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八十三章 问策

第八十三章 问策(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而且就算夺回镇江,镇江和金州不同,可以被围困以致于弹尽粮绝,所以我夺回镇江,也是为了获得人口,然后撤退至朝鲜。”<

“朝鲜愿意收留?”

史宗颜疑心道。

“几十万人口涌入朝鲜,还有大军,朝鲜如何敢阻拦上国?”

那朝鲜的国主,并没有胆子彻底偏向蛮族,所以不但放了辽民入国,还送了些许海岛。

朝鲜再怎么积弱,也是三四百万人口的国家,可派兵数万,不费自身丝毫,得兵数万相助,怎么看都是一笔核算的买卖。

“你有信心夺回镇江?”

史鼐惊喜的问道。

如果镇江夺回来,那么整个辽左东线就重归于朝廷,对蛮族绝对是个重创。

镇江的地位也不是金州能比的,这份功劳,甚至可以让唐清安开镇,成为一镇节度使。

历史上毛文龙就做得很好,逼的朝鲜上下极为卖命。

而且现在的朝鲜国主和历史中一样,蛇鼠两端即不想得罪大周,又不想得罪蛮族,采取绥靖政策。

大周国内的历史变了,国外的历史却没有变。

此人昏暴无德,屡兴大狱,杀戮无辜,残害手足……其实这些都无所谓。

两年后,朝鲜宗室绫阳君李倧发动政变,夺得了政权。

“史兄写的好字。”

史宗颜苦笑一声,这声夸赞丝毫没夸到点子上,的确像武夫,谎报军情这一块,学的最像。

唐清安不理史宗颜,又像史鼐说道。

“我本计划今年攻克镇江,以此联合朝鲜国,共同对抗蛮族,不过形势变化莫测,趁着有利时机夺回金州,虽然由此大胜,却也成于此败于此。

不把金州二十万百姓安置好,去了镇江,此处乃辽左东部重镇,地缘宽广,各处人口远不是金州能比。

百万人口的节度使,又盘旋海外。

史鼐盘算了一番,自大周立国,闻所未闻。

唐清安听完史鼐的回复,突然说道,“我也想于此上奏一本。”

史鼐看向唐清安,此人已经贵为二品武将,有资格上奏朝廷了,一时间内心感叹。

此人初见时还只是一名六品百户官,一年时间,飞跃成了封疆大将。

要论此事之功,他本身可占六分。

说做就做,唐清安没有写过奏疏,拉着史宗颜帮忙润色。

皮岛就是毛文龙从朝鲜所得,成为他开东江镇的首府之岛。

“朝廷养金州民都苦难,因此我才要在金州清田,有金州六十万亩田,我才有底气去镇江。

不然去了镇江,收留几十万人口,结果无粮可吃,最后的结局就是自溃。”

史鼐认真看着唐清安。

此子有贾敬之姿,眼光颇为长远,预料之事还没有失败过,如果真像他所说。

“没信心。”

历史已经改变了一些,原来毛文龙可没有夺回金州,而是直接去打了镇江。

之所以有此言,也是考虑金州里镇江千里之远,万一那边还是没有发生变化呢。

时间上也来得及,当地反抗义民遍地,东江镇军官数量不多,又要出城剿灭乱民,又要劫掠地方钱粮,以致于城内才百余兵。

如果没有变化的话,唐清安就可以沿着毛文龙的老路,顺利偷袭夺回镇江。

这才是唐清安看重的。

此人属于可以拉拢的盟友,合力对抗蛮族,不同于朝鲜前任国主,油盐不进逼的狠了就暗中勾结蛮族。

李倧发动了政变,当然要否定前任国主的政策,而且需要大周的支持稳固王位。

毛文龙就是看中了此点,极为支持此人,在大明引起了舆论大哗,甚至有人主张要声讨朝鲜。

毛文龙上言,前任朝鲜国主背德大明,现任朝鲜国主心向大明,因此支持朝鲜新任国主,才有了大明派官员去核实,最后认可了李倧获得朝鲜国主之位。

原来的积蓄都用在了金州,想要去光复镇江,至少需要十万石粮食才能顺利的收拢难民。”

和朝廷谎报有民四十万,是和朝廷多要些补给,就算打了折扣也比实报的要强。

现在和史鼐说话,则说出了实际人口。

而且毛文龙的老路子肯定是要走的。

不论其他,对抗蛮族不能只是大周出力,朝鲜也得出血才行,否则让对方坐享其成,这种蠢事唐清安不会干。

“自光复金州以来,国中所得辽人男女不下四十万,其中流往山东只是极少部分,大部分留在金州及其海岛。

臣悬师绝域,又接渡辽民四十余万,恳请太上皇,皇上怜其丧家之苦,发钱粮五十万石赈济之。

可得辽民感激,俱思杀敌报效,今臣海外接渡,同一辽民,分毫未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唐清安从史宗颜手中接过奏疏,看了两眼确认无误,不懂文笔风格,只觉得写的工整整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