你的姐夫,朕知你们有深情厚谊,帮衬一些。”

张安世忙道:“陛下……”

他本想推脱,不过见朱棣板着脸,张安世只好道:“是,遵旨。”

朱棣叹了口气,道:“白莲教的余孽,该要肃清,那些骨干,都要拿下,不要漏网。”

张安世道:“臣尽力而为。”

朱棣沉吟了片刻,道:“除此之外……东宫……的事……太子自己处置,不用事事奏报,太子乃储君,应该培育自己的班底,任用自己信得过的大臣,也唯有如此,将来才可让江山后继有人。”

他顿了顿,又道:“朕念太子身子不好,行走不便,以后除主持朝议之外,其他时候,就不必事事来宫中了,有什么事,就在东宫处理,六部之中,所有票拟,要让翰林送一份至东宫批阅,若是这些奏疏与朕的朱批有冲突,则以朕为准,可若朕不能及时批阅,则照东宫的批阅来办。”

自朱高炽听了,拜在地上,竟是不知是喜还是忧,这等于是直接让东宫开府,有了真正宰相的权力。

宰相不是宰辅,宰相在古时候,是真正的位高权重,因为他直接开府,自行任命官员,左右天下的大政,甚至是可以和皇权来抗衡的。

这也是为何,太祖高皇帝废黜宰相的缘故。

这在其他的天子那儿,是比较少有的。

这一方面,是朱棣乃马上得来的天下,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威望,镇得住场面。

另一方面,却也是他对于繁琐的政务,实在没有一丁点的兴趣。

不过现在,却连朝议都让太子来主持,这显然有些过头了。

这不是摆明着告诉天下人,太子的大位已经定了,而且可能是这数百年来,权力最大的太子。

“白莲教这事……如此,其他的事,也都如此,朕不去问,满朝文武,就当些事好像没有发生过,朕的大臣们哪,看着一个个好像个个尽心竭力,你去打量他们,他们每日埋首案牍,忙的脚不沾地。可你去询问他们干了什么事,他们除了引经据典,说什么治大国如烹小鲜之外,便也说不出什么来了。”

缓了缓,朱棣接着道:“白莲教何止是图谋不轨,他们愚弄百姓,教百姓们献上无数的财物,甚至倾家荡产,以至家徒四壁,这是何其残忍的事,可这样残忍的事,竟无人去理会,没有人去管,所有人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朕不相信,庙堂中的诸公,都是聋子瞎子,他们都是我大明绝顶的聪明人,可他们都不说……”

朱棣说着,眼睛扫过了姚广孝和金忠。

姚广孝和金忠立即道:“臣等万死。”

朱棣笑吟吟的,算是对这话的应答。

顿了顿,他才道:“消息已经传出去了吧?”

姚广孝道:“是,臣听到了一些风声。”

“你怎么看?”

姚广孝是素来知道朱棣的,他知道朱棣要论的是什么,便道:“陛下信任太子,这没什么不好,太祖高皇帝的时候,懿文太子也很贤明,今太子与懿文太子都是仁善之人,在东宫开府,应该不成问题。”

朱棣心情不错,老年得女,不失为一桩喜事,不过他更希望多个儿子,这样的话,就又多了一个工具人,将来好丢到海外去,教自己开枝散叶。

既然想定了,以周朝为基础的大封诸侯,让诸侯拱卫大明,那么……朱棣自然希望,自己生出来的子嗣越多越好,便宜也不能都让自己的兄弟占了去。

可女儿也很不错,至少如今年纪大了,老来得个小女,养在身边,也多了几分安慰。

尤其是徐皇后,她身体虽是不好,可看她的气色,精神了许多,母女平安,便是大喜事。

他孤零零的,只一人回京,母女却还需在宫外养着,这倒不让他担心,只是不能日夜相见,终究觉得有一些寂寞。

朱高炽哪里想到,父皇竟会对他有如此的信任,即便是历朝历代,这宰相之权,也不会交给太子,毕竟太子本身就是皇族,是名正言顺的储君,若是再加以相权,天然拥有合法性和权力的双重加成。

“儿臣……只恐力有不逮,辜负父皇的嘱托……”

朱棣脸色温和:“谈什么辜负呢?若是力有不逮,那就好好去学,好好去磨砺,而不是妄谈辜负,你是储君,将来大任迟早要降在你的身上,难道那个时候,你还能说力有不逮吗?”

朱棣顿了顿,看向了张安世:“张卿家……”

张安世道:“臣在。”

地位……已经可以和太祖高皇帝时的朱标相比了。

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朱标这个太子,几乎得到了太祖全部的信任,不但太祖高皇帝纵容朱标建立自己的班底,而且十分乐见朱标统御那些文武百官。

这也是为何,朱标一死,朱元璋不得不开始兴起一次次大案,不得不铲除大量功臣的原因。

因为太子朱标在,朱元璋自信朱标可以完全驾驭他们。

而一旦朱标不在,这些桀骜不驯,或是精明得不能再精明的人,是根本无法控制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