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三百零三章 纳兵

第三百零三章 纳兵(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只要不是旗帜鲜明的造反,贾雨村是希望金江镇实力越强大越好的。

真要是到了造反的那一步,贾雨村会根据双方的实力,来决定的自己投靠到哪一边。

但是目前的金江镇,还是朝廷的金江镇,所以贾雨村内心没有负担。

“如此就请世叔替我上言朝廷。”

唐清安笑道。

因此,唐清安才想要用海船去福建各地运兵,以提前摸清楚门路,为日后移民打下基础。

至于开发台湾,现在还不到时机。

首先朝廷就会大震,绝对会和金江镇立马翻脸,其次也会引起西方国家的警惕。

所以开发台湾,至少要在金江镇解决身侧所有潜在敌人后,才是合适的时机。

看完金江镇军司的意见,以及唐清安所解释的话。

至于辽东能不能收纳数千万人口,唐清安内心不肯定,但是千万人口是没有问题的。

清末最后的时期。

没有化肥,没有机械,没有官方的组织,更没有鼓励的政策,也没有官方出面兴修水利。

辽宁省,也就是现在的辽东,人口达到了一千余万人,奴儿干司分出来的吉林为五百余万人,黑龙江为近两百万人。

到了民国初期,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东三省的人口又翻了将近一番,达到三千万人口。

而现在的南方早已经开发出来,无地可继续前行,前面就是大海。

前明的时候,辽东是战区,加上国家新立,人口减少,国内田亩多,因此没有多少百姓愿意到辽东。

最后取消了州府,改成了卫所。

到了后期,国内的田亩慢慢减少,涌入辽东的百姓才越来越多,加上多年的生养。

哪怕辽东一直处于战争的前线,辽民也高达了数百万之多。

“皇上圣明。”

加入书签

不过内阁和皇帝,担忧会引起平辽侯的误会,凭白生出事端,因此没有采纳。

贾雨村得知朝廷的担忧,主动上疏请命,写到他会向平辽侯晓以大义,说服他认可此事。

“我估计平辽侯认可这件事。”

刘一儒又不傻,很快就看穿了贾雨村卖巧的心思,得出了结论。

不过他也不会反对。

大周现在缺的是粮食。

因为粮食越来越贵,所以每年的税赋银子,导致能买到的粮食越来越少。

国内田亩不足,可是辽东可以开荒的土地多。

奴儿干司中的少部分平原地区不提,其他的老林沼泽不易开发,同样先不提。

一样的生产力。

“善。”

贾雨村当着唐清安的面,写了关于请调国内乡兵,以及海运福建各地兵的事宜。

奏疏到了朝廷。

内阁关于此事,慎重的商议了一番。

北方的兵已经无法调,南方的兵也疲惫,调乡兵,民兵去金州,本来就有御史提议过。

贾雨村心中升起了一个想法。

如果真的达成了唐清安的计划,那么金江镇完全有入主中原的潜力,可以和大周抗衡。

“此计甚妙。”

贾雨村很兴奋。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不光是福建之民,我估计云贵的百姓,也会赶来坐船。”

这些历史可以借鉴不提。

光如今东江镇占领的地盘,加上渔政,就可以养活三百多万民众。

如果又收复全辽东,其他山区不提,平原就比现在金江镇所占领的平原地区翻了三倍。

官府大力兴修水利的情况下,至少养活七八百万人口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吸收福建各地的无地之民,既能增加金江镇的实力,又能解决海盗之苗头。

如果没有战乱的因素,百姓就不会再害怕,涌入辽东的百姓,同样会犹如闯关东时期一样,达到高峰。

所以唐清安计划要派船去福建等地,运兵到金州。

这是一次尝试。

如果未来打败了蛮族,收复了辽东,就可以以此契机,来接应福建各地的无地之民到辽东。

不管是吸纳人口,还是解决海盗之根源,都是对金江镇有利处的。

因为此事对朝廷来说,的确是省力的好事。

“对于金江镇,还是需要警惕一些,贾雨村此人和平辽侯关系太深,难以承担重任。”

他向皇帝建议。

皇帝想了想,没有反对。

“明年大战后,就把贾雨村升调回京城,另派人去金州。”

闯关东。

几十年间,百姓自发的涌入辽东,没有统一的管理,百姓自产自救,就到达数千万人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辽东从战国以来,史册就明确记载,是产粮之地,虽然不如南方的一年多季。

以前南方的百姓都不够,因此百姓移民都是往南方移,而不是选择辽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