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瓦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南宋铁血奸雄 > 第1884章 当年青苗法,现今社仓法

第1884章 当年青苗法,现今社仓法(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可是,现在太子无后,三子却有了嫡长孙,对于整个大宋来说却不是好事。

最为重要的是,不仅是这个刚刚出

生的孙子,哪怕是原来历史之中,继承赵眘皇位的赵惇,也绝对算不上一个好皇帝。

儿?”

见到赵灵欢喜,沈堂也不愿意打消她的积极性,当即便是说道,“金锁是自然要有的,而且之前香菱他们不是给你送了一套布偶过来?样式也极好,送给这小娃娃岂不是最为妥当?”

赵灵闻言,忙不迭的点了点头,“我这便去准备,过会儿直接送到皇兄那儿,让皇兄遣人帮着送过去。”

沈堂却是站起身来,“灵儿,我跟史相还有一些事情商议,便先行前去,晚些时候再过来。”

赵灵点点头,“沈大哥自去便是,过会儿我先去皇宫把物事给皇兄送过去,然后就回府等着你。”

而且,本来这青苗法是为了补贴百姓更重,但是地方官府为了自己政绩,不管百姓需不需要,都强行给百姓借贷,并且收取高额取息,如此一来,好好的法案不仅没有帮助百姓,反而成了地方搜刮百姓的一个办法。

当年的青苗法是如此,谁又能保证这社仓法能顺利施行呢?

“若史相有意,却也可以先行寻几个临近的县郡试行一二,届时自然可以看出其中利益或者偏颇之处。”沈堂淡淡的说道。

史浩闻言也点了点头,任何法度在没有施行之前都不能作数,如果只是一两个县去试行,哪怕真的出现一些问题,朝廷也可以尽快察觉并修正。

第二天,沈堂还未前往上朝,便是先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那便是赵眘添了一件大喜事儿,有孙子了……

史浩给沈

堂将这社仓法讲述一番,只听沈堂问道,“史相觉得这社仓法如何?”

略作沉思,史浩便是说道,“虽然还未曾施行过,但是本相倒是觉得未尝不是一个利国利民之策,说来这朱熹倒是有些学识,只可惜太过孤傲,哪怕当年陛下下旨恩赏都未曾应了。然,他能够见到百姓疾苦,并且想出办法助之,倒也称得上是一个清明之士。”

沈堂笑着点了点头,“史相是要禀告陛下,想要推行此法?”

史浩有些犹豫,这样的改变,要说不算是什么大事,可是却也觉不算小事。而且,一旦某些人认为是他史浩想要如同党建王安石那般变法,他恐怕就晚节不保了。

之前沈堂在潭州与朱熹相见,实际上便是朱熹知晓张拭学识,所以前往麓山学院与张拭会讲。

而讲学之后,朱熹并未在麓山学院停留,而是再度离开,并返回到崇安老家。

按照历史记载,正是在今年,朱熹所居的崇安五夫发生水害,见百姓民不聊生,朱熹劝当地豪绅发放粮米赈灾,并且向官府借贷粮米留白斛发放给百姓,使得百姓不至于饿死。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赈灾的经验,使得朱熹发明了社仓法。

所谓社仓法,实际上与当年王安石变法之时所施行的‘青苗法’有几分相似。这青苗法,实际上并非王安石所创立,最早在唐朝后期便施行过,而王安石将其略作改变,当成变法的根基之一。

待到赵灵离开之后,沈堂便是有些急促的朝着史浩府上走去。

要说这赵惇生子,跟沈堂自然没有任何关系,可是,这赵惇是赵眘之子,虽然不是长子,却也是嫡子,现在这个刚刚出生的小娃娃,却是货真价实的嫡长孙,如此一来,这件事情就让沈堂不得不重视了。

当然,要说赵眘之后,是谁继承皇位,沈堂现在是并不在意的,首先,赵眘虽然勤勉,但是去并不短命。

按照原来的历史推算,赵眘至少还能活将近三十年时间。

到了那时候,沈堂也已经年近六旬,有着布置的那些后手,哪怕是新上任的皇帝想要如何,沈堂也有足够的底气面对。

这孙子并非是长子赵愭之后,也并非次子赵楷之后,而是三皇子赵惇之子。

话说这赵惇之子,还真的不是赵眘的长孙,虽然太子赵愭还没有生育,但是二子赵楷曾经有过一子,只不过却是直接夭折了,甚至连名字都未曾来得及取。

“沈大哥,我这便有了侄孙儿了?”赵灵满脸惊愕而欢喜的说道。

不错,还未曾出嫁的赵灵,现在已经是货真价实的奶奶辈儿了。

“你说我作为姑奶奶,该给这侄孙儿准备些什么礼

祖宗之法不可轻改,当年王安石在朝堂上占尽优势,而且还有陛下支持,但是结局依旧让人唏嘘,他史浩想要为国为民,却也想着青史留名,可变法之事……成自然是好,可若是败了,那便是一个遗臭万年的结局啊。

好半晌,史浩方才说道,“这社仓法看起来倒是极好,只是不知道真正施行起来,效果到底如何,至于是否要上禀陛下,此事倒是还需要思量一二。”

对于史浩的想法,沈堂倒是并不觉得不对,实际上,很多法度的创建时期,立意都是好的,难道当年王安石的青苗法就不好么?同样是为国为民,可最后依旧失败了。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便是,不管什么法,都需要人

去实施。

那青苗法本来取息并不算高,可是真正实施的时候,却是翻了至少一倍。

实际上不管青苗法还是社仓法,都是借贷,是朝廷借贷给百姓。

百姓困苦,不要说遇到什么灾祸,哪怕是正常的年景都有可能种不上粮食,青苗法便是在春种和秋种之前,借贷给百姓钱财,让百姓可以有钱买粮种进行种植,待到产粮之后,再归还朝廷,并且要收取两分息。

朱熹的社仓法基本类似,大体来说是将借贷的东西从直接借钱,变成了借贷给百姓粮食。

按照朱熹的说法,王安石的青苗法之所以失败,借钱不借粮是主要的一个因素。

“这朱熹因百姓困苦,所以推创社仓法,说来倒是与当年介甫先生的青苗法有些类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