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四百一十八章 事定

第四百一十八章 事定(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一边威逼济尔哈朗,一边派人去沈阳。

济尔哈朗和皇台吉从小一起长大,深的皇台吉信任,在蛮族中威望不小。

真要是让对方下定决心与城池共存亡,也会造成金江军的伤亡。

谢友成得知情况后,一下子就看破了济尔哈朗的目的。

“他想要为多尔衮争取时间。”

有了这层皮,所以无奈的选择了无视,留下了侥幸。

想要改变。

要么朝廷的积弊一扫而空,恢复国力,实力远强过金江镇,或者平辽侯现在就举起反旗。

否则。

朝廷不会轻易的采取武力,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手段。

朝廷拿自己无可奈何。

至少数年内如此。

唐清安懂这个道理。

就像前世有人欠钱,就是不还,但是每次催促,都答应明天还,后天还,下个月还。

其实很多债主都心知肚明,对方在赖,不过拿对方没有办法,只能麻痹自己,认为对方会还。

沈阳。

继续北上收复旧地的军事,交给了刘承敏。

多尔衮组织了蛮人逃离辽东,远遁入了奴儿干司,也没有前去赫图阿拉城。

在亦马忽山一带,失去了踪迹。

探马们带回众多的情报,整个辽东境内,只有铁岭的济尔哈朗。

最后。

带领数千人出城,向刘承敏投降。

加入书签

例如历史上,得到了吴三桂的口信,立马就征集大军,不顾困难,直扑山海关。

所以多尔衮能下魄力,直接放弃所有城池,退回了奴儿干司。

皇台吉在乎国家,不愿意轻易的放弃,加上范文程的计策,以及科尔沁之前的犹豫,让他心生侥幸,选择留守。

“告诉济尔哈朗,多尔衮已经逃离了辽东,让他不要无谓的抗守。”

数十万民需要安置和处置。

他深受圣人恩惠,食君之禄,如果有正义之心,理当主动归京叙职。

我在沈阳见其人,据我了解,恐怕他不是忠义之人啊。”

“只希望平辽侯不要自误,既害了自己,又害了辽东的百姓才好。”

吴文华很忧心。

辽东的百姓们,实在是令他失望,缺乏教化,不懂礼教。

唐清安笑了笑。

“皇台吉和多尔衮是两个性子,所以他们的做事方法也不一样。”

得知探马打探到多尔衮,带领剩余的蛮人往奴儿干司逃离后,唐清安知道多尔衮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皇台吉和代善,乃至他登上汗位后,面对莽古尔泰的挑衅,皆是政治手段居多,以此压服多方。

而多尔衮敢赌,不会有太多的顾忌。

两万大军,抵达了铁岭城。

铁岭城的济尔哈朗,面对城外的金江军,选择了投降,但是他要平辽侯亲自前来。

信誓旦旦的说。

只要见到平辽侯的旗帜,平辽侯亲口答应善待百姓,他就带领军民出城投降。

能避免战事,刘承敏也不愿增加多余的伤亡。

除非对方撕破脸,直接告知不还,才能逼的债主走投无路,逼着自己强硬起来。

如今的朝廷和金江镇,就是这个道理,还没有撕破脸皮。

朝廷不是傻子。

知道金江镇已经尾大难掉,知道平辽侯多次违反制度,但是平辽侯嘴上喊着忠义,乃至京城有人帮助摇旗呐喊。

而朝廷这些年困顿,自身都陷入泥潭。

铁岭才多少人,已经无足轻重,影响不了胜利。

所以刘承敏带领两万大军,去解决辽东境内最后的蛮族,是顽抗还是投降,任其选择。

战事陷入了尾端,而诸事却没有减少,甚至更多更复杂。

唐清安让冯胜之送走了御史,并没有浪费太多的精力,在对方的身上。

真正能决定朝廷和金江镇之间的矛盾,不在吴文华。

每日都会消耗众多的物资和精力。

加上金江军不了解奴儿干司地形,谢友成不建议孤军深入,追击多尔衮。

所以济尔哈朗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铁岭城。

济尔哈朗从金江军口中,得知多尔衮已经顺利逃入了奴儿干司,虽然无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但他也的确无能为力。

而且平辽侯藏得深。

对下拉拢了民心,对上拉拢了国内勋贵,实在是不好轻易的对付。

这等人。

不是大忠就是大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